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視訊!外灘藝博匯丨近距離參觀,安全嗎?

      發稿時間:2022-12-02 08:10:20 來源: 騰訊網


      (相關資料圖)

      如果展品有生命,那么最近這段日子,它們一定過得不輕松:先是梵高的《向日葵》被灑番茄醬,后是莫奈的《干草堆》被潑土豆泥。盡管因為玻璃的保護,兩幅名畫均未受損,但它們的遭遇仍讓人心有余悸。一邊是珍貴且脆弱的展品,一邊是期待與之“親密接觸”的觀眾,展品安全與近距離參觀的天平究竟該如何擺正?

      第一步,在于盡可能減少外部干擾。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上海的許多博物館和美術館都設置了入館門檻。不僅參觀者本人和隨身包袋必須經過機器和人工安檢,而且飲料、食物都被禁止帶入館內。在一些展館,背包、雨傘等物品也被列入了“禁止入內”名單,需要進行寄存。

      來到館內,挑戰才真正開始。“我們在各個展廳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和紅外探測儀,同時安排了安保人員巡察值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覽教育部副主任張牡婷告訴記者,大部分展品被陳列在特制展柜中,這種展柜由防爆玻璃制成,具備電子鎖、機械鎖和報警裝置。此外,在展架的設計上,博物館也會根據文物的形狀、質地、重心等特性做出相應處理,比如遇到泥質、陶瓷、玉器、玻璃等易碎易損文物時,就會采取防震、減震措施。

      除了被“關”在柜子里的展品,有時觀眾或許會驚喜地發現,還有一些展品竟能被直接搬上展臺“裸展”。張牡婷介紹,這種展示方式一般僅適用于三類展品:一種是成分相對穩定、不會產生變化的,如佛像、建筑構件等;一種是在年份上接近現代的,如家具、汽車等;而最后一種,就是體積大到無法進柜的了。她表示,對于沒有玻璃保護的展品,博物館會在展出期間加強安保力量,并在展品前設置一米線,防止觀眾觸碰。

      然而,想要更好地保護展品,就不能完全依賴現有的固定模式。“我們正在對本館的展示條件和藏品特點進行長期、深入、系統的跟蹤、收集和研究,以制定符合本館特點的文物保護方案,”張牡婷說,“我們還將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比如功能更全面的環境監測傳感器、密閉性更好的展柜等。”

      光靠展館“單打獨斗”,顯然是不夠的,平衡展品安全與近距離參觀需要觀眾的共同參與。事實上,隨著越來越多人走進展館,普及文明觀展理念也變得刻不容緩。畢竟,任何或大或小、有意或無意的傷害,都將對展品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而歷史饋贈給人類的這些瑰寶,一旦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記者 / 張博文

      編輯 / 孫沖

      資料?/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標簽: 外灘藝博匯丨近距離參觀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