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每日時訊!看她被網暴,真令人作嘔

      發稿時間:2022-09-25 15:50:39 來源: 鳳凰網娛樂

      #他變了我的世界崩塌了#話題上熱搜。

      源自Papi醬的一則短視頻。

      情節很簡單,但挺有意思。


      (資料圖片)

      從不吃榴蓮的馬子(人名)突然開始吃榴蓮,同事們背地里咔咔一頓回憶加分析:

      “以前不吃,現在說吃就吃。”

      “以前裝的,因為我們不吃。”

      “現在攤牌,肯定有錢飄了。”

      “東北人嘴里沒實話,男人有錢就變壞。”

      “他現在敢吃榴蓮,以后敢干出點啥,我都不敢想。”

      “太可怕了。”

      總結:

      “資本的力量啊!”

      中間還有這段:

      “有沒有一種可能,他以前確實不愛榴蓮,現在愛吃了。”

      “怎么可能?人怎么可能會變呢?”

      揣測有據而邏輯荒誕,正常聲音立刻被推翻。

      熱評:《互聯網挖墳現狀》

      Papi醬依舊在切中輿論要害。

      但。

      視頻最后的“友情提示”已露了怯,“不針對”拉滿求生欲,“只針對”是不算冒犯的幽默。

      誰還記得她早年最愛用的結束語?

      “本視頻不針對任何人,我是說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垃圾(口型)。”

      結合她在《十三邀》中說的:

      “不像以前,因為現在我說實話,限制太多了。”

      于是,我重翻Papi醬這些年的視頻作品。

      從她身上看到了網絡輿論的滯怠與狂潮。

      所謂的“限制”到底是什么?

      來,聊聊她,不止聊聊她。

      帶刺

      Papi醬做視頻始于2015年,影院門口銳評《小時代4》。

      以反諷的語氣“大夸特夸”。

      Papi醬此時正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讀研。

      吐槽影視圈拿手,還帶有知識分子的幽默。

      在《2015年度十大爛片點評》視頻中,她點評《前任2》。

      字字不帶臟,殺人誅心不見血。

      當然,《小時代4》也光榮位列此名單。

      罵得悅耳,罵得好聽,罵得有水平。

      “如聽仙樂耳暫明。”

      不難看出,Papi醬火,因為她是帶“刺”的。

      來勢洶洶,不留情面,用語犀利,直擊要害。

      影射感也十分強烈。

      比如她講明星說假話時的內心話,頗有XX既視感。

      (大家自己提名

      在視頻《張總教你寫劇本》中,說選演員標準:

      “是誰承包了熱搜榜,是誰霸屏了綜藝檔......”

      流量至上。

      然后就是諧音梗掃射一片。

      直接說成了快板兒。

      還有神補刀一句:

      “只要請的明星夠咖位,劇本根本無所謂。”

      很勇。

      而另一方面,Papi醬火,是因為她對現實的捕捉。

      Papi醬的《男性生存法則》,是最先火出圈的作品。

      這一系列話題包括:女生說“沒事”是什么意思?女生為什么愛逛街?送女朋友的東西她為什么不喜歡......

      語速加快,多鏡頭剪切。

      不需要太有深度,“總結”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她能讓觀眾短時間內達到共鳴獲得情緒共振。

      除此之外,還有話題“雙十一滿減”“酒桌文化”“父母催婚催生”“討厭的親戚”“拜金女奇葩男”......

      有時候開開車,偶爾也爆粗口。

      到了2016年,Papi醬已一躍成為國內最火網紅。

      但沒多久,Papi醬就被點名了。

      因其用語粗俗,包括“臥槽”“艸”“小婊砸”.....盡管這些詞放在視頻語境中完全是語氣詞,并不具有指向性侮辱。

      Papi醬下架了幾則作品,其余進行適度刪減、消音、表情包遮擋處理。

      而真正的圍獵才剛剛開始。

      互聯網就像是文明的詛咒。

      拔刺

      Papi醬在《十三邀》中談到“刺”:

      “這個刺,沒有人敢打保票說,你這個東西發出來行還是不行,挺要命的。”

      她明確感知到:

