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90后”要幫荔枝建標準 廣東“新新農人”扛起家鄉支柱產業

      發稿時間:2022-06-22 18:08:04 來源: 深圳商報

      “這個果場一年的產量大概能有30萬-50萬斤。”時下正值廣東荔枝季節,在茂名的一處果園內,李金瑾聽果場主說完荔枝樹總量,已經對年產量有了預估。他名下的多家店鋪近年來在拼多多上異軍突起,近百名年輕人在他帶領下,加入賣荔枝的“大軍”。

      400多公里外廣州市增城區,新鮮采摘下的妃子笑被運到了何偉琪的公司,裝進印有“增城荔枝”特定標識的紙箱中。這是何偉琪等一批“90后”共同成立的“荔枝聯盟”統一定制的紙箱,加入這個聯盟的果場已有十幾家。

      近年來,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不斷加大投入農產品運輸、物流和倉儲等基礎設施,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荔枝等農產品走上數字化道路,也讓一批批“90后”“00后”積極投身農業,以“新新農人”身份支撐起家鄉的支柱產業。

      一年賣出荔枝幾千萬元

      茂名人李金瑾是名水果承包商,他名下的多家店鋪近年來在拼多多上異軍突起,僅荔枝一種水果一年的GMV(商品交易總額)就能夠達到幾千萬元。談到成功的“密碼”,他說是選好平臺,堅持下來。

      李金瑾家中世代種荔枝,但他卻干起了幫果場和農民銷售荔枝的活兒。荔枝上市期只有短短40天左右,他常常為了銷路苦惱。能不能幫村民把荔枝賣出去?他們的收入好不好?責任感一直壓在他的肩上。他說,自己很早就上網賣荔枝,但囿于當時的物流網絡不完善、冷鏈保鮮技術也不成熟,“小打小鬧”并沒有取得多少成果。

      2017年,李金瑾開始在拼多多上開店。為此,他專門組建了電商團隊,將拼多多作為與線下分銷同樣重要的渠道進行拓展運營。

      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包裝如何包,保鮮冰袋怎樣放,才能確保消費者拿到新鮮的荔枝。電商平臺的“玩法”、營銷策略,李金瑾也得從頭學。摸索期間不但沒能盈利,還得時常面對退貨問題。

      李金瑾并沒有灰心,他認定電商一定是渠道拓展的重要方向,于是咬牙堅持。經過運營團隊的不斷努力,終于摸索出在電商平臺上賣荔枝的一套方法論,店鋪運營也逐漸走上正軌。“我們店鋪的荔枝上了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目前售后率在3%-5%,這在行業內已是非常低了。”他說。

      “90后”要幫荔枝建標準

      “90后”何偉琪來自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增城。他不僅會賣荔枝,還是當地“荔枝聯盟”的發起人之一。他希望通過整合資源,為當地荔枝拓展銷路、打造本土品牌盡一份力。

      增城荔枝品質好,但想要在網上賣得更好,阻力也不少:傳統的果園習慣于線下的分銷渠道,不少村子快遞物流尚未打通,市場上打著“增城荔枝”名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混亂……不僅何偉琪這么想,陸世澤、倪澤斌兩位同齡人也覺得,貨品、供應鏈、快遞都是“難啃的骨頭”。但他們也都認同,本地荔枝潛力十足,只要能抓住農業電商的“風口”,如果能抱團推廣,前景非常可觀。

      2021年,3個年輕人搭起了荔枝聯盟的“草臺班子”,3人開始組團考察、游說本地優質的果場、包材供應商以及物流企業等并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貨源、物流、供應鏈都打通了,3人也各自在拼多多上線了店鋪,主打增城荔枝中的桂味、糯米糍等品類。“選擇平臺也有考量”,陸世澤表示,拼多多在農產品銷售上已形成了優勢,對農產品的支持幫扶力度最大,消費者們也會更傾向于通過這個平臺去購買高性價比的農產品。

      2021年恰逢難得的荔枝“大年”,3人的荔枝“賣爆”了。何偉琪的拼多多店鋪,兩個單品拼單數量均為“10萬+”,僅20天左右GMV就達到了200萬元,“今年GMV將奔著500萬元的目標邁進。”

      一邊拓展成員,“荔枝聯盟”一邊還給荔枝建起了標準。“必須是增城本地果,桂味的單果重量必須大于18克,糯米糍的單果重量必須大于28克”,倪澤斌說,今年他們還將單果重量超過40克的荔枝定位特級果,專門準備了禮盒包裝,“聯盟有了統一的銷售標準,商家們不會以次充好,做生意就省心了。”截至目前,已有十幾個優秀的果場加入聯盟,聯盟商家在拼多多上開的店鋪數量也已接近20家。

      “新新農人”撐起家鄉支柱產業

      過去幾年中,“年輕人不愿意務農”是中國數萬鄉鎮普遍面臨的問題。而“新電商”在助力農產品上行的過程中,提供了新的機會,讓李金瑾、何偉琪這樣年輕人們愿意投身農業,并以“新新農人”的身份扛起了家鄉的支柱產業。

      讓李金瑾驕傲的是,因為有了拼多多,許多本地年輕人在荔枝產業上扎根。“讓‘90后’‘00后’這批人去種荔枝行不通,但做電商運營、直播運營,他們玩得比我們溜。”據李金瑾介紹,目前他們的團隊中“90后”年輕人有80多人,絕大部分來自于茂名本地村鎮。

      拼多多發布的《2021新新農人成長報告》顯示,“新新農人”成長于移動互聯網時代,具備高學歷,懂經營懂管理,擅長整合產業上下游等群體特點。他們積極回饋家鄉,帶動當地就業,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已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嶄新力量。

      據悉,拼多多平臺上的“95”后“新新農人”數量已從2019年的2.97萬,增長到2021年10月底的超12.6萬人。他們通過電商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進一步打響了會理石榴、平和蜜柚、涌泉蜜橘、秭歸臍橙、洛川蘋果、賓川大蒜、鹽源丑蘋果、蒲江獼猴桃等農產區的產地品牌。

      拼多多方面稱,將持續加大在農產品電商培訓方面的資金、人力的投入力度,結合其知識結構和群體特性,建立有針對性的電商運營課程,培養更多“新新農人”。

      以數字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10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彌合城鄉之間數字鴻溝,強化產銷對接、城鄉互促,促進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從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中更好受益。

      此前2021年8月,拼多多已正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宣布投入“本季度的全部利潤及以后幾個季度可能有的利潤,直至100億總額”,以期用技術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振興貢獻力量,實現科技普惠。這與《“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不謀而合。

      拼多多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在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的營銷費用同比下降14%,營銷費用占收入的比例進一步降低至47%,2021年同期則為59%。與此同時,一季度的研發費也創下新高,同比增長20%至27億元。

      在茂名,拼多多通過加大對農產品運輸、物流和倉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在不斷落地更智能高效的新物流體系,通過助力茂名更多農產品走上數字化“產消直連”、帶動增加本地就業崗位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時,拼多多平臺帶動的荔枝銷量已經超過了當年線下分銷的渠道。”李金瑾表示。

      嘗到“新電商”甜頭的荔枝聯盟也有新的進展。“3年內我們將注冊一個聯盟公司,進行統一的品牌化建設和營銷推廣。”倪澤斌表示,未來5年內,“荔枝聯盟”還將建設自己的試驗基地,“希望以后的消費者吃到荔枝就會想起增城,就像是喝茶會想到西湖龍井一樣。”他說。(記者 陳姝)

      標簽: 荔枝聯盟 新新農人 荔枝之鄉 農業電商 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