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頭條:想說|聽了批評,有人“裝聾作啞”,有人“惱羞成怒”

      發稿時間:2022-12-27 07:57:19 來源: 騰訊網

      面對批評經常會出現兩種很不好的傾向,第一種是“裝聾作啞”,第二種是“惱羞成怒”,這兩種方式不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鬧出許多笑話。

      “裝聾作啞”就是“你說你的、我干我的”,哪怕批評者點名道姓,被批評者也置若罔聞,壓根不當回事。這樣的被批評者,要么是心理素質非常強大,要么是內心極度膨脹。當被批評者閉上眼睛、捂住耳朵,繼續沿著自認為正確的方向大踏步前進,就很容易端端正正走進溝里。


      (資料圖)

      “惱羞成怒”就是面對批評立刻暴跳如雷,也不管說的對不對、有沒有用,首先破口大罵,然后打擊報復,非要把批評者“踏上一萬只腳”才能心里舒坦。這樣的被批評者要么是盲目自大到自戀的程度,要么就是缺乏基本的人格修養。

      戲曲批評未必都是正確的,畢竟批評者不是萬能而全知,可能會說對也可能會說錯,但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演員有所提高、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總是能夠給被批評者一些啟發,或者對這個行業有些幫助。

      所以理想的被批評者應當是虛懷若谷,而且具有足夠的判斷能力。對所有的意見建議都拿來分析,挑選有用的意見來改進自己的工作,對惡意的批評倒確實不用放在心上。“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前輩無數戲曲大家,都是這樣面對批評,才不斷提升了自我,最終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藝術。

      其實,還有些人存在著“對號入座”的習慣。批評者明明說的是張三,李四卻覺得是說自己,于是醞釀出滿腔的怒火,但偏偏人家沒有點名,李四滿腔的憤怒無從宣泄,輕則在各種場合排斥貶低批評者,重則撒潑打滾就像潑婦罵街。這種人其實還是對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于是才會疑神疑鬼。

      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是有著非常強大的生命力的民族。“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中華民族發展至今,既保持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并進行與時俱進的發展,同時也能積極向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敢于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胸襟去海納百川,真正實現了“以我為主”的發展路徑。

      而真正充滿了文化自信的人,也應當是這樣的:如果我的藝術不夠好,別人說了我就改進;如果我的藝術足夠好,別人說了也影響不到我。

      反觀那些“裝聾作啞”者,仿佛只要自己沒聽到,這些批評意見就不存在了,仍然可以活在自己內心臆造的“天下第一”里;那些“惱羞成怒”者,總感覺自己已然“天下第一”,居然還有人膽大包天敢來質疑自己,簡直是自不量力;那些“對號入座”者,就會覺得自己時時處處被人針對,殊不知其實都是心虛。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堅定個人的文化自信,其實也是事關個人藝術成就、事關所從事戲曲種類的未來發展、事關整個戲曲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問題。

      文化自信并不是盲目自大導致裝聾作啞或者惱羞成怒,也不是膚淺自卑導致對號入座,而是在吸取意見建議的前提下,實現自我的充分發展。?

      作者:李想

      編輯/審核:楊瑤

      標簽: 想說|聽了批評 有人裝聾作啞 有人惱羞成怒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