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熱文:當宋丹丹兒媳是種什么體驗?

      發稿時間:2022-09-23 16:43:17 來源: 鳳凰網娛樂

      前幾天,宋丹丹帶著兒媳王博谷參加了綜藝《做家務的男人4》。

      這是婆媳之間的第一次同框。


      (相關資料圖)

      節目中,宋丹丹的這一笑,真是讓我忘記了她在“桃花塢”憋的火。

      性格變化始料未及。

      遙想當年,宋丹丹可是逢人就懟,哪哪看著不順眼。

      對兒媳王博古更是如此。

      不能說是短兵相接,也幾乎是水火不容。

      王博谷出生于1983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也是一名演員。

      演過《落地,請開機》、《王貴與安娜》、《李春天的春天》等等電視劇。

      也是在《李春天的春天》里,王博谷認識了巴圖。

      準確的說,是巴圖被王博谷高超的游戲技術打服了。

      沒多久,王博谷、巴圖和宋丹丹三人又合作了《金太郎的幸福生活》。

      于是,這對男女自然而然地談起了戀愛。

      當時的宋丹丹心里是非常抵觸的。

      兩個原因,一個是她自己的。

      因為巴圖一真是“媽寶”嘛,很不愿意對自己的兒子失去掌控。

      第二個就是王博谷比巴圖大了整整7歲,性格還比兒子強勢。

      有一段時間,八卦媒體拍到的畫面里,王博谷確實強勢到巴圖不敢直視那種。

      所以,宋丹丹曾極力想把兩個人拆散。

      據說王博谷第一次拜訪宋丹丹的時候,門都沒給人家開。

      也能理解,畢竟為人父母的,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找到一個“不讓自己吃虧的人”共度余生呢。

      但王博谷知道宋丹丹的態度之后,沒有放棄。

      隨后的日子里,三顧茅廬,還親自熬湯給宋丹丹。

      眼見僵持下去,兒子年齡又大了,宋丹丹也只好不再阻攔。

      最后,宋丹丹承認了自己這位兒媳。

      2017年,王博谷與巴圖結婚,這一回,宋丹丹算是敗了。

      但敗的“不甘心”。

      畢竟結婚是一回事,過日子又是一回事。

      比如王博谷挑剔巴圖掃地不干凈,嫌巴圖睡覺打呼嚕。

      對把兒子看成寶的老太太來說,這能袖手旁觀?

      戰斗還得繼續。

      不過從這期真人秀節目來看,宋丹丹又輸了。

      不僅輸了,還直接“投降了”。

      節目一開始,宋丹丹剛進家門,巴圖就說她來早了。

      這雖然是錄節目時隨意的一句話,但如果發生在現實中:

      兒子說媽媽來早了,媽媽該怎么辦。

      順勢把責任歸于自己,長輩串門還得看小輩臉色?反過來怪兒子,更不可能。

      所以無形中的交鋒就這么開始了。

      沒等宋丹丹說話,王博谷直接說:“(您)一直就這么嚴格要求自己”。

      隨即便開始夸宋丹丹今天穿的真好看,特意盛裝打扮。

      其實宋丹丹當時穿的是一個休閑裝,價格就不說了,反正按女明星錄節目的標準是一點都不好看。

      但是這甜言蜜語一說,婆婆再強勢也沒道理找茬了。

      進門做客之后就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冷場尷尬期。

      媽媽肯定要找自己兒子聊天,那兒媳插話不太好,不說話又顯得很木訥。

      王博谷的應對辦法是,先一步展示巴圖在“家務學院”的成績單。

      說白了就是主動找話題。

      挑頭一個三個人都能聊得來,并且還不喧賓奪主人家母子兩人感情的話題。

      于是兩個女人就這么愉快地聊起了同一個男人的優秀之處。

      但也不是尬聊,還得會遞話,讓別人有的聊。

      王博谷說的是:你看你兒子現在有出息了,你再也不用給人鞠躬了。

      看看這稱呼用的,再看看這談話內容——

      巴圖小時候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宋丹丹常常需要去學校給老師家長鞠躬道歉。

      引經據典暗度陳倉,真的是聊天高手。

      接下來一般人肯定會想,那言下之意是,我教不好的兒子跟你在一起后變好了,那我走?

      節目里宋丹丹倒沒有說的這么直白,但人的本能反應,沒有辦法不介意。

      宋丹丹說的是,看來兒子必須要兒媳調教。

      綿里藏針,要是回答個“嗯”,估計兒媳當場下崗了。

      而王博谷的回答是:

      媽媽已經把自覺給他了,這是他天生的責任感。

      我們的倆兒子要是交給你(宋丹丹)帶,肯定也不會差。

      反客為主,自己肯定有功勞,但我不說,我要說婆婆根基打得好。

      然后宋丹丹接過話說:很多年輕人覺得我太強勢、管太多了。

      這一招暗藏殺機了,潛臺詞就是“既然如此,那為什么很多兒媳都覺得婆婆老了,沒用了,還會放心讓婆婆帶孩子?”

