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今日熱議:暗戀張曼玉20年,“香港最浪才子”街頭買醉照曝光,他真是瘋了一輩子…

      發稿時間:2023-01-26 10:52:27 來源: 鳳凰網娛樂

      喜歡電影的人,一定對杜可風這個名字不陌生。


      (相關資料圖)

      他是王家衛電影的靈魂,也是張藝謀、陳凱歌的重量級拍檔,被他鏡頭掃過的面孔,都成了華語影壇響當當的巨星

      這個被看作傳奇的攝影大師,70歲的畫風卻是——

      買自行車上電視的“邋遢”市民:

      被人經常在酒館偶遇的醉老頭:

      以及粵語國語流利切換的“鬼佬”。

      他是馳騁影壇的亞洲第一攝影師,也是自在如風的浪漫奇人。

      “當你喜歡王家衛的時候,也許只是喜歡杜可風”

      飄忽不定的鏡頭,熾熱濃烈的色彩,迷離的光影……

      這種獨一無二的“王家衛式”電影氛圍,都出自杜可風之手。

      出乎意料的是,這個被視作天才的美學大師,事實上是個半路出家的混子。

      31歲前,他樂于當個閑散攝影助理,特長是擺爛,愛好是泡吧。

      偶然間,杜可風在酒吧認識了楊德昌,倆人聊得投緣,一來二去,就成了知心好友。

      這場相識,改變了杜可風的人生軌跡。

      楊德昌看到了杜可風的攝影天賦,知道他天生就是這塊料。

      所以,當楊德昌的第一部長片《海灘的一天》開拍時,他力排眾議,堅持讓只當過攝影助理的杜可風掌鏡。

      即使在這之前,他只參與過一部小型紀錄片的拍攝。

      稀里糊涂扛起攝影機的他,也沒辜負楊德昌的期望,“一不小心”就拿了個亞太最佳攝影。

      看到跳躍的光線轉化為一幀幀影像,杜可風興奮又激動,意識到自己有天分傍身,決定在這行發展下去。

      真正讓他揚名電影界的,是王家衛。

      1990年,在張叔平的牽線下,王家衛找到杜可風合作了《阿飛正傳》。

      為了拍出60年代的感覺,杜可風采用了獨特的懷舊灰綠調,用鏡頭語言放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

      開創性的風格,讓他一舉拿下金像獎最佳攝影,一夜成名。

      自此之后,王家衛的每部電影,都由杜可風來掌鏡。

      “電影是精妙的藝術,尤其需要極致的配合?!?/strong>

      墨鏡王作為世上最離譜的甲方,也只有杜可風兜得住他。

      王家衛拍電影有個特點,一沒劇本二沒計劃,總愛靠直覺。

      籌備《重慶森林》,王家衛給杜可風放了《California Dreaming》,告訴他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杜可風便刻意降低幀數,讓時間“變慢”,角色的情緒更濃。

      《花樣年華》里,他又深入逼仄的巷道,在路燈的投射下,畫面變得昏黃還有點“臟臟的”,將那種無法言說的壓抑和曖昧傳遞得恰到好處。

      《墮落天使》時,有場戲因膠卷曝光不足,看起來像被“洗衣機攪過”一樣,杜可風索性將它改成了黑白。

      沒成想,王家衛因此得到靈感,將《春光乍泄》里的黑白畫面延長至20分鐘。

      兩個即興大師能瘋到一起,也互相成就。

      1994年金像獎,4部最佳攝影入圍影片,3部都來自杜可風。

      相愛相殺了14年,外界都以為兩人會一直合作,結果他們在2004年拍完《愛神》后就再無交集。

      提到他們的分道揚鑣,杜可風玩笑道:他用不起我啦。

      但真實原因,或是兩個自由隨性的靈魂,想分開探索更為廣闊的天地。

      “18歲前,我的名字叫Christopher Doyle”

