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的食用油專區,能夠看到琳瑯滿目的植物油,消費者在購買后,怎么吃才能更健康?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示消費者,只要是質量合格的食用油都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但要注意,這三種油不建議吃。
(資料圖)
1.開封超過3個月的油
在很多人的固有認知中,不管食用油開封了多久,只要沒過保質期就都能吃,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雖然說食用油沒過保質期,但是開封太久,會增加油脂感染霉菌的風險;而且如果沒有做好密封處理,油脂與空氣當中的氧氣接觸,會發生氧化反應,產生一些氧化產物。
進食含有微生物超標、黃曲霉毒素以及部分氧化產物的食用油,會影響健康。所以,盡量不要食用開封超過3個月的食用油,平時盡量購買小瓶裝的油。
2.?反復煎炸的油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習慣,炸完食物之后,會用剩下來的油繼續炸東西,或是炒菜等。但反復煎炸的油很容易產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雜環胺等,長期食用,會給健康埋下隱患。
另外,食用油反復使用的情況下,還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它不僅會導致發胖,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等的概率。
3.?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有不少家庭喜歡吃自榨油,認為這種食用油的口感會更加濃厚,味道也會更香。實際上,有些自榨油存在安全隱患。早前有多個糧油店被查出自榨油黃曲霉毒素含量超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已經發霉、變質的;另一方面是因為生產環境很差,機器也比較臟,而且還沒有經過精煉,無法徹底除掉雜質和有害物質。
不管吃哪種油都需牢記這四點
1.?每日油攝入量:25克~30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應減少烹調油和動物脂肪用量。推薦每天的烹調油攝入量為25克~30克。烹飪時多用蒸、煮、燉、燜、涼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鍋、烤箱、電餅鐺、空氣炸鍋等烹調器,用好了都有助省油。
2.?控制溫度:150℃~180℃
不少家庭習慣等到油鍋冒煙時再放菜,此時油溫已超過200℃,可能產生丙烯酸、苯等有毒物質。
烹調時,油溫應控制在150℃~180℃,鍋中放油的同時,可以把一根筷子插入油中,或放一小條蔥絲,當筷子、蔥絲四周冒出較多小氣泡時,就可以下菜了,也可以采取熱鍋冷油的方法。
3.?容器:玻璃或者瓷質
最好選擇不透明的玻璃或者瓷質容器,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線照射。且存放在櫥柜等避光陰涼處,每次使用后要擰緊蓋子。另外,油壺內的油一定要全用光后再倒入新的,且倒入新油之前要記得清洗,因為舊油和新油混雜,會加速新油的氧化。
4.?換著品種吃
油脂要換著吃,主要考慮的是脂肪酸的平衡。如果脂肪酸構成類似,換著吃和不換的區別并不大。比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類似;花生油、稻米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橄欖油類似;亞麻籽油、紫蘇籽油類似。
不同油脂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比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責任編輯:馮崢
- 怎么吃油更健康?要牢記這四點!
- 世界速遞!“江蘇醫惠保1號”參保人數已突破480萬 醫保個賬可支付、投保只剩最后3天
- 最新消息:數字人民幣引領消費潮 新春增添新年味兒
- 當前焦點!讓社區成為創業就業第一站
- 天天速讀:北海通報“4個菜1500元”事件調查處理情況
- 經濟日報刊文:力促房地產與金融正常循環|世界熱門
- 環球微動態丨大年初七,開工大吉!
-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發生3.0級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_天天觀察
- 補番日記9:強殖裝甲凱普
- 熱訊:原神 無題 - 一akeng的插畫 初六【12P】
- 遼寧阜新首批“春風行動”助力農民工返崗就業
- 廣西北海通報“4個菜1500塊”案處罰結果
- 踩著腳印去“追風”:一部電視劇,喚醒一座城
- 觀察:廣西北海通報“4個菜1500塊”調查處理情況
- 焦點!春節假期3.08億人次國內旅游 營收同比增30%
- 收費名目五花八門,視頻平臺付費套路幾時休?-世界快資訊
- 全球微資訊!人民日報今日談:春節消費展現經濟脈動
- 天天即時:緊急“滅火” 德國否認直接參與俄烏沖突
- 快資訊丨波蘭舉行儀式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8周年
- 全球實時:新疆克孜勒蘇州烏恰縣發生3.8級地震
- 世界快資訊:文創園聚起城市煙火氣,打造有溫度的公共空間
- 【獨家】古時御廚的杰作:那些考古發現的名菜
- 兔年讀兔:聊聊文學作品中幾只著名的兔子
- 艱難贏下馬德里德比 皇馬晉級國王杯四強-全球今頭條
- 全球微動態丨1比0擊敗敘利亞U20隊 U20國足迎來新年首場勝利
- 世界新動態:韓國暫停中國公民赴韓短期簽證限延至2月28日
- 旅游市場觀察:北上廣等消費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當前聚焦
- 高舜禮:2023春節游的四個特征與意義
- 每日速讀!春節檔多國喜迎中國游客 “旅游的春天到啦”
- 春節假期前五天 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總銷售近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