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發布碧村遺址考古成果 揭示黃河岸畔的先民生活
中新網太原2月16日電(記者 楊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發布興縣碧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成果,該遺址是目前在入黃河口處發現史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多角度揭示黃河岸畔4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
晉西北是中國史前“Y”字形文化傳播帶的重要一環,連接著陜蒙與晉南,地處入黃河口處的碧村遺址是其中一個關鍵節點。
(資料圖)
該遺址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碧村村北。遺址三面環河鄰溝,東、中部各修筑一道縱貫南北的城墻,形成一座具有內外雙重城墻的石城聚落,城內殘存面積75萬平方米,主體年代相當于龍山時代晚期,下限可延至二里頭時代早期。
碧村遺址工作始于2014年,2015年開展首次發掘,找到了遺址核心建筑區及城墻之所在。此后,在“考古中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五)”等課題支持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呂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聯合開展了遺址全面考古工作和多學科探索。
位于中部的小玉梁是聚落核心區,四周砌筑護墻。整個臺地建筑有著明確的中心軸線規劃思想,修建了一批以連間房址為中心的石砌建筑群,包括中心連間房址、護墻及其他配套功能性房址。小玉梁的石構建筑群是了解石城核心區建筑布局的重要參考,也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了這一時期建筑設計中的中軸規劃思想。
城墻圪垛地點是遺址東部一座高聳平臺,屬于外城墻及門址所在。門址由東、南、北三個石包土芯大墩臺呈“品”字形排列圍合而成,包括南北門塾、夾道、內外兩重“甕城”等部分,組成其曲尺形的微循環。通關進城時,需先繞過南北門塾及半圓形墩臺外側夾道后,進入第一重類似“甕城”的封閉空間,迂回前行,經過兩道“甕城”后,方可抵達城內。
據介紹,該門址是目前發現史前時期保存較為完整、結構最為嚴密、形制最為規整的一套門址系統,為復原龍山時代城門結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通過古地貌、同位素、動植物、冶金等方面分析顯示,鑒于其便利交通等原因,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選擇于此,精心規劃,采石筑城,崇玉石尚占卜,使用紅銅制品,形成了粟為主黍為次、大量養殖豬羊牛的農業經濟。
本次發掘項目負責人張光輝表示,碧村遺址是目前在入黃河口處發現史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為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提供了重要物質載體。該遺址占據河套向晉中、晉南過渡的關鍵要道,并有著規劃嚴密的城防系統,是北方石城文化圈面向東方的一座重要門戶,這為揭示天下萬國背景下中原與北方文化互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楊杰英 胡健
責任編輯:馮崢
- 山西發布碧村遺址考古成果 揭示黃河岸畔的先民生活
- 鄱陽湖長江江豚第五次遷地保護開始實施
- 焦點速讀:天津:建設“無廢城市”邁出新步伐
- 長沙縣為海外人才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 一踩剎車就“吱吱”響是該換剎車片了么?
- 全球熱點!強信心·走進百企|創新突破 中關村軟件園數字活力迸發
- 世界首個家雞全基因組圖譜繪成
- 世界頭條:數字技術激發舞臺創新活力(藝海觀瀾)
- 要聞速遞:新技術孵化新產業,新模式引領新發展
- 【圖解中央一號文件】信息圖解|農業強國必是農業科技創新強國
- 益陽沅江:一份“法治大禮包” 叩開千家萬戶門
- 你存錢了嗎?1月居民存款增加6.2萬億元 創歷史同期新高
- 遼寧新賓赫圖阿拉城舉辦首屆“二月二·民俗節”
- 益陽高新區召開文明城市全域創建動員大會暨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第一次會議_天天新要聞
- 環球速遞!景順長城景氣優選一年正在發行 關注科技成長及部分核心資產機會
- 天天消息!神十四航天員乘組返回后首次與公眾見面
- 【天天播資訊】光明時評:讓人工智能與教育向善融合發展
- 香港將關閉3家社區新冠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場地以醫療設施為主
- 世界熱點評!實探!石景山區新建三所配套幼兒園,可擴增學位720個
- 央企人事 | 5名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任免情況
- 趙本山女兒官宣結婚,全網都在惡心? 環球關注
- 把張頌文丟沙漠撿垃圾?張紀中被網暴發文回應|全球聚看點
- 北京奧運會傳奇冠軍宣布下海?!曾奪走中國夢之隊金牌,如今吸毒墮落靠賣果照為生|世界最新
- 工行淮安盱眙支行積極開展支付結算業務宣傳_當前觀點
- 每日速訊:工行淮安新區支行積極推動網訊宣傳工作
- 閱讀以致遠 書香以修身——記淮安洪澤支行團支部書記高超
- 工行淮安漣水支行凝心聚力 持續開展黨建學習工作|天天快播
- 農發行郴州分行簽約18.85億元與北湖區政府攜手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 天天速讀:每日互動02月17日主力資金大幅流入
- 群友們的表情包《五十三期》|環球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