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堆之父”徐銤逝世】澎湃新聞從中核集團及徐銤院士友人處獲悉,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中國快堆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4日7時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資料圖)
徐銤是中國第四代核能系統繞不開的關鍵人物。1961年,徐銤從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畢業,被分配到二機部北京原子能所(即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的前身)。4年后,他第一次聽到了“快堆”這個概念,從此與這個嶄新的領域緊緊相連。我國快堆發展起起落落,當有待遇和條件更好的單位向徐銤伸出橄欖枝,他總是淡淡的一句:“快堆,我放不下。”
據多位核工業領域人士向澎湃新聞回憶,徐銤為人謙和、幽默,工作上一絲不茍,生活上樸實無華。聊起心愛的快堆,他總是侃侃而談。因其對快堆的專注與貢獻,徐銤被譽為“中國快堆之父”。但每當有記者提起時,他搖搖手,“不能這么說,不能這么說。”他常強調,“搞快堆的不只我一個人,而是很多人,是一個團隊。”
“中國實驗快堆首次實現臨界!”2010年7月,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實驗快堆主控室里響起熱烈掌聲——自上世紀60年代我國快堆研究開始起步,到中國實驗快堆首次實現臨界,經歷了五十年的坎坷曲折、日夜奮戰,兩代快堆人的努力終于迎來開花結果。意大利著名核物理學家費米曾說,“首先發展快中子增殖堆的國家,將得到原子能方面競爭的利益。”這句話也成就了徐銤院士與快堆數十年的情緣。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簡稱“快堆”,是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主力堆型,它可將天然鈾資源利用率從目前的約1%提高至60%以上,并實現放射性廢物最小化,能一舉解決鈾礦資源枯竭、核材料利用率低和核廢料難以處理等問題。
1970年,徐銤參加了我國第一個快堆零功率裝置——東風六號的啟動實驗。他曾回憶道,“我忘不了那一天,6月29日,夜里11點多,恰好輪到我是值班組長。快堆裝置實現了臨界。當時,我和大家一起鼓掌慶祝,場面激動人心。”然而,這次“零的突破”以后,快堆研究陷入了困境。1971年,由于國家建設需要,快堆研發隊伍從北京搬遷到“三線”四川夾江。科研環境十分艱苦,不僅缺少經費,連存放實驗材料的房間都十分潮濕。科研進展艱難,很多人紛紛選擇離開。
但徐銤等老一輩快堆人并未放棄,堅守四川16年后,終于迎來曙光,他們把快堆發展的火種再次帶回北京。1986年4月,快堆發展迎來了轉機。在“863”計劃支持下,快堆項目開始了預研研究。1995年12月,作為“863”計劃能源領域發展計劃重點項目,中國實驗快堆由原國家計委和國家科委聯合批準立項。2000年5月,核島澆灌第一罐混凝土,拉開了中國首座實驗快堆的建設序幕。
2010年7月21日,中國實驗快堆實現臨界,次年并網發電。五十年磨一劍,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八個擁有快堆技術的國家。根據我國快堆發展實行的“三步走”戰略,在實驗快堆之后,緊隨其后的是示范快堆和商業快堆。相較于實驗快堆,示范快堆電功率是實驗快堆的近30倍,示范快堆工程采用單機容量60萬千瓦的快中子反應堆。2017年12月29日,中核集團在福建省霞浦縣宣布示范快堆工程土建開工。
2011年,74歲的徐銤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銤”在化學元素表上排序76號。沉迷于化學的父親對徐銤的影響很大,“我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徐銤曾對媒體回憶稱,自己1955年高考時,清華大學希望他去讀工程物理系,徐銤以為這是“做工程的”,說沒興趣。還是父親告訴他:“工程物理是為國家研究核工程的。中國要是沒有核武器,就要被人家欺負。”這一句話,點醒了徐銤。
多年后,徐銤曾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在原子能院工作這些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錢三強、戴傳曾等老一輩科學家及四○一精神。我剛剛到原子能院時,錢三強先生就對我們年輕的同志們提出要求:如果5年之內不能帶領師弟師妹們做研究工作、10年之內不能掌握一個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帶領一班人工作,就不能留在院里繼續工作。我還記得我們晚上從工作區辦公室回住宅區,每每看到老專家戴傳曾先生挑燈夜讀,他從生活區到辦公區都是騎著他那輛破舊的自行車。他們對學術的高要求、對生活的簡樸、能經得起艱苦條件的考驗等品格影響我至今。”
作為一位作出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徐銤甘為人梯,傾注全部心血培育快堆科研人才。2010年,徐銤獲得“原子能院突出貢獻獎”,他將1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了“快堆科技創新獎”,以此作為快堆工程科技創新獎基金,激勵快堆技術科技創新人才成長。
徐銤的一生所需不復雜,所求更是簡單:快堆,就是他一生的心之所向。“一生只做了這一件事”,徐銤常常用這句話來評價自己。語氣平淡,但沒有遺憾,唯有滿足。
標簽: 中國快堆之父徐銤逝世
- 巨星隕落!“中國快堆之父”徐銤逝世 享年86歲|世界快報
- 每日速看!人保財險知識產權項目2022年提供逾1100億元風險保障
- 天天微資訊!四川森林茶業有限公司通過國家級認證
- 新能源ETF(516160)盤中放量漲超3%,恩捷股份午后漲停封板
- 天津市評出創新型中小企業2770家-世界熱訊
- 韓軍方:總統府禁飛區“破防”
- 拜登:太尷尬了,人家都在看呢 焦點播報
- 動態焦點:多地、多家醫院發布新冠診療方案,指導基層醫生守住“黃金72小時”
- 今起機票燃油附加費下調
- 你了解職業資格嗎?帶你一圖看懂!
- 多平臺已下架網絡小說《風情不搖晃》 文學創作要有底線 天天動態
- 女子買新冠保險陽了遭拒賠 險企“玩文字游戲”引不滿 全球快看點
- 世界速遞!男子刑滿釋放走出看守所又被帶走 換地方繼續服刑
- 多部委召開工作會議透露2023年施策重點 這些政策影響你的錢袋子-天天新消息
- 當前速看:我國國產ECMO獲批上市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陶瓷藝術創新發展座談會|世界快資訊
- 北京外資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去年1-11月引資規模已超2021全年
- 世界播報:醫護人員送“苗”上門,朝陽區呼家樓街道九旬老人完成疫苗接種
- 北上南歸象群近況如何?分成了兩群,時常“串門”
- 環球精選!2023年北京首個慢行系統開工,朝陽門橋自行車道大幅拓寬
- 張之臻直通澳網正賽,創中國大陸男網選手歷史_全球頭條
- 當前熱訊: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趨向性 或致眼部不適和視網膜炎癥
- 當前時訊:哈爾濱網紅大雪人主體完工 將以嶄新的姿態與市民游客“見面”
- 焦點信息:2023年北京小客車指標配額10萬個 其中新能源7萬個
- 男子刑滿釋放剛走出看守所又被另一地警方帶走
- 植物對鎂毒害響應分子機理被發現
- 云南昆明:瀑布公園引游人
- 每日速訊:中國多個行業居世界領先地位 外資機構爭相在華投資
- 小寒:踏雪尋梅,年味漸濃
- 衢州市首個“漢語橋”項目開營|當前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