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當前簡訊:擴容還是“瘦身”,各地都市圈向左走、向右走?

      發稿時間:2022-12-14 09:54:46 來源: 大河網

      隨著武漢都市圈成功躋身“國家隊”,鄭州都市圈何時“晉級”的話題熱度不減。值得注意的是,武漢都市圈從之前的“1+8”9城說,到今年下半年多次提出“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核心區”,被看成是積極“瘦身”。不管是擴容還是“瘦身”,密切圈內城市間的人員往來和經濟合作,都是都市圈應有之義。

      圍繞鄭州都市圈發展,鄭州市領導提出“做強圈心、做實圈軸、做緊圈帶”,力爭實現更高躍升。

      從“1+8”到“1+3”,武漢都市圈開始“瘦身”了


      (資料圖片)

      武漢都市圈的概念已經提出多年,也往往被稱為“武漢城市圈”。

      “武漢城市圈”包括了“1+8”9城,即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

      直到今年上半年還一直沿襲這種提法,但下半年開始,逐漸有所變化了。

      今年6月份,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到,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將上述其余幾個城市,分別定義為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今年9月20日,湖北省舉行的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上,再次鮮明地提到,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

      知名自媒體公眾號“西部城事”對此分析稱,武漢都市圈開始“收縮”了,甚至稱其打響了都市圈“收縮”時代的“第一槍”。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專家陳耀也注意到了這種調整,從“1+8”到“1+3”,武漢都市圈正在做出轉變,在適應國家的相關要求,更加順應都市圈發展的客觀規律。

      國家層面,就都市圈發展提出這項要求

      武漢都市圈的“瘦身”并不偶然。

      今年9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9月份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就合理確定都市圈空間范圍等熱點話題回應了社會關切。其中提到,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間有密切的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系,基本范圍是1小時通勤圈。

      發言中還提到,從地方已印發的發展規劃來看,都市圈范圍大多是2萬多平方公里。各地在確定都市圈范圍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順應產業升級、人口流動和空間演進趨勢,做到集約高效發展,防止盲目擴張規模。

      再看之前,2019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也同樣明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國家層面關于都市圈的要求可以說一以貫之。

      陳耀分析,武漢都市圈現在主要是東向拓展,武漢、鄂州、黃岡、黃石,現在從基礎設施、交通方面,都已經比較緊密地聯系,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做得不錯,武漢跟這些城市的經濟聯系、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

      比如黃石在武漢建立一些離岸中心,武漢的人才為黃石服務,但又不用到黃石去。同時,黃石還在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功能區,加快推進武漢東湖(黃石)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全面導入高新技術產業。

      鄂州則是按下交通同網“快捷鍵”,依托鄂州機場,在貨運方面為武漢提供加持。同時,鄂州空港核心區還是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核心區,空港建設緊密地聯在了一起。

      “都市圈都有自己的圈層,包括輻射范圍、輻射半徑等。都市圈發展規劃一定要根據現在的城市范圍、中心城市、輻射范圍來定,圍繞一小時通勤,圍繞通勤圈、產業圈、生活圈去規劃,符合都市圈的發展規律。當發展到一定階段時,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标愐f。

      擴容和“瘦身”,是都市圈兩大潮流

      都市圈是特大城市發展的一個規律和趨勢。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梳理各地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已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明確提出都市圈建設相關內容。

      截至目前,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7個都市圈已經榮列“國家隊”。

      從上述7個都市圈的發展歷程看,不乏擴容的例子。早在2016年,重慶都市圈范圍僅限于重慶主城區。今年8月份獲批的重慶都市圈,不僅包括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還包括與其緊密聯系的周邊城市,包括重慶市21個主城區和四川省廣安市,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440萬人。

      南京都市圈也曾擴容。早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概念剛提出時,僅有南京、鎮江、揚州、蕪湖、馬鞍山、滁州6個城市參與,獲批后的南京都市圈新納入了淮安、宣城2個城市。

      今年3月份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時,西安都市圈涵蓋的范圍也相比之前有所擴大,把銅川、渭南市部分區縣及楊凌示范區也容納進去了。

      當然,“瘦身”亦是很多都市圈不約而同的選擇。

      就在國家發改委提出都市圈集約高效發展的要求后,全國多地聞聲而動。

      廣州都市圈“2退2進”,韶關市、云浮市退出。

      深圳都市圈“輕裝上陣”,河源、汕尾、惠州龍門縣退出。

      珠西和汕潮揭都市圈“雙退1”,陽江、梅州退出。

      河南省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元亮分析,國家發改委審批都市圈規劃有一系列標準,面積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換言之,擴容還是“瘦身”只是一種形式表現,最終還要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看哪一種更有利于優化配置資源,更加符合都市圈的要義。

      密切人員往來、經濟聯系,助推鄭州都市圈發展

      2022年11月11日,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何雄在媒體上刊文表示,鄭州將秉承“融城成圈、一體發展”理念,做強圈心、做實圈軸、做緊圈帶,通過“六個聯動”提升“1+8”都市圈能級,力爭2025年,帶動都市圈GDP達到6萬億元,打造高能級現代化鄭州都市圈。

      其中,鄭州是都市圈的圈心,“做強圈心”就是讓龍頭“揚起來”,突出鄭州核心引領帶動作用?!白鰧嵢S、做緊圈帶”,可以理解為鄭州都市圈圈內城市間,提升互聯互通水平,讓都市圈更加名副其實。

      具體如何做?何雄提到了創新聯動、產業聯動、交通聯動、人才聯動、消費聯動、服務聯動幾個方面。其中交通聯動方面,建設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半環+一網”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網、“三環十縱十橫六聯”高速公路網、“一城一港”的水運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輻射近郊城鎮和新興增長中心的“半小時通勤圈”。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綜合規劃研究院院長王振民目前正帶隊編制“1+8”鄭州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他介紹,根據目前正在做的規劃,鄭州到都市圈其他城市,未來將均有2條以上軌道交通、8條以上高等級公路連通,形成1小時高效通勤圈,推動都市圈一體化融合發展。

      王元亮也認為:“面積、規模無論怎么優化調整,都市圈內人員往來、經濟聯系是關鍵。”

      他建議,在“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的都市圈空間格局下,突出鄭州中心城市“強核”,各個城市分工協作,構建錯位競爭、有序發展的高能級、高品質、特色化的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建立一體化發展機制。做好這些,鄭州都市圈實現發展能級的躍升是自然而然的。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