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環球消息!散文|劉愛新:衛河的時代變遷

      發稿時間:2022-11-19 05:52:39 來源: 騰訊網

      衛河的時代變遷

      文/劉愛新(山東冠縣)


      (資料圖)

      (網絡圖片)

      40年前

      “水庫放水了,河里老多魚!”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村。

      “一會兒再寫作業吧,我們一起捉魚去!”

      得到消息的父親對我說。

      我放下作業本,和父親拿著臉盆和篩子來到河邊,往常沒多少人的河邊現在熙熙攘攘,我的好多小伙伴都在。

      “你在河邊淺水的地方捉魚吧,我到深水的地方去。”

      父親吩咐我說。

      水面上的小魚真不少,我用手一捧,一條小魚成了我的俘虜,我一會兒就捉了五六條,一種收獲的喜悅感油然而生。

      一個小伙伴捉到一條泥鰍。他告訴我“秘訣”:泥鰍愛鉆在河泥里,可以用手在河泥中慢慢搜尋,不過泥鰍很滑,不容易捉到。

      我照他的方法去做,還真找到一條泥鰍,不料在我想捉住它時,它卻從我的指縫間溜走了。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兩只手巧妙配合,我終于捉到一條泥鰍。

      我又用手在河泥中搜索,感覺又摸到一條魚,我正高興,忽然手指好痛,好像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似的,我忍痛把魚撈出水面,放到臉盆里,我發現這條魚鰓邊長著兩根硬刺,原來是它剛才扎痛了我。

      “這是啥魚呢?”

      我問一個大點的同學。

      “這是鮥魚,不小心會被扎到手的。”

      原來捉魚也會有危險,但愿以后別讓我再遇到它了。

      聽說一個同學捉到一條黃鱔,我跑去看。

      這黃鱔咋這么像蛇呢?要是我可不敢捉。

      父親的收獲比我大多了,不過因為沒有稱手的工具,沒捉到大點的魚。

      魚不大,只能炸著吃了。

      中午我家美美地吃了一頓炸魚。

      “因為上游修了水庫,現在河里沒有太大的魚了。你爺爺年輕時曾經在河里逮過一條近百斤的魚,拉到集上像豬肉一樣一塊一塊地賣。”

      父親告訴我說。

      ?20年前

      我帶孩子回老家,想去看看衛河,離老遠就聞到一股怪味。

      看著黑里透紅、泛著白沫的河水,孩子好奇地問:

      “爸爸,這就是你常給我講的你們小時候逮魚捉蝦的衛河嗎?”

      我無語了。

      現在的衛河,別說魚蝦了,連適應性最強的泥鰍都不可能有。

      我想起幾年前一個在造紙廠上班的鄰居說的話:

      “你們知道造紙廠又黑又臭的污水都排哪里去了嗎?告訴你們吧,他們圖省事,都是直接通管子排到衛河里了。”

      怪不得呢。

      10年前

      河里開始有魚了,不過河里的魚吃起來好像有股汽油味,有的人吃不下去,煮好后又倒掉了。

      河水的顏色慢慢恢復著從前的模樣,怪味也漸漸消失了。

      東院的二哥買了新漁網。

      西院的三叔買了新漁網。

      魚又重新回到人們的餐桌。

      5年前

      “水庫放水了,河里老多魚……”

      【作者簡介】劉愛新,,男,山東冠縣人,教師,聊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冠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多篇文章發表在《中國青年作家報》《西部散文選刊》《聊城大學報》《聊城晚報》《學習強國》《齊魯文學》《山石榴》等媒體平臺上。

      標簽: 散文|劉愛新衛河的時代變遷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