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這些政策影響你的錢袋子】歲末年初,多部委召開工作會議透露2023年施策重點,財政部等負責人發聲,涉及民生、住房、財政、教育等領域的一系列政策將影響你的“錢袋子”。
(資料圖)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處”,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表示,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不會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將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具體來看,今年的民生支出重點覆蓋教育、醫療、社保、生態、“三保”等,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
教育方面,繼續增加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規模,研究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醫療方面,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資金,適當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社保方面,積極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和經濟回暖,財政增收有基礎,加之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支出規模將繼續擴大,且支出中用于疫情防控的支出將會降低,用于“三保”和基建的支出將會增加。
根治欠薪,加強農民工兜底保障
1月3日,人社部召開深入推進根治欠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多措并舉推動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協調妥善解決困難行業企業的欠薪問題;加強對生活困難農民工的兜底保障,用好相關儲備資金和政策;用好失信聯合懲戒手段,嚴厲懲治惡意欠薪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欠薪問題出現較大反彈,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面臨更加復雜局面。
中國勞動學會特約研究員蘇海南對中新經緯表示,整治欠薪,首先是穩民心,穩農民工隊伍。其次,在經濟困難的特定形勢下,通過追討欠薪,讓各類存在欠薪問題或者現象的企業,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依法依規管理企業。最后,做好欠薪工作對于2023年促進經濟的復蘇也起到助力作用。
在蘇海南看來,有些體制內的大型企業,特別有些建筑企業,對于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該付的一定要付。中小微企業可能要結合實際情況精準妥善處理企勞關系,正確認定欠薪,并且追繳。
保障剛性住房需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四季度例會提出,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務,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國家把新市民、年輕人作為未來支持住房平穩發展的生力軍,意味著過去的購房需求很難維持下去,必須要尋找樓市新生的、可持續的力量。”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提到,珠三角新市民、年輕人的住房自有率只有50%左右。新市民為主,意味著租購并舉,大力發展保租房,而不是原來的商品房,特別是高價商品房。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百城新房價格累計下跌0.02%,為8年來房價累計首次出現下跌。住房信貸支持和樓市政策松綁,對于今年房價形勢影響多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對中新經緯表示,在需求端保障新市民住房需求的政策基調,對于2023年的房地產市場有積極作用。信貸成本降低、額度增加,首先是影響市場交易量,有助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房價總體還是能夠保持穩定,主要是在于需求端的保障。
完善稅費優惠政策
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場主體預期。特別是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明確,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完善稅費支持政策,根據實際情況,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著力紓解企業困難。
對此,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2023年仍會繼續減稅降費,但規模可能會低于2022年的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等3.7萬,主要緣于2022年留抵退稅力度超預期、達2.3萬億元。
趙偉認為,2023年的減稅降費方向重點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保護市場主體、促進就業,針對中小微企業、創業就業等減稅緩稅,二是促進投資、產業升級轉型的,對制造業企業、科技型企業的投資和研發稅收的優惠政策。
溫彬預計,2023年將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3萬億元,高于上年預算設定值5000億元,但比上年實際執行值少了1萬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于大規模存量增值稅留抵退稅實施后,2023年的增量退稅空間十分有限,企業端減稅降費力度將會降低,居民端支持力度將會更大。
原標題:多部委密集發聲,2023年這些政策影響你的“錢袋子”
標簽:
- 多部委召開工作會議透露2023年施策重點 這些政策影響你的錢袋子-天天新消息
- 當前速看:我國國產ECMO獲批上市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陶瓷藝術創新發展座談會|世界快資訊
- 北京外資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去年1-11月引資規模已超2021全年
- 世界播報:醫護人員送“苗”上門,朝陽區呼家樓街道九旬老人完成疫苗接種
- 北上南歸象群近況如何?分成了兩群,時常“串門”
- 環球精選!2023年北京首個慢行系統開工,朝陽門橋自行車道大幅拓寬
- 張之臻直通澳網正賽,創中國大陸男網選手歷史_全球頭條
- 當前熱訊: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趨向性 或致眼部不適和視網膜炎癥
- 當前時訊:哈爾濱網紅大雪人主體完工 將以嶄新的姿態與市民游客“見面”
- 焦點信息:2023年北京小客車指標配額10萬個 其中新能源7萬個
- 男子刑滿釋放剛走出看守所又被另一地警方帶走
- 植物對鎂毒害響應分子機理被發現
- 云南昆明:瀑布公園引游人
- 每日速訊:中國多個行業居世界領先地位 外資機構爭相在華投資
- 小寒:踏雪尋梅,年味漸濃
- 衢州市首個“漢語橋”項目開營|當前速看
- 東航第二批C919乘務員4日開始集訓
- 浙江衢州:交通物流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好先行-全球消息
- 每日快訊!貴州省遵義市豐富“菜籃子”,滿足市民所需
- 衢州10個小區入選全省節水示范標桿
- 用昂貴導彈打擊俄無人機,烏克蘭防空能力還能撐多久?
- 第六屆華語戲劇盛典榜單揭曉 14項大獎全部出爐|全球快看點
- 男子大喊“飛機要出事”沖擊前艙門 警方通報
- 6座萬億之城定下2023年GDP增速目標 均超5.5%?
- 河北多地反饋天然氣限購、做飯都成問題 官方回應
- 小學生看《米小圈上學記》歡度寒假 秋實小課堂“寓教于樂”
- 世界熱資訊!遨游太空六個月,龍江種子回家了!
- 三千余處公益冰場開放 盡享冬日速度與激情 觀天下
- 今日精選:各地筑牢基層醫療防線 加大醫療資源下沉和藥品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