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紅軍長征重要事件順序來了!長征的歷史背景簡介40字看這里

      發稿時間:2022-11-22 16:22:24 來源: 民企網

      長征歷時幾年

      一年零八個月

      紅軍長征一共經過兩年,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到1936年10月,最終到達陜北。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于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后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御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

      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占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回旋余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保存了力量約3萬人。

      紅軍長征重要事件順序

      長征重大事件的順序:強渡湘江—強渡烏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吳起鎮會師—甘肅會寧會師,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給長征事件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很大的基礎,每一個事件的背后故事都值得我們銘記。長征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革命新局面開始。

      長征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1、長征的勝利,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深深植根于中國各族人民之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2、長征的勝利,宣傳了黨的主張,撒下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長征的英雄事跡,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也震驚了世界。

      3、長征的勝利,實現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的前沿陣地,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紅軍擔負起抗日戰爭的中堅力量的使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長征的勝利,保存和鍛煉了革命力量。經過長征考驗的共產黨員和紅軍將士,是我們黨和軍隊最可寶貴的財富,許多同志后來成為治黨治軍治國的骨干。

      長征的歷史背景簡介40字

      933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動員近100萬國民革命軍圍剿各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農村根據地,并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主要控制地區)。在前四次戰役中,由于實施運動戰方針,國民政府軍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均以撤退告終。

      在第五次戰役中,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原名秦邦憲)采納德國軍事顧問李德的建議,放棄過去四次反“圍剿”斗爭的積極防御方針,將這場戰爭定性為國共之間的決戰,采用軍事冒險主義,提出了“御敵于國門之外”的口號,要求紅軍在根據地之外抵抗國民革命軍,決定在國民黨之前搶先行動,發動所有紅軍展開全面進攻,并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

      但中央蘇區只有10萬左右的正規軍和數萬游擊隊,在搶先進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損失。這時共產黨方面決定進行陣地防御,輔以“短促突擊”(短距攻擊),意圖抵擋國民革命軍的前進。但這個行動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不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府瑞金的北大門廣昌陷落,紅軍死傷一萬余人。

      標簽: 長征歷時幾年 紅軍長征重要事件順序 長征勝利有何歷史意義 長征的歷史背景簡介40字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