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消費火爆你貢獻了多少】據新華社報道,作為2020年以來首個不再倡導“就地過年”的春節,今年無論是餐飲、旅游,還是文化娛樂,消費市場活力滿滿,交出三年來最亮眼的成績單:國內出游人數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近九成,旅游收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七成以上;春節檔電影累計票房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新京報梳理了今年春節假期的一組數據,看看這個春節,你都把錢花哪兒了?
【資料圖】
出行
鐵路、民航出行人次同比大幅提高
今年是2020年以來首個不再倡導“就地過年”的春節。1月21日至27日春節假期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約2.26億人次;全國高速公路總流量約3.15億輛次,其中小客車流量約3.06億輛次。鐵路、民航出行人次同比均大幅提高。
消費
線下商圈重拾“煙火氣”
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旅游及住宿服務恢復加快。同時,今年春節許多人不再宅家,而是走進商場、商業街,線下消費迎來春天,知名商圈火熱異常,其中全國消費增速排名前十商圈中長沙獨占三席。另外,返鄉潮帶動返鄉消費,“城鄉消費遷移”效果顯著。支付平臺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金額同比漲幅近20%,漲幅超過一二線城市。
旅游
多地打造“不夜城”點亮夜間經濟
文化和旅游部介紹,今年春節假期全國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豐富,惠民措施助推文旅消費回暖,多地聚焦“不夜城”特色,激發夜間消費活力。其中,北京八達嶺夜長城首次在春節期間對公眾開放,四川成都的夜游錦江、陜西西安的城墻新春燈會、重慶的以焰火表演、燈光秀為主的都市藝術節等活動吸引不少游客。據數據監測,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客流量5212.2萬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3.06萬人次。
觀影
67.58億!位列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今年春節檔(1月21日至27日)電影累計票房67.58億元,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位;觀影人次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占比99.22%。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春節檔影片類型豐富多樣,演員陣容強大,充分展現了中國電影的魅力,也為全年電影市場復蘇打下基礎。
快遞
春節假期全國攬投快遞包裹量超7億件
互寄年貨已成為人們歡度新春的新方式。國家郵政局表示,今年春節期間,特色產品和節慶寄遞需求旺盛,農產品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投遞快遞包裹數量較2019年春節假期均有大幅增長。
信息來源:交通運輸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電影局、中國民航局、國家郵政局、新華社、央視新聞、支付寶、美團
原標題:出行人次同比大幅提高今年春節消費你貢獻了多少?
標簽:
- 春節消費火爆 你貢獻了多少?
- 全球微動態丨今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將這樣發力
- 今日聚焦!暖心驛站迎來百余位一線工作者
- 環球看點!春節澳門旅客同比升3倍,酒店平均入住率逾8成
- 冷了加層、熱了脫層,新型“變色龍”建材控溫又節能 環球熱聞
- 世界第三個!我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 環球百事通
- 江西宜春:一酒店直播客人泡溫泉,律師稱違規 世界即時看
- 休閑農莊成當下主流 農家樂“新玩法”受熱捧-環球短訊
- 節后緊急減肥?營養專家和你聊聊不按時吃飯對身體的危害有多大_頭條焦點
- 央行延續實施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天天熱消息
- 焦點熱議:春節期間吃太油膩?專家教你給身體“減負”
- 天天資訊:吉林:民宿預訂增長16倍 接待游客超過千萬
- 全球熱點!堅守崗位故事:吃六天盒飯,守護文旅復蘇后的東坡島“人山人海”
- 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福建省加快打造海峽科技創新中心
- 全球即時:半小時成交破10億!中證1000ETF(512100)成交持續領跑全市場
- 資訊推薦:多家酒店集團公布春節數據:已恢復至疫前水平
- 武漢提速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_通訊
- 春節7天20億 資陽消費市場強勁復蘇 首戰實現“開門紅” 全球資訊
- 世界看熱訊:有色金屬ETF(512400)、碳中和ETF(159639)盤中雙雙漲超2.8%,洛陽鉬業一度漲逾8%
- 正月初八寓意“發”!京城商鋪忙重張,喜迎“開門紅” 當前速遞
- “什剎海明珠”恭王府建館40周年,“恭”請您“爆料”
-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酒駕醉駕,深挖嚴查!_環球熱門
- 全球熱議:男子失去意識前撥通110,留下模糊不清的幾個字
- “小”家電走出“大”作為——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助力民營“智造”企業提檔升級-全球熱門
- 【虹咲】あげたけ老師的LL同人之《想起床的心情》 焦點熱議
- 龍族正式進入玄幻領域?設定崩壞,敗者食塵!江南你真懂龍族嗎? 世界視點
- 01-30 每日動漫壁紙推薦 (第178天)|動態焦點
- 鄭州2023年首場大型人才招聘會舉行 3.7萬余個就業崗位
- 電影《滿江紅》配樂“豫劇+搖滾”火爆出圈
- 河南5個優勢產業提出“萬億級”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