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底,伴隨著神舟十五號升空,耐輻照石英玻璃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
乍眼一看,耐輻照石英玻璃和普通光學玻璃并沒有什么分別。但在宇宙射線照射下,普通光學玻璃會變黑,而耐輻照石英玻璃依舊透明純凈,能為航天器透過重要的光信號。
(資料圖片)
“航天器靠光信號的變化來調整運行姿態,耐輻照石英玻璃就像航天器的眼睛,確保航天器在茫茫宇宙中不會迷失方向?!敝袊ㄖ牧峡茖W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總院)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向在奎日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面向國家深空探測需求,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三十載,研制耐輻照石英玻璃,使其“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助力中國航天器遨游宇宙、邁向深空。
解決“不可能解決”的矛盾
1987年,航天領域相關單位找到中國建材總院,提出需要一款經宇宙射線輻照不變黑并能過濾紫外線的特殊石英玻璃。時任中國建材總院國家石英玻璃質監中心主任的顧真安,接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當時,耐輻照石英玻璃需要解決的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矛盾?!敝v起這段往事,向在奎解釋說,“石英玻璃需要摻雜特定元素以加強玻璃的性能,達到濾紫外線的目的;而耐輻照又需要玻璃具有極高的純度,盡量不要有雜質?!?/p>
曾任顧真安副手的陳文彩如今已85歲高齡了。她回憶,當時,大家也不相信能解決這個矛盾。“但顧真安覺得,外國人能做出來,我們就一定做得出來?!?/p>
接到任務后,顧真安和陳文彩一頭鉆進實驗室研究所需元素性能,下“笨功夫”不斷實驗。
“玻璃配方是第一步,也是技術難點。顧真安照著元素周期表,將所有相關元素在石英玻璃中的應用與變化都分析研究了一遍,最終找出了能濾紫外線、調節玻璃純度的關鍵元素及配比。”陳文彩說。
當時,顧真安的實驗室光線不好,桌椅板凳都很破舊,休息的床也是由門板拼成的。他整天待在實驗室里,反復研究元素的躍遷光譜、能級與吸收。記錄實驗數據、畫著實驗圖表的筆記本,疊成了厚厚的一摞。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顧真安團隊終于研制出耐輻照石英玻璃。1996年,耐輻照石英玻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顧真安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中國石英玻璃領域首位院士。
讓玻璃“站著”變大變長
1998年,航天相關單位再次找到中國建材總院,提出了新的材料需求——遙感衛星的窗口材料需要300毫米口徑的高純耐輻照石英玻璃。
此前的產品難以滿足這一需求,研制新的耐輻照石英玻璃勢在必行。
這又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純耐輻照石英玻璃的基礎是高純石英玻璃,當時,我國普遍采用“臥式”合成沉積工藝制備高純石英玻璃,口徑只能做到200毫米左右,且無法滿足高光學性能要求。
科研人員大膽設想:改變工藝方式,把“臥式”變為“立式”,讓玻璃“站著”變大變長!
在行業對立式工藝持懷疑態度的情況下,顧真安與時任中國建材總院石英所(現為石英院)所長王玉芬,在上海棱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棱光公司)爭取到了一塊“旮旯地”,帶領向在奎等一批技術人員搭建起我國第一座立式沉積爐。
向在奎回憶:“在上海棱光公司,我們只有一間實驗室,沒有原料自動供應系統。四氯化硅這種刺鼻味道很強烈的原料,都是我們一桶一桶提到實驗室的。實驗線啟動后就‘不能?!覀儗嵭小嗟埂?,休息就在實驗室外的樓道?!?/p>
新的工藝路徑,意味著多個步驟需要“從頭再來”。自上而下的氣流如何保持穩定流動?怎樣避免玻璃產生雜點和氣泡?面對問題,研究團隊不停地換法子試,直到一個個技術難點被攻克。
2001年,立式化學氣相沉積工藝走到了“考驗工藝穩定性”的階段。這一年國慶節,王玉芬、向在奎等6人駐守在實驗室。四氯化硅反應完后的二氧化硅顆粒,像煙霧一樣,自上往下噴到高溫靶材上,透亮的高純石英玻璃一層一層往上長。
“看著玻璃坨一點點往上長,我們都不舍得停掉實驗線。一直到實在做不下去了,才關掉它。”向在奎說。
2001年11月,喜訊傳來——320毫米口徑、重23公斤,第一個立式化學氣相沉積工藝制備的高純石英玻璃坨研制成功!
