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jīng)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wǎng)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承鑒|皇帝的收藏!不吹牛,能看一年!

      發(fā)稿時間:2022-12-12 08:09:02 來源: 騰訊網(wǎng)

      說起收藏,很多人以為只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其實古代人,尤其是皇帝也非常熱衷收藏。在世人面前,他們是萬人之上的統(tǒng)治者,但離了朝堂,他們就是最狂熱的大收藏家。

      唐太宗李世民——生死不離《蘭亭序》


      【資料圖】

      唐太宗

      智取《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愛之至深。他幾乎否定一切書法,但獨尊王羲之。

      ▲《蘭亭序》局部

      在唐朝之前,《蘭亭序》始終在王氏家族,傳到王羲之七世孫智永那里時,李世民順藤摸瓜就摸到了智永那里,但此時智永早已作古。

      李世民聽說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于是李世民又打起了辯才的主意。不久,李世民召見了辯才,但辯才拒不承認。兵家出身的唐太宗沒有強行索取,他認為:“若得一智略之士以計取之,庶幾必獲。”于是決定智取《蘭亭序》真跡。

      就這樣,李世民派監(jiān)察御史蕭翼去當臥底。蕭翼喬裝為一名書生,從洛陽隨商船來到浙江,抵達辯才所在的永欣寺。

      蕭翼來到寺里,假裝看墻上的壁畫,引起了辯才的注意,跟辯才搭上了話,此后兩人吟詩下棋,聊得很投機。

      一段時日后,辯才將蕭翼引為知己,卸下了心防。二人聊起書法,辯才一時興奮,就吐露了《蘭亭序》真跡的秘密。蕭翼趁辯才全無警覺拿走了《蘭亭序》真跡,獻給了李世民。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后,如獲至寶。隨即令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這是傳說還是史實后人不得而知。但卻足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對王羲之書法的癡愛。

      宋徽宗趙佶——不愛江山愛丹青

      諸事皆能

      獨不能為君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本可以指點江山造福萬民,但他偏偏是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

      ▲宋徽宗瘦金體作品

      宋徽宗酷愛藝術(shù),他獨創(chuàng)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除了書法方面的造詣,宋徽宗在繪畫方面也表現(xiàn)出極大的才華。如《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等等。

      ▲趙佶《芙蓉錦雞圖》

      愛畫更重畫,宋徽宗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最高的位置,并成立了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

      除了自己動手寫寫畫畫,宋徽宗的另一個愛好就是收藏,他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并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shù)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

      明宣宗——喜玩香爐造就大明宣德爐

      朱瞻基

      香爐愛好者

      明宣宗朱瞻基,又是一位奇皇帝。他最大的喜好是把玩香爐。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了一批紅銅,命宮廷御匠參照皇府內(nèi)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jiān)制香爐。

      ▲大明宣德爐

      為了制作出精致的香爐,朱瞻基下旨精煉銅十二次,并加入金銀等貴金屬。宣德三年,極品銅香爐終于制作成功。這批紅銅共鑄造出3000座香爐,以后再也沒有出品,宣德帝見到這批自己親自過問的香爐,每只均大氣異常,寶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康熙皇帝——最愛搗騰西洋科技

      康熙皇帝

      最時尚的收藏家

      最時尚的收藏家要屬康熙皇帝了。和別的收藏者不同,康熙皇帝除了收藏書畫、瓷器等國內(nèi)藝術(shù)品之外,他還十分重視西洋科學,對鐘表、西洋鏡等西洋玩物情有獨鐘。除了嬉戲把玩,康熙對西洋科技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常在書房中獨自學習、研究自己收藏的西洋玩物,這一癖好在中國皇帝中非常少見。

      雍正皇帝——宮廷藝術(shù)品的“總設計師”

      雍正出品

      必屬精品

      雍正的審美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眼光也異常挑剔,因為看不上宮廷技師制作的器物,他本人便親自參與器物制作。朝政之外,他花在養(yǎng)心殿造辦處的時間,也許比花在后妃身上的還多。堪稱宮廷藝術(shù)品的“總設計師”。

      ▲清雍正 琺瑯彩蘭石紋碗

      雍正對器物的要求非常嚴苛,大到瓷器、雕塑,小到鼻煙壺、香囊,制作前都要先呈給他看,不到十分滿意,便不允許制造。雍正在位僅十三年,遠比他的父親和兒子執(zhí)政時間短,留傳世間的文物相對較少,但個個拿得出手,可謂“雍正出品,必屬精品。”

      乾隆帝——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收藏大佬

      藏品之巨

      無與倫比

      說起收藏界的大佬,乾隆稱第一,應該沒人敢稱第二了。作為業(yè)界大亨,乾隆收藏的奇珍異寶不計其數(shù),有的是從祖父那里繼承下來的,有的是來自臣仆的貢獻,他畢其一生的搜集所得稱得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故宮里的多數(shù)藏品都是乾隆皇帝的收藏。

      ▲王珣《伯遠帖》,紙本,行書,5行共47字,

      縱25.1cm,橫17.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的三希堂,曾是乾隆皇帝的書房,他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收藏與此,這三件墨寶最為乾隆帝所鐘愛。收藏之余,乾隆皇帝還對宮中藏品進行整理、登記,為后世收藏,對文物的保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銅鍍金福祿壽三星鐘,清乾隆,

      通高89cm,面寬41cm,厚33cm

      除了收藏書畫藝術(shù)品外,乾隆還熱衷于收藏鐘表。他收藏的鐘表不計其數(shù)、形態(tài)各異,只要是他看上的鐘表,都會不惜以重金求得。為了制出風格獨特、款式新穎的鐘表,他還親自在宮中指揮宮內(nèi)技師制作。乾隆皇帝對鐘表的喜愛,將民間的鐘表收藏和制作推向了高潮。

      標簽: 承鑒|皇帝的收藏不吹牛 能看一年

      責任編輯:mb01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lián)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