      出生在海邊的杜可風,自小就有個冒險夢,剛成年,他就加入挪威船隊做起了水手

      四處漂的這些年,他在印度挖過油井,在以色列放過牛……隨性自在又無拘無束。

      來到香港后,他迷上了這片土地的霓虹燈,前衛又溫暖,他決定留下來。

      中文老師看透他熱愛自由的本性,為他取名“可風”,意為君子如風。

      居住在香港40多年,別人叫他“鬼佬”,他不以為意,反將香港稱為家,自詡是得了皮膚病的中國人。

      他用鏡頭寫下對香港的情書,說如果拿了奧斯卡,領獎時一定會講中文。

      杜可風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愛意,就連他的最愛,也繞不開香港的兩位演員——張國榮和張曼玉。

      張國榮與杜可風與合作了8部電影,他們之間有著無可替代的情感鏈接。

      拍《風月》時,因為陳凱歌過于嚴謹,哥哥難免懷疑自己,常常問杜可風:“你覺得我怎么樣?”

      杜可風說:“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我愛你,我覺得一切都很美滿。

      對他來說,張國榮是最美最勇敢的繆斯,也是不能被忘記的朋友。

      他鼓勵張國榮在熒幕上盡情創作,杜可風會負責將其毫無保留地分享給觀眾。

      每每提到張國榮,他都會熱淚盈眶:“你看,他永遠在?!?/strong>

      說起張曼玉,他的愛也掩飾不住,笑稱全世界都知道我愛了她20多年!

      而他保存愛意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它轉化成光影,永遠定格在熒幕里。

      他愛著鏡頭下的所有人,尤其是女人。

      他跟著王菲搖搖晃晃,王菲嗔怪他:你怎么暗戀這么多人?

      《風月》里的周迅,有著道不盡的風情,一滴淚勝過千言萬語。

      春夏在他手下,有著少女的敏感稚嫩和獨一份的倔強。

      他毫不掩飾對女人的尊重和迷戀,直言道:女人是海,女人是電影,女人是一切。

      “別學我喝太多酒”

      同樣在杜可風生命里占據重要地位的,還有酒。

      他稱酒精是他的“營養劑”:葡萄酒是維他命,啤酒是蛋白質,威士忌更恨不得永不離手。

      無論什么場合,他經常臉喝得紅彤彤出現,還伴隨著一身酒氣。

      喝酒誤事,在杜可風這也不例外。

      拍《風月》時,他連便當盒都要用來裝威士忌,陳凱歌都拿他無計可施;

      《東邪西毒》最后一場戲,他醉到忘記拍全景,王家衛也只能隨他去。

      但他好似武俠小說中的醉仙,總有辦法讓酒精與創作互相成就。

      他的鏡頭有一份“醉醺醺”的瘋癲,也有一股獨屬于他的率性。

      這幾年他搬到上海,又創下了新的都市酒鬼傳說,據說只要在永康路擺上一杯酒,就能誘捕一個杜可風。

      路人鏡頭里,他總是頂著一頭亂糟糟的白發,笑得搞怪又愜意。

      昔日的采訪中,杜可風說隨著年紀上去,將會迎來更加精彩、完整的自己。

      這幾年,他迎來了真正的創作高峰。

      70歲的年紀,還親自扛著攝像機東奔西跑,而他自編自導的新電影《免疫缺陷》,預計今年就會上映。

      談及香港電影的未來,也毫不“謙虛”地說:I think it"s me!

      面對歲月的流逝,他展現出徹頭徹尾的酒鬼屬性,豁達又自在。

      他提醒年輕人別學他喝太多酒,也向他們傳達純粹的人生哲學:

      “年輕的好處就在于,你對這個世界會有無數的問題。而年老后,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但這就是人生。

      杜可風的人生,正如他對自己名字的詮釋:

      “可風”是一個理想,一個目標。

      如果有天我們都能“可風”的話,那我們都會超越自己。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