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胖部
今年的暑期檔劇集市場,四部古偶劇“纏纏綿綿走天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星漢燦爛·月升滄海》《沉香如屑·沉香重華》和《蒼蘭訣》這三部差不多分別相隔20天上線的劇集,在各大熱度榜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在8月份更是穩穩坐定前三,在榜一寶座上輪流坐莊。加上《夢華錄》在整個6月的超高討論度和斷層熱度,古偶劇風頭無兩。
更難得的是,《夢華錄》《星漢燦爛》到《蒼蘭訣》分別拿下豆瓣8.0、7.6、7.8分。上一次古偶劇有這樣的口碑熱度表現,還要回溯到2018/2019年《香蜜》《陳情令》《宸汐緣》的時代。
“古偶大勢”、“古偶盛世”的聲音開始出現。對于行業來說,一種類型如此頻繁地涌現爆款,似乎是到了梳理方法論、各平臺一擁而上跑通路徑的時候了。
但真的如此嗎?需要看到的是,古偶劇的這波浪潮動因主要來自外部,即全行業降本增效、發力頭部項目的內容升級;而從古偶劇的內容審美、受眾畫像等要素變化看,似乎并不能對這一輪增長起到太多作用。
或許,還不到行業盲目樂觀的時候。
古偶劇變了,但沒完全變
從《夢華錄》開始,古偶劇逐漸扭轉了當下觀眾對于此前內容的負面印象。
直到今年上半年,古偶劇都還處于一個口碑谷底的狀態。觀眾的不滿也是因為部分問題確實過于離譜。
比如關于“古偶丑男”的抱怨,除了選角,很大程度上也有演員身材管理和妝發的問題,《遇龍》里的王鶴棣到《蒼蘭訣》就能顏值拉滿;打斗場面,慢動作+轉圈圈的常見操作已經是吐槽重災區;《二十四味暖浮生》法場“疊羅漢”的名場面,更是讓人嘆服于編劇的腦洞。
正因如此,《夢華錄》爆火時才會有所謂“報復式好評”的說法。但上述問題大部分都是國產劇粗制濫造的老問題,在平臺推動內容升級的當下,對于尤其是平臺主控的頭部制作,這些本就是重點避免的對象。
古偶劇的這一輪變化,可以理解為吃到了行業的“產能紅利”。
一方面是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在市場成熟、對內容細節要求提升的當下,不斷加碼在服化道、特效等視覺要素上的投入,成為平臺和制作方一種“立等可取”的內容升級路徑,能夠更直觀地帶給觀眾感知。
《夢華錄》主打北宋風情生活、《蒼蘭訣》在特效上下足功夫,都有這種思路。
另一方面是平臺對頭部項目的加碼。《夢華錄》《星漢燦爛》和《沉香如屑》都是各平臺的S+級項目,《蒼蘭訣》也是S級,相比中小成本作品掌握的資源不可同日而語,不能只理解為類型的狂歡。
平臺降本增效的思路,就是避免無必要的戰略方向或項目支出,著力放大頭部內容的吸引力,所以也會在加強成本控制的同時,于制作環節上嚴把質量關。
劇本質量的提升其實是最明顯的,《蒼蘭訣》能夠脫穎而出就得益于編織了一個幻想氛圍濃郁的愛情故事,以“同心咒”的設定帶來一種類似韓式的輕喜劇愛情敘事。
又比如選角方面,幾部劇的男女主演沒有出現嚴重的爭議,《夢華錄》《星漢燦爛》的選角匹配度都很高,后者更是聚集了郭濤、曾黎、保劍鋒、童蕾、許娣這些老戲骨,而這也是目前平臺頭部作品提質的常見操作。
但這些進步解決的,其實是國產劇制作層面的普遍問題。具體到古偶劇,其長期限制發展的問題在這幾部劇里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紓解路徑。
首先是內容同質化問題。這種同質化首先表現在敘事框架和邏輯,仙俠方面從《花千骨》開始,就是平凡女孩/小仙女+XX上仙/大魔王歷經多世輪回的愛戀;武俠或宮斗則是男女主角有一方身負大恨,在亂世中獲得另一方的全力援手并終成眷屬。最近幾部劇并未改變。
其實這也導向第二個問題,就是敘事空間的自我局限。
古偶劇有愛情主線是必然的,但如果對比《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等早期古偶劇,目前古偶劇幾乎把愛情放大為絕對敘事主線、甚至專門做甜做虐;明明有宏大的世界觀構建,但天下蒼生只成為掛在嘴邊的符號、甚至愛情的犧牲品。
第三則是一直沒有形成獨立的美學風格。這也恰恰是作為一種類型,古偶劇最欠缺的部分。
古早時代的《仙劍》《古劍奇譚》整體延續了此前古裝戲說劇、游戲的視覺設計,之后進入網劇時代,《花千骨》等則雜糅了網游、網文概念圖和固有經驗的美學為準。隨著近年來市場進一步成熟,觀眾對劇集審美的感知越來越強,早在《烈火如歌》時已經開始對類似“梳平”造型有所吐槽。
而目前的這些古偶劇,大部分不像《夢華錄》一樣有明確的時代背景,尤其是仙俠題材和架空時代,造型美丑且不論,缺乏傳統參考、不能為后續作品提供經驗是普遍問題。
此前《星漢燦爛》就曾被質疑,服化道并無東漢背景的特點,卻在一些細節上參考了日系風格,而這種雜糅正是審美混亂的結果;《沉香如屑》《蒼蘭訣》里的仙人紗衣也一如既往,東方青蒼身上的“掛件”也沒有多少好評。
古偶劇面對的,是在國劇發展過程中長期粗制濫造、風口扎堆等無序亂象的后遺癥。只在淺層解決若干問題,僅僅是從此前的套路中拔出了一只腳。
被選中的古偶劇,“盛世”會來嗎?
