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引題)
古窯添薪 文旅“上新”(文化市場新觀察)(主題)
人民日報記者 朱 磊
【資料圖】
核心閱讀
走進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便步入了陶瓷的世界:觀賞光澤溫潤的精美瓷器,聆聽悠揚動人的瓷笛瓷磬,購買可愛別致的文創瓷產品……千年瓷都景德鎮,正通過保護修復古窯、活化利用冶陶技藝等方式,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走深走實。
上午9點,江西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的室外停車場,已經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5歲的肖子元跟著外公外婆,從南京出發,一路游覽,最后一站到了這里。他的外公外婆希望以千年古鎮的悠悠瓷韻,為旅行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走進景區,春風和煦、垂柳輕搖。隨著一曲歡快悠揚的《我在古窯遇見你》響起,肖子元一路小跑,沖進古窯民俗博覽區。
圖為工作人員進行挑坯、挑柴展示。人民日報記者 朱磊攝
古窯復建,展示2000多年冶陶史
由出土瓷片鑲嵌而成的水道,流水潺潺;路燈、標牌,都由陶瓷所制;牌匾、對聯均由陶瓷燒制……
1980年,景德鎮市委決定規劃修整出83公頃空地,集中成片地保護一批陶瓷歷史文化遺產,建設古窯民俗博覽區的前身——陶瓷歷史博物館。從2009年開始,古窯民俗博覽區陸續將景德鎮內各處古窯搬遷復建。2013年4月,古窯民俗博覽區被批準為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00多年景德鎮冶陶史,正被復刻在這片土地上。
“瓷器之成,窯火是賴”,走進博覽區,便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步入歷代瓷窯展示區,立刻會被眼前這座恢弘大氣的窯口所吸引。這便是博覽區的鎮館之寶——鎮窯。這座成型于清代的鎮窯,是當時景德鎮制瓷業的代表性窯爐,是全世界遺存的唯一一座傳統大型蛋形柴窯。這座現存最古老、容量最大、燒造品種最多的柴燒瓷窯也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圍繞著鎮窯,11座古窯錯落有致。“古代窯口多以形命名,形象生動。”景德鎮古窯民俗旅游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洪玲介紹,形如獅口大張的為獅子窯,依山形而建、如蛟龍下山的是宋代龍窯。
《景德鎮陶歌》是清代陶瓷典籍,以七言絕句和組詩的形式,表現了景德鎮陶瓷發展史上的諸多內容,古窯民俗博覽區組織專家學者對《景德鎮陶歌》60首詩文進行研究,從中選取12首進行譜曲。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期間,《景德鎮陶歌》系列陶瓷箭筒在景區落成。
“每一次保護修復,都為2000多年冶陶史能夠活起來,夯實了根基。”景德鎮古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周榮林介紹。
窯火重燃,以使用性保護傳承技藝
伴隨著一聲“開窯”,古窯民俗博覽區舉行開窯活動,各地游客現場見證了開窯時刻。
打開窯門,工匠將匣缽搬出,一件件散發著光澤的精美瓷器,引發游客的一陣贊嘆。主持開窯儀式的周榮林說:“因為堅持,所以收獲。”
1995年,鎮窯因出現裂縫停產,逐漸破敗,支撐窯體的梁柱搖搖欲墜,內部也出現窯磚脫落。
“保護老柴窯,僅靠磚頭補、泥巴糊是不夠的,還要用窯火養著。”為了征詢更多專家的意見,古窯民俗博覽區專門開了研討會,在復燒鎮窯的問題上取得一致意見:使用性保護,是活化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有了專家意見的支撐,2009年,經過60多名制瓷老藝人半年時間的準備,鎮窯在當年10月份首次成功復燒。
鎮窯復燒成功后,古窯民俗博覽區內的一系列古窯先后復燒:2010年,明代葫蘆窯復燒成功;2011年,元代饅頭窯復燒成功;2012年,宋代龍窯復燒成功;2016年,清代獅子窯復燒成功……
活化,不僅僅體現在了老窯口的復燒上,更體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上。
手工作坊內,一名身著青花對褂的老師傅不時用一根木棍轉動身下轉盤,取一只高腳碗坯,倒置在盤托上,單手拿刀輕刮,泥屑翻飛,幾秒鐘一個高腳碗底便被削得光滑平整。
旁邊,另一名師傅拿過削底的碗,一只手用沾釉鞭勾住,一只手撐住碗口,沉在一缸釉水里,釉水將過未過碗口時,輕輕一轉,拿出來一看,碗身上釉均勻,碗內滴水未沾,圍觀游客一陣驚嘆。
“我從13歲開始學藝,一練就是40年。”施釉師傅名叫葉冬喜,是景德鎮市級非遺傳承人。行走于古窯民俗博覽區,從挑柴到碎石,從描畫到燒窯,100多名師傅,用雙手與汗水,展示著制瓷的精巧與不易。
肖子元拉著外公外婆的手,走進古窯故事文創體驗館,在手工臺前,學著剛才老師傅的樣子,有板有眼地做起陶瓷小碗。
