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資訊推薦:德國研究發現低溫促進長壽的分子機制

      發稿時間:2023-04-07 09:12:38 來源: 中國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德國研究發現低溫促進長壽的分子機制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適度的低溫之所以能延長動物壽命,可能是因為低溫會促使細胞加快清理“垃圾”,防止異常蛋白質積累。

      德國科隆大學研究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老化》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用秀麗隱桿線蟲和人類細胞進行的實驗表明,低溫能增強細胞中蛋白酶體的活性。蛋白酶體是一類大分子復合物,負責分解受損或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對維持細胞穩定運作至關重要,老齡等因素會使其活性下降。

      嚴重的低溫無疑是致命的,但多項研究發現適度的低溫能延長壽命。這不僅適用于線蟲、果蠅和魚類等變溫動物,對小鼠乃至人類也有效。

      研究人員將成年線蟲放在不同溫度的環境中培養,發現15攝氏度環境下線蟲的PSME3基因表達程度增強。該基因編碼的激活因子會使蛋白酶體活性上升,顯著高于20攝氏度和25攝氏度環境中的線蟲。用基因編輯手段進行的對比實驗表明,這一機制對實現低溫的延壽效果必不可少。對于攜帶人類亨廷頓舞蹈病和“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基因突變的線蟲,低溫能有效防止疾病相關的有害蛋白質積累。這兩種疾病都屬于神經退行性疾病,與異常蛋白質積累對神經細胞的損傷有關,老年人發病風險更高。

      激活因子基因PSME3在人類基因組中有著對應的基因,稱為pa28γ,體外培養實驗表明適度低溫也會激活人類細胞的相應機制。通常人類體溫在36.5攝氏度至37攝氏度之間,新研究顯示36攝氏度的培養環境可顯著降低亨廷頓舞蹈病相關的有害蛋白質積累。如果人為增強激活因子基因的表達,在37攝氏度環境下也可以取得類似效果。

      該成果可能為治療老齡相關疾病提供新的靶點。研究人員說,這一機制在線蟲與人類中都存在,說明在進化史上,低溫保留了它對蛋白酶體調節的影響,可能對延長動物壽命起著關鍵作用。

      來源:新華社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