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展示2021年以來成都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進展成效,總結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經驗做法和優良實踐,深化各級各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意義的認識,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再上新臺階。
成都連續五年發布綠色低碳發展藍皮書
(資料圖片)
“自2017年成都發布全國首個城市級綠色低碳發展報告以來,今年已是第五年持續發布。”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與國際合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報告》分為綜合篇、重點領域篇、區域亮點篇、典型案例篇、政策篇、附錄六大部分,多層次、多維度展示了2021年以來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探索超大城市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路徑的愿景。
2021年以來,成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聚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年多來,全市結構調整全面起勢、能源效率穩步提升、宜居品質更加彰顯,榮獲2021年度中國高質量發展典范城市,榮摘世界智慧城市宜居和包容獎桂冠,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位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排行榜第五,“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名片更加響亮,綠色低碳加快成為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
成都國土空間鳥瞰圖
“在城市空間優化方面,成都著眼延續千年立城的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空間格局。”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介紹說,統籌開展“三區三線”試劃,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嚴格保護“兩山、兩網、兩環”的公園城市生態本底。發布TOD綜合開發戰略規劃,完成14個TOD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的城市空間一體化設計。推動綠色建筑新舊標準體系平穩過渡,設計階段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建筑面積累計突破3億平方米。累計建成海綿城市面積383.9平方公里,建成地下綜合管廊里程141.2公里。
成都科學城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成都突出綠色低碳引領作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整合構建12個產業生態圈、20個重點產業鏈。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4家、綠色設計產品4項、綠色工業園區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培育綠色低碳重點產業,光伏、鋰電池千億級產業集群初具雛形,通威電池片連續四年全球出貨量第一,全市綠色低碳企業實現主營收入約1900億元。推動服務業集聚成勢,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升8位,新經濟總量指數全國第二,獲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截至2021年末,全市綠色貸款余額4858.1億元、同比增長29%。
成都平原城市群公交化動車
在綠色交通發展方面,成都加快建設低碳化高效化、立體化多層次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成渝客專實現提速和公交化運營,中心城區至成都平原城市群及近郊新城日發動車增加至401對,城市軌道運營總里程達558千米,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擔率超過60%,成為全國軌道交通第四城。拓展綠色出行方式,城市建成區實現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100%,中心城區核心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60.5%,運營共享單車日均騎行約220萬人次。發展綠色物流,開行國際班列4250列,榮獲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稱號。
在能源低碳轉型方面,成都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實現燃煤鍋爐全域清零,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45.9%、清潔能源消費占比64.4%。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車10.8萬輛、增長163%,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6.6萬輛、位列非限購城市首位。新建充電樁3.4萬個、充換電站711座,充電樁和充換電站數量穩居中西部第一。加強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規上工業能耗比例同比收窄0.4個百分點,全社會能耗強度下降1.2%。
天府綠道休閑成為市民生活新時尚
在生態碳匯提升方面,成都實施“五綠潤城”重大生態工程,全面推行建立林長制,森林蓄積量達378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0.3%。“百個公園”示范工程110個項目全部開工、累計建成開放86個,累計建成綠道5327公里,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一級綠道全線貫通,綠道成為市民休閑打卡地、騎行已是市民生活新時尚,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加速呈現。修復大熊貓棲息地5.1萬畝,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擴建開園,全球首家大熊貓博物館開館。大邑縣、邛崍市入選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9個區(市)縣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錦城湖里的“藍天白云”
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成都開展生態惠民示范工程“六大行動”,出臺全國首個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創下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以來最好水平,遙望雪山約70天。實施供排凈治一體化改革試點,24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建成首批天府藍網示范項目96.7公里,國省控斷面全部達到年度水質要求,黃龍溪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基本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
在環境治理體系方面,成都頒布全國首部公園城市建設條例,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餐飲服務業油煙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雙主任(組長)的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深化“數智環境”系統建設,創新“電力監管”模式,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持續完善“碳惠天府”碳普惠機制。積極開展成渝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行動,深入推動成都都市圈、成都平原經濟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成功舉辦第五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
此外,《報告》從生態惠民、價值轉換、改革創新、數字賦能等方面展示了部分領域和單位的經驗做法,提出了包括環城生態公園生活新美學、“成都造”發電玻璃服務北京冬奧、大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崇州“電子圍欄”助力藍天保衛戰等2021年綠色低碳發展十大案例。
新晉網絡打卡點——東安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成都將堅持國際視野、戰略邏輯、系統思維,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全方位優化空間、產業、交通和能源結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努力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支撐城市未來發展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 天天熱文:《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
- 天天新資訊:北京:未來兩天恰逢周末,是遏制疫情快速增長的重要時期
- 【獨家】藝評丨唐光雨:云起疊山翠 情留溪谷中
- 科技進步帶來閱讀幸福感
- 天天熱消息:中華小子.yyds
- 焦點熱訊:TV動畫《銀砂糖師與黑色妖精》公開正式主視覺圖, 2023年1月6日開播!
- 焦點熱門:《龍與雀斑公主》個人吐槽
- 熱門:月食一寸明:古詩文中的月食
- 上海將于2025年建成國家氣候觀象臺
- 2022卡塔爾世界杯開幕腳步臨近 世界各地球迷涌入多哈
- 當前熱訊:中國飛盤聯賽商業價值初獲認可 14家品牌贊助杭州站賽事
- 環球訊息:教育部、國家語委:將中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劃分為6級
- 數字藏品賦能旅游景區 為文旅融合增添新亮點
- 每日速讀!巴基斯坦南部一客車墜溝致20死13傷
- 王楚欽亞洲杯次輪不敵韓國新銳 國乒男單覆沒
- 天天簡訊:潮涌新時代 創新贏未來(25)| 綿陽市:集中放權賦能打造“1234”助企模式
- 【獨家焦點】暖!北京車輛段開展列車電加熱器全面檢修
- 全球短訊!《2023年北京博物館通票》發行 匯集全市六大類共120家館點
- 世界觀焦點:敦煌如是繪,連外國人也想學
- 環球訊息:建設銀行鎮江分行:釋放金融“綠動力” 催生發展新活力
- 天天快看點丨財富管理賽道千帆競發 百舸爭流中強化數字賦能
- 關于《孤獨搖滾!》與《KON》
- 今日播報!三鷹朝的美圖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天天微速訊:【訪談翻譯】Cinemagazine 2022④湯屋敦子訪談 [M25]
- 通訊!推動筑牢三塊基石 讓古樹名木繼續枝繁葉茂
- 環球看點!“印度明珠”泰姬陵:一滴永恒著的愛的眼淚
- 天天快看:識帥|首次執教國家隊 尤爾曼德卻充滿野心
- 今日報丨識帥|多年媳婦熬成婆 阿諾德想爭取更大榮譽
- 識帥|不出線便走人 卡德里要帶“迦太基雄鷹”創造歷史
- 立冬保健有“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