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快資訊丨扯白||你有沒有想過因為做一件小事改變了別人的人生?

      發稿時間:2022-09-02 15:46:51 來源: 鳳凰網娛樂

      多年媒體生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采訪,是采訪一位優秀的音樂人,她說從小家境不好,但她很早就決定以做音樂劇為終身事業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聽得我心里一串問號,家境不好的孩子,是怎么接觸到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的呢?她說的“家境不好”和我理解的那種,是不是一回事?

      姑娘很靈,馬上笑說她的家境是真不好,全家六口擠在兩居室里,還是七樓頂樓。父親是電工,母親沒工作,父親找了無數次廠領導,使盡渾身解數,才要到這個被挑剩下的房子。

      鄰居大多是廠里的技術人員,看他們的眼神淡淡的。除了四樓那個阿姨,每次見到他們家人都會微笑。

      有天傍晚——她一直記得那個傍晚,天藍得很干凈,彤云溫柔如漫畫,空中有隱隱鴿哨聲,阿姨在樓梯口碰到她,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問她想不想去看音樂劇。

      她不知道什么叫音樂劇,只是聽這名字,覺得非常高大上。

      她心里有感動轟鳴。這些年她收到過許多饋贈,表姐的裙子,堂妹的書包和文具盒,都是舊的,她也沒嫌棄過,知道是人家一份善意。

      但是,這個阿姨是請她去看音樂劇,是把她當成一個不只是滿足于生存底線、也會有精神追求、向往藝術向往美的人來尊重,她心里有些什么蘇醒了。

      她去看了那場音樂劇,當時看不太懂,但她大睜著雙眼,不愿錯過臺上每一時刻。在她看來,舞臺上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神秘又華美,現在這世界已經向她打開帷幕,她要盡全力走進去。

      一個家境平平的女孩,要學一種家里人一無所知的藝術,遇到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她被信念支撐著,翻山越嶺,走過一步一步,直抵心中幻景,覺得不白來這人世一遭。

      那次采訪我總忘不了,后來我常常想,那個鄰居阿姨為什么要請女孩看一場音樂?。?/p>

      也許她只是多了一張票,也許她覺得每個女孩都應該受到藝術熏陶,她未必會想到會有多大的影響,但這顆善意的種子悄然發了芽,成為女孩夢想的一部分。

      說來是個平常的舉動,但“大愛”往往就體現得如此日常。

      是的,我們提起“大愛”很容易想到一些比較抽象的宏觀敘事,是滄海橫流時的頂天立地,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舍我其誰,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大愛”不一定要如此宏大,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首先,普通人的“大愛”就是愛“具體的人”,是情感的被觸發與交流。

      我家門口的菜鳥驛站,是個中年女人開的,帶著個十來歲的女兒。人多的時候,小女孩也會給媽媽打下手,平時則是安安靜靜地寫作業,看書。我注意到她很喜歡看《紅樓夢》和《哈利波特》。

      有次她不在,她媽媽跟我聊起這事,說這兩部書她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也不知道這樣對不對。我想起自己的當年,也是一個把《紅樓夢》看過很多遍的小女孩,看著看著,里面的人,從一群變成一個一個,書里的世界清晰了,外面的世界也清晰了。

      下次再去,我帶了兩本自己寫的關于《紅樓夢》的書送給小女孩。無他,只是想告訴小女孩,讀《紅樓夢》也可以是一件有創造性的事,我就是讀《紅樓夢》,把天地讀寬了。

      有時候善意也不和物質有關,多一點耐心就能給人安慰。有次在一樓門廳里遇到經常打交道的快遞小哥,他沮喪地告訴我丟了一個包裹,查監控也一無所獲。

      我當時時間有一點點趕,還是用心聽完他丟件始末,這個過程中,感覺他的神情一點點變輕松。

      真高興能夠用這種方式,幫別人分擔一點點生活的負累,即便沒有具體用處,作為一種友善的氣氛也是好的,起碼可以降低這世界一點緊繃度,微小但不可以忽略不計。

      我并不是夸耀自己的善良,這里要說我理解的“大愛”的第二點:

      ●對于普通人來說,善良還是一種利己的選擇,它是對于“可能的自己”的一種救助,是由愛自己轉化而來的。

      就像《紅樓夢》里,寶釵像個及時雨似的到處給人送溫暖,幫湘云辦螃蟹宴,給黛玉送燕窩,對那個不討喜的趙姨娘也能一視同仁,把哥哥從蘇州帶回來的土特產分給她一份。

      當然,有人會說她是收買人心,那么,她偷偷地幫賈府里的窮親戚邢岫煙又是所為何來?

      更能觸動我的,是盡管她被禮教束縛,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肯教香菱寫詩,卻任由香菱跟黛玉湘云她們討教,最多不帶惡意地打趣一兩句,這未嘗不是常??谙芋w正的她,對香菱的暗中支持。

      可以想象,當身處苦境中的香菱,全身心地投入詩歌的世界,那些痛苦,也不覺中被推遠,藝術雖然不當吃不當喝,但在某些時候可以鎮痛。

      你可以將此解釋為寶釵本性善良,我更愿意理解為她是讓自己在難以把控的無常之中找到一個平衡支點。

      她已經一葉知秋地感覺四大家族的江河日下,知道自己沒有回天之力,但她可以做個有準備的人。

      力所能及幫助他人,并不是期待落入困境時能夠獲得回報,而是通過這種方式,維持對世界的信心。也是在告訴自己,即便有一天墜入深淵,還有一種神秘又平凡的力量,給自己一點點暖,一點點庇護。

      是的,只有“不走運”的人都過好了,安全了,其他人才可以不恐懼無常,再壞,也不是一塌糊涂萬劫不復嘛。我們隨手行善,其實是在建立自己內心的城堡,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另一個可能的自己。

      所以,“大愛”不只是一種美德,還是一種同理心,一種居安思危的智慧,一種對生活真相的洞察。

      如20世紀80年代,英國歌手菲爾·柯林斯在新聞上看到非洲埃塞俄比亞的饑荒報道,那時候沒有發達的網絡,身處幸福中的人們很難想象地球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因為干旱和饑荒,因為國家混亂與落后的醫療條件,有整整120萬人會被活活餓死。

      于是在84年的圣誕前夕,菲爾提出構想,可不可以創作一張專輯進行義賣捐款。英國搖滾歌手鮑勃·吉爾多夫成為召集人之一,但他在赴埃塞俄比亞親眼見到災難呈現于眼前,他明白,光靠一首歌或者一張專輯能夠引起的關注遠遠不夠。

      于是,1985年,他發起了“Live Aid”公益演唱會,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于,幾乎你能想到的時代巨星都聚到一起,沒有任何出場費,眾人高聲齊唱《We Are the World》,音樂就是這樣直擊人心,為他人也為自己而歌而唱。

      在無常之境相互扶持,做力所能及之事,讓每個人都能過上相對好的生活,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安全感”。

      就像奧登那句著名的詩句:“我們必須相親相愛,否則只有死亡。”我理解這里所說的死亡,是內心的寂滅,永遠地沉入無望與恐懼。換言之,愛是生存的必須。

      在今時今日,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許多致力于公益事業的人士,會用音樂的形式喚起大家內心真實而純粹的共鳴,拉近彼此的距離,體會共同的悲歡,當我們共同吟唱一首歌曲,萬丈亦如咫尺。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