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世紀前,一塊3.19億年前的魚化石在英國一煤礦中被發現。它的頭骨顯微CT掃描圖表明,這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脊椎動物大腦。
據掃描,該大腦及其腦神經大約有2.5厘米長,屬于已經滅絕的早期輻鰭魚綱下的Coccocephalus wildi(以下簡稱C.wildi)。美國密歇根大學主導了這項研究,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研究作者表示,這一發現為人們了解今天存活的主要魚類,即射線鰭魚的神經解剖結構及其早期進化過程打開了一扇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研究人員認為,C.wildi是一種早期的輻鰭魚,大小與鯛魚相當(15—20厘米長),生活在河口,很可能以小型甲殼類、水生昆蟲和頭足類動物為食。射線鰭魚的脊骨和鰭由稱為射線的骨桿支撐。
當魚死后,其大腦和腦神經的軟組織在石化過程中被一種致密的礦物取代,這種礦物以精致的細節保存了它們的三維結構。
鰭魚在大腦的早期形成過程中表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特征。胚胎神經管通過前腦背壁的外翻(向內折疊)生長。這導致前腦形成在兩個不包圍腦室(充滿腦脊液的空腔)的實心半球中。這與所有其他脊椎動物的早期大腦發育都不同,例如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
但研究人員發現,C.wildi并非如此,它是輻鰭魚中唯一沒有表現出其群體典型大腦發育的例子。它的大腦以與其他脊椎動物相同的方式發育,使其不同于所有現存的輻鰭魚。研究人員說,C.wildi沒有外翻前腦,這一特征是該群體后期進化而來。
軟組織,如大腦,通常腐爛得非常快,這意味著身體這些部位的化石所剩無幾。這就是為什么在博物館中保存的大多數化石都是身體的堅硬部分,例如骨骼、牙齒和貝殼。因此這一偶然發現也為保存脊椎動物化石中的軟組織提供了新見解。(張佳欣)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張佳欣
責任編輯:馮崢
- 3億年前魚化石中發現最早脊椎動物大腦|頭條
- 江山市賀村第一小學:超長假期趣事多 儀式滿滿過大年
- 風云三號04批衛星啟動研制 世界動態
- 全球熱推薦:江山市賀村第一小學:兔迎盛世,逐夢未來
- 環球快資訊:中國“硬科技”創新創業空間廣闊
- 湖北省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5.6萬戶 改造任務數全國第一 環球新消息
- 播報:調查| 老朋友回來聊,新客戶進來看!京城特色小店“活”了
- 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添150輛新能源公交車_全球視訊
- 滲漏愈演愈烈,兩個多月都止不住, 這小區地庫冬天竟也處處漏
- 天天觀察:400余名大學生被騙上百萬!求職注意……
- 匯總假面騎士鎧武中的定鎖種子——傳奇騎士定鎖種子三-世界速看
- 新假面騎士:騎士變身設定沿襲老版,十字假面現身劇中_播報
- 天天熱消息:四川首批22名救援人員將于2月8日啟程赴土耳其參與救援
- 環球速遞!出資1.2億元 四川支持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開花結果”
- 當前快訊:不斷提升人社宣傳輿論引導力和影響力 助力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
- 當前資訊!“五水綜改”結碩果 河南誕生首個資產過千億水務集團
- 了不起的成都智造:無人行車智能倉儲系統
- 今年河南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政務服務更優 營商環境更好
- 我科學家通過紅外光上轉換 實現高效太陽光合成
- 四川體育惠民又添新地標 華西壩“國際體育公園城”開工
- 今年全面實施!鄭州市民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球訊息
- 肉桂可能增強學習和記憶能力_重點聚焦
- 【環球新視野】春季讓身心“抗造”,這些要點要記牢
- 為你寫詩、帶你起舞、給你訂制紅包……啟封新學期,請收下老師的“甜蜜”心意_全球最新
-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四個食養指南
- 焦點報道:水利建設目標敲定,看河南如何“行走江湖”
- 我國將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 計劃今年底前完成流域干流等排污口排查
- 盛閱春要求錨定目標加壓奮進 奮力奪取工業經濟“開門紅”
- 泛華的平臺夢
- 快資訊丨科技創新助力遵義紅粱品種選育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