步入自動化智能化快車道
2012年,中國建材總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發與產業化基地正式投產運營。青年一代科研人員在這里不斷耕耘,耐輻照石英玻璃生產步入自動化、智能化的快車道。
此前,耐輻照石英玻璃的生產線離不開人工操作。例如,打坨環節需要人工調控氫氣、氧氣和四氯化硅的劑量。如今,生產線依靠氣和料的自動控制系統、智能反饋系統,實現了自動精確的劑量控制。
“通過自動化生產線打造的耐輻照石英玻璃,口徑更大,材質更加均勻。”中國建材總院石英院新材料研究所所長邵竹鋒說。
不僅如此,耐輻照石英玻璃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躍升。邵竹鋒介紹:“新一代耐輻照石英玻璃彌補了材料的微觀缺陷,硅氧網絡較以前更完整,強化了耐輻照性能。同時,具有強大的激光損傷閾值,拓展了深空應用場景?!?/p>
近年來,耐輻照石英玻璃一次次飛向太空,為我國遙感衛星、載人航天、探月探火等重大工程立下汗馬功勞。它就像透明純凈的眼睛,見證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鏗鏘步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展望未來,向在奎滿懷信心地說:“在新一代青年科技人才的努力下,耐輻照石英玻璃將拓展特殊性能,利用綠色制造、節能環保的手段提質升效,為我國深空探測事業貢獻新的力量!”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孫 瑜
責任編輯:馮崢
- 每日速讀!為航天器安上明亮的“眼睛”
- 焦點速遞!國內首條非遺再造地鐵線開通運營
- 全球旅游業最早將于2024年恢復至疫前水平
- 新一輪醫保談判明日開啟!多款重磅腫瘤藥罕見病藥參與競逐
- 國家醫保局: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臨時性資助困難人群參保
- 每日觀點:比人工目檢快100倍!城市道路有了AI智能“巡檢員”
- “陽過”變“陽康”,啥能做啥別做?轉陰康復,一圖讀懂
- 每日焦點!房地產市場企穩關鍵在需求復蘇 2023年是購房好時機嗎?
- 環球今頭條!2023開年第一場流星雨來了 快準備好許愿吧!
- 全球首架C919密集驗證飛行 向投入商業運營不斷邁進
- 全球熱文:河南8人故意破壞警車:6人被抓 官方通報
- 環球今日訊!“二師兄”元旦再“瘦身” 春節前豬價觸底反彈還有希望嗎?
- 世界滾動:飛機起飛時因鳥擊導致外層風擋破裂?官方回應
- 世界熱消息:河南推進豫商豫才回歸 力爭新增15萬返鄉創業者
- 焦點!湖南新邵:村級巡察力促鄉村振興“大提速”
- 每日熱訊!溫州:弘揚創業精神 邁向科創之城
- 三亞酒店高價引熱議 業內:需持續做好產品含金量
- 環球熱消息:北京今明兩天擴散條件逐漸轉差,6日北風光顧
- 要聞:2022年全國重特大交通事故同比降75%,交管便民措施惠及6億多人次
- 誰將成為下一任中國駐美大使? 外交部回應
- 環球熱點評!C羅身披7號球衣正式亮相利雅得勝利 年薪或達2億歐元
- 當前熱門:劉鑫對近70萬賠償款發起募捐 已有數百人打賞?江秋蓮發聲
- 美股開年收跌:特斯拉重挫逾12% 蘋果市值跌破2萬億美元
- 【天天速看料】韓國首爾梨泰院踩踏事故遇難者升至159人
- 全球最資訊丨大家保險第九家城心醫養社區落戶濟南
- 全球要聞:房地產ETF(512200)盤中放量漲超3%沖擊三連陽,新城控股漲逾8%
- 當前快訊:新年滑雪熱
- 全球觀焦點:香港科技ETF(159747)、生物科技ETF港股(159615)雙雙延續漲勢,阿里健康一度漲近8%
- 銀行ETF基金(512700)放量漲超1.8%沖擊三連升,寧波銀行一度漲超5%
- 全球快看點丨元旦假期跨省游穩步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