雖然古偶劇仍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在整個行業開始發力內容升級之后,確實是古偶劇吃到了第一波紅利。為什么?
一方面如前文所言,古偶劇是平臺在此前流量時代已經形成的頭部路徑。
雖然現在進行了從流量到內容邏輯的轉向,但此前形成的受眾基本盤和消費習慣,正是推動平臺上一個加速發展期的關鍵。即使要轉型,留住這部分基本盤仍然是剛需。正因如此,各家片單上基本未減少古裝、都市甜寵等偶像劇的數量。
另一方面,古偶劇能夠成為一直以來的平臺主流,有其自身的特點。
古裝、偶像,構成了古偶劇的兩個關鍵要素,前者是通過與當下有間離感的場景,強化影視劇的造夢屬性,更好地實現用戶的沉浸感;而偶像效應同樣是造夢的放大器,屏幕上的俊男靚女和屏外的偶像明星,都會成為觀眾的興奮點。
暑期市場會放大這種市場優勢,一是觀眾會選擇相對輕松的娛樂內容,二是年輕學生群體的大量涌入會更容易造成需求激增。
可以結合今年暑期檔幾部古偶劇的數據來看,不只是18-24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市場,這些內容的主流受眾可以覆蓋40歲以下的廣泛群體。
以抖音搜索的人群分布做一觀察。《蒼蘭訣》和《星漢燦爛》受眾中幾個主流人群占比都不低,23歲以下受眾占比均超過30%為最高;《沉香如屑》相對以24-30、30-39歲受眾為主,后者占比反而更高,同時該劇女性受眾比例是最高的達到80%+,其他兩部劇也在70%以上。
一是能夠明顯看到學生群體在觀劇受眾中的較高占比;二是從幾部劇的表現看,《沉香如屑》的關注人群相對年齡層略偏高,這與劇集選角是有關的;而且從這些數據也能理解,《沉香如屑》招商情況在幾部劇里是最好的。
談古偶劇的熱度,暑期檔的加成作用必須考慮在內。事實上,每年夏天這個視頻平臺的旺季,幾乎都會有出圈的古偶作品,比如過去三年分別有2019年的《陳情令》《宸汐緣》、2020年《傳聞中的陳芊芊》《琉璃》和2021年的《周生如故》。
而隨著暑期過去,古偶劇能否延續其今年夏天的瘋狂表現,還需要實現更多的好內容。
不難發現古偶劇的發展存在周期性。2015年《花千骨》的出現,是古偶網劇、IP開發的成功,紓解了《宮鎖心玉》后宮廷瑪麗蘇的敘事模式;2019年《陳情令》,則是改變此前多年摳圖、灌水的行業亂象后,開始出現品質復蘇;而目前的這一波口碑上揚,代表著新一輪內容升級的成果。
每次解決問題之后,內容扎堆和下滑又會造成新一輪疲軟。而目前未能解決古偶劇的深層次問題、只從制作升級上下功夫,長期來看難免形成審美疲勞。
其實對于古裝題材劇,在影視類型化發展時,學術界曾經提出過圍繞古裝/仙俠類內容打造中國獨有類型的理念,如當年的功夫片一樣成為國產劇的招牌。
而此前多部仙俠劇在東亞、東南亞的正面反饋,以及目前這幾部劇的視覺效果再度獲得來自海外的討論,或許證明了古裝偶像劇可能的空間。如果要實現這一點,就對古偶劇能否具有獨立審美、世界觀和故事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大概是對“古偶盛世”應有的期待。
至少,現在急于把“風口”概念套在古偶劇上,或許不是內容開發的好思路。
標簽: 星漢燦爛
- 世界觀焦點:還記得比爾蓋茨前妻梅琳達嗎?有新男友了
- 一如年少模樣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