      “2018年,2019年,那會兒開始很明顯地覺得,網絡輿論開始變得,很奇怪的走向,極端的聲音非常多。

      如果以2022年的眼光審判Papi醬2018年前的視頻。

      她是要被堅決“抵制”的。

      比如,調侃“抑郁癥”人群。

      太尖酸刻薄,毫無同理心。

      比如,講兩性關系:

      “男性生存法則”中講女孩愛逛街,刻板印象;

      “男性生存法則”中讓男生送禮物,純純拜金;

      說男的不好,打拳;

      說女的不好,媚男。

      一碗水不可能端平,你提就是制造性別對立。

      單拎出這一句“霧霾那么嚴重”。

      也可以用“你怎么不潤呢”嗆她。

      諷刺的語言如果脫離語境來看。

      則顯得其心可誅。

      往大里說,這是屁股的問題。

      盡管這個視頻標題名叫《雙標狗》。

      一個一眼看上去反諷的東西,會被人指責這是在鼓勵。

      繼而扣上帽子,開始游街批斗。

      于是創作者自危。

      就像Papi醬在訪談中打比喻提到莫扎特,突然意識到什么,然后緊張地搖頭:

      “我不是(說我)是莫扎特。”

      這幾乎就是下意識的應激反應。

      補充說明,友情提示。

      別惡意解讀,諸位請放過。

      共鳴很難達到,所謂的情緒共振也劃了陣營。

      于是。

      有些話題不再可討論,有些語言不可再出現:

      “2015年能做很多東西,現在都做不了,跟氣氛有關系。

      你既要有自我約束,又要有平臺約束,調侃就是不敬。”

      2015年-2022年,其實問題都是舊的,但共識是不存在的。

      保守總與極端相依存。

      幽默已被趕至奈何橋。

      軟刺

      Papi醬講她看到惡評會手腳發涼:

      “任何形式的沖突我都很不喜歡,我很害怕沖突,怕自己說錯話,怕自己表達不清楚。”

      她自己已在漩渦里。

      2020年,Papi醬生子,發文叫兒子“小小胡”,她的丈夫姓胡。

      “隨父姓”被指“不女權”,接著就是被罵“人設翻車”“自導自演”。

      因為她之前說“過年和老公各回各家”是在立獨立女人設,“結婚五年沒有孩子”是在立丁克人設,孩子隨父姓是翻車,澄清就是自導自演。

      Papi醬嘗到了厲害。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太樂觀了。

      被批斗是表達者的下場,這才準確。

      但Papi醬依然有要“談一談”的勇氣。

      就像某期視頻就叫《友情提示》。

      論拍攝一個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畫面,如何防杠:

      “非專業人士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輔導孩子作業”

      “因劇情需要孩子由女演員扮演,不鼓勵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

      “無意占用公共資源”

      ......

      從左往右閱讀

      荒謬,但真實。

      無語,且無力。

      唯有在幽默中紓解。

      而在談“三觀不正”,講如何選擇一本不出錯的名著。

      其中講到《西游記》:

      “PUA““外國”“沒女的”,幾句話涵蓋階層、民族、性別三種爭論。

      還有“我可不敢讓小孩看。”

      她更迂回了,那根刺軟了。

      但慶幸,“刺”還在。

      “我們知道觀眾喜歡什么,我們會特意避開。”

      Papi醬不再是最紅的網紅,她也不可能再是。

      她依舊在捕捉當下,但她不再直白不夠激烈。

      極端反而成了最好的保護色。

      新的財富密碼是“不需要所有人支持,只需要陣營內煽動情緒狂熱”,有多少博主紅人在:

      以虛偽的語言反虛偽;

      以歧視的形式反歧視;

      以暴力的手段反暴力。

      言論是可販賣品,買單者不言自明。

      正常人要閉嘴了。

      有道德底線的干不過沒底線的。

      我們正在感受同一種失落與下墜。

      但極端的聲音已經這么多了,不多我這一個。

      溫和不會戰勝極端,但極端會自我消磨吞食。

      唯有緊握幽默,握緊真誠。

      標簽: papi醬 papi 小時代4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