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動態:堅持高標準的意義,她早已告訴我們

      發稿時間:2022-08-18 19:53:10 來源: 鳳凰網娛樂

      屏息、上騰、入水……

      跳板上,郭晶晶總是能將高難度的跳水動作在輕描淡寫中完成,對于運動員而言,競技體育精神的精髓在于自我挑戰。于她而言,更是把這份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不斷練習更復雜的動作、挑戰更高的難度,只為了追求心中的高標準。

      每一次起跳,都暗藏著變數,每一次入水,都潛伏著莫測,或是掌聲,或是噓嘆。但是,決定一個運動員一生成敗的,絕不會是一點小小的水花兒,而是直到最后一瞬,都緊緊繃住的身體。


      【資料圖】

      而當比賽結束,生活繼續,上岸之后,跳板上的標準在延續、在生長,在成就新的人生。

      在郭晶晶初露鋒芒的那幾年,她的名字前常被冠以“跳水天才”,在這件事上,她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

      “我不是天才。我要是天才的話,應該很早就出成績了,不會23歲才站上雅典的最高領獎臺;如果我是天才的話,肯定很早就退役了,我肯定堅持不到現在。”她解釋。

      故事的起初,她是一個6歲的小女孩,還不知道什么是跳水,因為曾經溺水,總也學不會游泳,覺得自己很笨。

      那一年,河北省跳水館剛剛落成,教練李芳到學前班選人,她聽見“水”以為就是游泳,主動報名,心里盤算“這樣以后再跟大家一起去游的時候就不會那么笨”。那年夏天,隊友們用七八天學會了游泳,而她則在水中掙扎了二十多天。

      從身體條件上講,她也并不是為跳水而生的那一類人。郭晶晶的母親至今記得,當年教練說女兒的膝蓋骨有些外突,會影響她空中造型的美感,只有強行壓腿才能糾正。

      于是,每天晚上郭晶晶讓體重一百四十斤的爸爸壓在自己的膝蓋上,她疼得渾身打顫,豆大的汗珠從臉上滾落。這樣的動作重復了兩年多,將近一千個夜晚過后,突兀的膝蓋被硬生生壓平,很多年后,落入人們眼中的只有流暢的身體曲線。

      1991年,3年前和郭晶晶一起被選中的30多個孩子,大多已經放棄,她是為數不多仍然堅持的孩子之一。在一次訓練中,她的腿骨不慎摔裂,被迫中止訓練。為了不讓她落下訓練課程,教練在場館二樓搭了一塊木板,她雙腿打著石膏,每天半躺在木板上,看著遠處的隊友們上上下下練得熱鬧。

      那一年,郭晶晶只有10歲,在一個除了墻壁什么都沒有的地方,足足躺了1個多月。

      這件事,她的舅舅講過、小學班主任講過、啟蒙教練也講過,他們都試圖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到訪者,郭晶晶的成功絕非偶然。

      在郭晶晶職業生涯的數百場比賽中,1992年秋天在保定舉行的蓮花杯邀請賽或許只是滄海一粟,甚至連新聞報道都沒有留下過多痕跡。

      彼時,在比賽結束后,郭晶晶沒有離開場館,而是一次次執著地跳著5235D(向后轉體較高難度動作),女孩重復數十次同樣的動作,起跳,入水,再起跳……她心中好像有一道很高的標準,像引擎一樣驅動著自己不斷地進行匹配和調節,直到身體記憶可以與標準同步。

      那一天,場館中的觀眾早已散去,夕陽透過玻璃照在水面,跳板吱呀響個不停,水花漾起又很快平復,閑逛的人三三兩兩,駐足停留,打量著空中的那女孩,或許在未來,她會成為很厲害的角色。

      第二年,郭晶晶被選入國家隊,和師姐伏明霞被分到同一宿舍,兩個女孩的較量成為后來幾年“女子三米板”項目的焦點,郭晶晶的母親曾說:“從1993年進入國家隊到2000年悉尼,郭晶晶當了7年‘老二’。”

      然而郭晶晶還是心無旁騖地練著,每天7小時高強度訓練,為了控制體型,在超過30℃的高溫下穿著厚風衣跑步減肥,“那會兒還覺得怎么不熱,熱點的話可以出更多的汗。”

      在跳水館和宿舍兩點一線之間,她日復一日地吃飯,睡覺,跳水,不多思考什么,只有訓練的成果能牽動她的情緒,幾乎把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都屏蔽掉了。