如今,“研學+旅游”正在古窯民俗博覽區興起。“探尋千年陶瓷文化 ?傳播弘揚工匠精神”活動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推薦產品”名單,古窯民俗博覽區也被命名為江西省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周榮林認為,只有把窯爐、文物、技藝保護好,創新陶瓷文化產品才有更好的基礎。
業態多元,以文塑旅探新路
一首《瀏陽河》,歡快悠揚;一曲《卡門》,婉轉動人……古窯民俗博覽區瓷音水榭里,臺上10余名身著元青花樣式旗袍的少女,正在用手中的各種瓷樂器,為大家演奏中外名曲。
耳畔瓷笛悠揚高亢,瓷磬清脆動人,再配上瓷管鐘、瓷甌等樂器,時如高山流水,時如竹露清響,完美詮釋了景德鎮陶瓷“聲如磬”的特點。
一件小小的瓷碗,簡單勾勒出蘭花從含苞到怒放的過程,碗底寫上一個心字,此為蘭心蕙質;舊時常見的飯盒提籃,被設計成精美的陶瓷收納籃……迎面走來的上海游客馬先生,提著一件陶瓷禮盒,感嘆道:“真是不虛此行。”
如今,古窯復燒產品、非遺手工藝人創作以及其他優秀的文創產品,成為文創集群。在此基礎上,2021年5月,古窯民俗旅游有限公司又打造了陶瓷文化商業旅游綜合體“古窯印象”。
周榮林介紹,在兩萬平方米的綜合體里,“昌南瓷宴”、禪茶和瓷文化咖啡等餐飲休閑服務應有盡有,最出彩的就是陶瓷文創展廳,柴燒瓷器、老茶花瓷碗、昌南品牌陶瓷等精品生活用瓷和創意文創作品琳瑯滿目,珍寶館內展出宋元明清歷代官窯仿古瓷,讓人流連。
隨著旅游業復蘇,古窯民俗博覽區迎來游客量井噴,2023年春節期間,游客達到14.9383萬人次,收入289.371萬元。與2019年同期比分別增長53%、55%。今年1至3月份,游客量累計已達30萬人次。
漫步在景區內,白墻黛瓦下、湖畔小路旁,新枝萌發,春意融融。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 磊
責任編輯:馮崢
標簽:
- 京城賞花有啥景美的“小眾公園”?這份打卡名單請收好_快消息
- 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江西古窯添薪文旅“上新”-環球新視野
- 黃河全域進入禁漁期 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有效養護 每日頭條
- 新資訊:上海:賞百花 享春光
- 春季天氣為何復雜多變?氣象專家解讀_即時焦點
- 第三十九個首都義務植樹日 北京百余萬市民植樹播綠美化家園 世界實時
- 天天快訊:超市反向抹零懟顧客:四舍五入是國家政策
- 環球速讀:中國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外債結構持續優化
- 認識孤獨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
- 有愛的世界不孤獨,濟寧市組織開展孤獨癥日系列關愛活動 全球新視野
- 用愛溫暖“星空”,為自閉癥家庭充電蓄能|2023世界自閉癥日同沐陽光開展星寶家庭增能系列活動-動態焦點
- 房地產ETF(512200)盤中放量漲超2.5%,招商蛇口一度漲超5.7%
- 今日看點:山東萊榮鐵路進入全線鋪軌階段
- 德州陵城二十四景園升級游覽體驗_焦點快報
- 世界今日報丨圓夢共富,護翼童行!衢州第十六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活動舉行
- 從船企老板做回“船老大”,是苦是甜?年過60的他這樣說
- 每日焦點!3月27日至4月2日 一周體壇大事兒都在這
- 今年北京各學段畢業年級人數上升!小升初增近1.3萬人
- 2022年全國因公犧牲民警308名、輔警179名_新資訊
- 觀焦點:4月8日起,旅美大熊貓“丫丫”起居移交中方人員
- 藝術家走進大學校園:品美食 唱京劇 做文創
- 【全球播資訊】中信銀行深圳分行開展綠色公益植樹活動
- 世界今亮點!數字化綠色生態產業助力福建三明市經濟發展
- 樹牢合規文化理念 忠實履行職責使命——農發行赫山區支行 開展“三新”員工合規宣誓活動
- 郵儲銀行廊坊市分行組織開展領導人員廉潔文化培訓
- 【獨家】清智汽車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入圍!省級榮譽!
- 全球熱點評!爆笑喜劇電影《追你而來》定檔6月16日異國“囧途”嗨翻尼泊爾
- 警方辟謠多校接收小升初簡歷投遞:不實信息
- B站UP主發起停更潮 有UP主稱收入降逾三成
- 美國好萊塢發生槍擊事件造成兩人死亡|當前熱點
- 1 京城賞花有啥景美的“小眾公園”?這份打卡名單請收好_快消息
- 2 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江西古窯添薪文旅“上新”-環球新視野
- 3 新資訊:上海:賞百花 享春光
- 4 春季天氣為何復雜多變?氣象專家解讀_即時焦點
- 5 第三十九個首都義務植樹日 北京百余萬市民植樹播綠美化家園 世界實時
- 6 認識孤獨癥,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
- 7 有愛的世界不孤獨,濟寧市組織開展孤獨癥日系列關愛活動 全球新視野
- 8 用愛溫暖“星空”,為自閉癥家庭充電蓄能|2023世界自閉癥日同沐陽光開展星寶家庭增能系列活動-動態焦點
- 9 房地產ETF(512200)盤中放量漲超2.5%,招商蛇口一度漲超5.7%
- 10 每日焦點!3月27日至4月2日 一周體壇大事兒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