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當前觀點:李白兩首相似的詩,一首夸人喝酒,另一首卻笑話人不喝酒

      發稿時間:2022-11-17 08:45:29 來源: 騰訊網

      每天詩詞獵奇

      詩仙李白的為人就像他的詩一般,瀟灑自如、不拘于世、狂放灑脫、不束于行,便如謫仙遺世。也許正因為李白這樣天真自由的性格,才能寫出那么多“天然去雕飾”的詩篇。


      (資料圖)

      李白平生最喜三事:其一好酒,所謂斗酒詩百篇;其二好游,“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其三是好交友,游遍三山五岳,相交天下名士。

      就像汪倫所說:先生好游乎?先生好飲乎?喝罷“萬家酒”、游完“十里桃花”,最后便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交情。可謂是一邊游歷天下,一邊借此蹭酒喝,還能廣交好友。

      李白游歷天下交好友的標準有時就顯得很單純:能一起喝美酒就是好朋友,不喝酒我就笑話你!譬如下面這兩首詩,是李白寫給兩位縣令的,一首就贊美之、另一首卻嘲笑之。

      且來一一欣賞:

      "

      戲贈鄭溧陽

      唐·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

      這首《戲贈鄭溧陽》是李白游歷江東時所作,當時好友鄭晏正在溧陽縣(今屬江蘇)作縣令。李白聽聞他日日飲酒賞柳、臨風撫琴,過得如陶淵明一般自在瀟灑,便心生向往,寫下這首詩寄過去,告知自己將前往溧陽相會。

      詩中將鄭晏比作陶淵明,飲得“日日醉”,連種下的五株柳樹回春發芽都不知;微醺時便撫無弦琴寄意,濾酒干脆就用頭上的粗布頭巾。足見其忘情世事,恬淡逸然。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也是以陶淵明高臥北窗,醒而醉、醉而醒,有羲皇上人之感來形容鄭晏生活得悠然自得。

      這般悠閑自在、率真超脫的生活自然深受李白所仰慕,更何況還有“日日醉”的沒有,有好友共飲,真個心生向往。于是便有了“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的相聚之意。

      可見,有酒可飲、有好友共飲、悠然自在的生活最是吸引李白了!而在他寫給另外一個縣令的詩,就沒這么美好了,反而是戲謔嘲笑,笑話縣令不喝酒:

      "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唐·李白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于爾何有。

      "

      詩題中的“王歷陽”便如“鄭溧陽”一般,是指王姓的歷陽縣令,不同是這位王縣令從不喝酒。

      據說李白游歷至歷陽縣,素不相識的歷陽縣令仰慕李白之名,設宴招待。宴上自然是當地美酒管夠,賞著雪景豪飲本是人生快事,但王縣令卻是滴酒不沾,這就讓李白很掃興,于是寫了這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來笑話他。

      詩中先寫歷陽雪景,天寒地白、一派曠遠,雪花大如手,飄飄墜落,這般景象當真該豪飲助興。而王縣令不飲酒,這一點能笑死陶淵明了。

      為何笑死陶淵明呢?原來,王縣令頗有隱士文人風范,處處效仿陶淵明:撫琴、栽柳、頭戴葛巾。卻是空有陶淵明之行,不飲酒便無陶淵明之神。

      嘲笑之余還勸酒,“空負頭上巾”引用陶淵明詩句“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用激將法勸王縣令快快飲酒!

      結尾一句“吾于爾何有”再次激將:你不喝酒還招待我,那我對你而言有何意義呢?言外之意便是好友相伴飲酒才是人生快事,我這個酒中仙便是來與你飲酒的!語帶調侃嘲諷,還用上了激將,讀來真是令人不禁莞爾,這首詩可謂有趣至極。

      李白這兩首很相似的詩,一首戲作夸好友日日醉、另一首嘲作卻笑話他人不喝酒并且激將勸酒。從這兩首詩中便可窺見李白性格上的率真以及飲酒交友的喜好!

      標簽: 李白兩首相似的詩 一首夸人喝酒 另一首卻笑話人不喝酒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