      她始終用冠軍標準要求著自己,在金牌降臨那一夜,她多年的堅持終于給了她最好的答復。

      2001年福岡世錦賽前,母親到北京探望久未歸家的女兒,她說:“媽媽相信你一定行。”可是到了比賽那天,母親一大早起來,忽然不知道要干什么,又不敢看電視,就從柜子里翻出兩雙鞋來擦,擦鞋的手不住地顫抖。

      而趕到福岡的郭晶晶則從容許多,那一次她攬獲女子單人3米板、女子雙人3米板及女子1米板冠軍,頒獎典禮上,她掩面痛哭。

      在23年職業生涯中,她曾31次站上最高領獎臺,那是她唯一一次落淚。現實告訴她這么多年來她對高標準的堅持沒有白費,一股安心力量就此升起,過去的遺憾都靠她的始終如一的信念得到了補償,也打破人們想象的藩籬。

      2004年8月26日晚,雅典奧林匹克水上運動中心,最后一跳,郭晶晶從容地走上跳板雙眼向下斜視著前方的水池,然后習慣性地咬住了自己的嘴唇。走板、起跳、翻騰,在她入水之前,全場的掌聲已經響起,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冠軍她當之無愧。

      在大洋彼岸的保定,家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歡呼,整座小城都被點燃,郭家舅舅說:“等著拿冠軍的那一宿,特別的高興,這孩子第一回第二回都沒拿到,第三回終于得到了。”

      與家人們的歡欣不同,奪冠后郭晶晶出奇的平靜,在賽后采訪中她說:“從第一跳開始,我就知道我能贏。”

      她習慣性地將注意力放在訓練中,每一次起跳都參照心中的“冠軍標準”,便不再被外力拖曳,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直到所有的事情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2008年的北京,是郭晶晶第四次登上全世界最受矚目的賽場,家鄉的鑼鼓隊自發出現在街頭,印有“祝賀郭晶晶再奪奧運金牌”的紅色橫幅早早便印制完成。那是一種默契的安心,似乎沒有人懷疑那一夜的結果。鑼鼓喧天的時刻,郭晶晶低頭戴上金牌,淡淡的笑容背后,是拼盡全力之后的篤定。

      慶賀的聲音和對郭晶晶未來的討論幾乎是同時響起,走下領獎臺的日子,時間在變,人也在變。但有些標準,不會輕易改變,就像她每次擰開康師傅包裝飲用水的瓶蓋,水在口腔內碰撞出點點水花,流向更深處,安心的力量流動開來。

      2008年之后,郭晶晶沒有停止突破更高標準,2009年羅馬世錦賽奪冠后,幾乎遇到她的每個人都驚羨于“五連冠”這一榮耀,但郭晶晶沒有多想,還是像往常一樣,把金牌交給母親,母親會替她收進抽屜里。郭晶晶不知道放了幾個抽屜,至今也沒數過有多少塊。

      “那只不過是一個數字,只能代表過去。”她不喜歡回憶過去,她只向前看。

      退役后,和運動生涯完成規定動作不同,她的人生忽然有很多條路,很多時候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但心中的標準得以延續。

      2018年,退役7年的郭晶晶再次出現在北京水立方,一身日常的打扮,沒有登上跳臺,而是坐在了泳池邊,手中的筆和紙標記著她人生的另一階段。

      盡管已經離開她最熟悉的跳臺近十年,但她心中激蕩著的水花從未消失。她一直關注著跳水這項她最熱愛并且為之努力多年的運動,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為跳水運動的發展發一次光。終于,她等到了實現這個心愿的機會。那是國際泳聯跳水裁判員培訓班組織的學習活動,想要晉級為國際裁判的人必須要通過培訓和考試。

      簡短的新聞報道后,外界沒有立即看到結果。但在時間的累積之后,收獲往往會到來。2021年的東京,當公眾將目光再次聚集在中國跳水隊,郭晶晶也回到了泳池邊,全情投入到給裁判打分的工作中。

      她還是像站在跳板上一樣,讓人感到心安,跟熟悉的人揮揮手,念叨著“技術會議絕對不能遲到”,輕盈地跑走了。

      出水上岸,她從來沒有在自己人生的主場退出過,心中那道數十年如一日的標準仿佛有了生動的模樣。岸上不僅有新工作,也有她用心經營的家庭,在家庭用水上,郭晶晶也堅持更好選擇,用康師傅包裝飲用水守護家人健康。因為在對高標準的堅持上,他們一拍即合。

      每當說起做運動員的那些年,她的語氣總是云淡風輕,但大家都知道要有如此的成就是多么不易。這次康師傅包裝飲用水聚焦郭晶晶的那些年,視頻中她每一個堅定的背影、每一次利落的跳水都無不在向大家講述:那是一段毫不懈怠的人生,所有的努力,都在水中,留下印跡。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