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新民藝評|非黑,無以顯其白

      發稿時間:2022-12-25 16:45:37 來源: 騰訊網

      有些藝術家不像畢加索、齊白石那樣家喻戶曉,但他們在藝術史上的分量卻絲毫不輕。兩個月前去世的法國藝術家皮埃爾·蘇拉熱就是如此。法國為其舉辦國葬,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在寒風中為他送行。

      國內知道蘇拉熱這個名字的藝術愛好者并不多。蘇拉熱的畫恐怕會讓更多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一生幾乎只用一種顏色作畫,那就是黑色。他早期的畫,比喻得雅點,有點像中國書法;比喻得俗點,像是倒塌的房屋木結構——用“橫七豎八”的粗黑線條構建成抽象畫面。

      晚年,他索性一片黑,黑天黑地。乍一看,以為是單晶硅太陽能光伏板。


      【資料圖】

      我一直困惑,到底是日本的井上有一啟發了蘇拉熱,還是蘇拉熱啟發了井上有一?井上只比蘇拉熱大3歲。不過井上1985年就去世了,而蘇拉熱活到了102歲。不管誰影響了誰,也不管或許只是偶合。從他倆畢生藝術探索之厚度和廣度來看,還是蘇拉熱更勝一籌。

      據說蘇拉熱從兒童時就對黑色情有獨鐘,他一輩子一條道走到黑,終于在西方藝術圣殿修成正果。他就像是畫家中的科學家,一生只研究黑。他窮盡自己所能,表現黑在視覺藝術上的可能性。他后期“全黑”的畫,很難通過照片和印刷品來真切體會原作的活力,因為他的作品基本是用工具刮擦出來的,利用顏料立體角度的不同,造成對光的折射的變幻,視角略變,畫面也變,讓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

      蘇拉熱的畫,給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富有詩意的人會因此想到“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而我這樣的俗人則聯想到了太陽能光伏板……

      在現當代藝術的評價體系中,藝術家有點像科學家,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探索路徑和獨特的建樹。蒙馬特高地上賣的幾十塊幾百塊的商品畫,可以抄襲、模仿或拼湊名家風格,沒有人會苛刻批評他們。但進入學術體系,進入藝術殿堂,這是絕不可以的。如同難以想象一個沒有自己獨特發現和嚴謹論證,靠抄襲和七拼八湊前人成果的人,可以去拿諾貝爾物理獎。

      蘇拉熱在藝術界的崇高地位,也是如此。他太獨特了。他突破了人們視覺經驗的習慣,啟迪了視覺藝術表現的新思路。他影響了許多藝術家。我國從事抽象藝術的畫家中,也不乏蘇拉熱的影子,大家不妨自己去找找看。

      但我想諳熟中國畫史的朋友可能會不買賬。蘇拉熱說:“黑色是一種顏色,同時也不是一種顏色,當光線照在黑色上,黑色就發生了變化,黑色的精神世界由此打開。”這有什么稀奇,不就是“墨分五色”嘛!唐代張彥遠早已提出了這個藝術觀點!

      中國古代也有畫“黑畫”出名的,如明末清初的龔半千(龔賢),畫史有將其畫風分為“白龔”和“黑龔”。他的黑,往往經過數十層皴染,墨色厚重豐富。他對黑白也有獨特的見解:“非黑,無以顯其白;非白,無以利其黑。”

      多超前的藝術觀念!但愿孕育了“墨分五色”藝術理論以及龔半千這樣畫家的土壤上的后世藝術家們,像他們的先賢一樣富有藝術智慧,像蘇拉熱那樣認準了就敢于一條道走到黑,不要總是東張西望,邯鄲學步,失卻了自己的思想和風范。(林明杰)

      標簽: 新民藝評|非黑 無以顯其白 皮埃爾·蘇拉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