      王博谷馬上說:強勢其實是責任心的表現,強勢也不見得是缺點。

      你要是不強勢,家庭怎么運轉?怎么養大一個兒子?

      有時候我也操心,老想著帶節奏,讓這個家正常運轉,更進化一點。”

      宋丹丹的強勢眾所周知,直接否認,太假了。

      但漢語文化博大精深,強勢也可以有多個意思。

      將心比心的同時也是將計就計。

      所以再然后你看,宋丹丹不自覺的去解釋說:啊對對對,我強勢就是因為認真。

      王博谷直接一句:對啊,這就是責任心啊。

      (所以,我婚前那么強勢,你怎么不待見呢)

      繞回來了,完敗。

      后知后覺的宋丹丹也只得附和:一個家里,沒有強勢的家長還是不行的。

      除了語言上的交鋒,婆媳兩人其他互動也很精彩。

      節目里有一個巴圖在廚房做飯的場景。

      當時宋丹丹一個人坐在餐桌玩手機,王博谷就悄悄進到廚房,給巴圖說:

      “你點一點醬汁在旁邊好看?!?/strong>

      就是用醬汁畫了一個感嘆號。

      然后王博谷把這道菜端給了宋丹丹。

      一個無聊到玩手機的人,忽然看到了一個驚喜,如何能不激動。

      然而王博谷并沒有為自己邀功,而是告訴宋丹丹:

      您兒子特意給媽媽做了一個大寫愛的感嘆號。

      雙管齊下,宋丹丹舉手投降。

      直接用自己的筷子親自給王博谷喂起了飯。

      評論區就有個人說:

      飯是丈夫做的,菜是婆婆夾的,甄嬛傳又出續集了。

      其實這是開人家的玩笑了。

      巴圖和宋丹丹兩個人一路過來,相依為命很不容易。

      少年時期的宋丹丹,因為考不上大學,借了兩塊五的報名費上了考人藝的表演訓練班。

      但是對比人藝的其他演員就能發現,30多歲,一個女演員最好的年紀。

      宋丹丹只有一部《家有兒女》,還是演媽媽這樣的形象。

      當然,她有更大的成就,她是小品女王。

      可問題也在于,就是因為演了小品,大家才認為她不適合演影視劇,根本沒有影視劇找她。

      而且小品也是演老太太。

      剛從藝那會,宋丹丹可是夢想上大熒幕拿奧斯卡的。

      事業大轉折,感情上也同樣坎坷。

      那段婚姻的結局我們大家都知道,10年的感情,8年的婚姻,以英達出軌結束。

      離婚后的宋丹丹就把自己的全部都寄托在了巴圖身上。

      一邊拍戲,一邊照顧兒子巴圖,一邊還得忙碌家庭其他瑣事。

      也是因此,她對巴圖的教育屬于嚴到窒息的那種。

      最終導致了一個有點自信過頭,一個永遠活在光環下,沒有其他二代耀眼。

      但無論如何,母子二人的心底是好的,而且光明磊落,有什么說什么。

      王博谷也是這樣的人。

      她經常會對宋丹丹說:“媽,如果我哪里做得不夠好,你直接告訴我就行?!?/p>

      有一次宋丹丹說吸煙對身體不好,王博谷立馬就做了一個戒煙計劃。

      在生完孩子之后,她也理解了宋丹丹做母親的心情。

      開始主動幫婆婆分擔家務,還和宋丹丹一塊逛街買衣服。

      所以,別看咱們把人家的相處比作了《三十六計》,但誰家過日子就是為了打仗啊。

      套路能得人心,但最終還是真誠二字。

      而且宋丹丹會看不出來,只是這種小心思,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過好一個日子。

      輸了口舌之爭無所謂,贏了家庭和睦最重要。

      就跟巴圖說的那樣:“咱們都是好人,都會為彼此著想”。

      宋丹丹和王博谷的相處,也是給我們提供了婆媳關系的一個模版——不必親如母女,一定要相互理解,真誠相待,勁兒往一處使。

      可能家家還是有本難念的經。

      但也希望我們看過這么多案例之后,當自己成為婆婆之后,能徹底終結婆媳矛盾多這個話題。

      能進一家門不容易,要好好珍惜這段緣分。

      多一位母親、父親,多一份愛和溫暖。

      標簽: 李春天的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