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王稼瓊:傳承“雙奧”遺產,建設全齡無障礙出行首善之區

      發稿時間:2023-01-28 15:10:47 來源: 中國網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23年1月15日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并將“持續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的任務清單。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稼瓊代表提交了關于無障礙出行的建議,王稼瓊指出:無障礙出行是“國家和社會文明標志”,被譽為社會大眾的交通線、安全線、生命線,其建設水平事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關交通強國建設質量,事關億萬家庭福祉。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出行不便人群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展示自我價值的重要條件,更是每一位社會


      【資料圖】

      成員共享文明社會發展成果的必要條件。具體內容如下:

      一、北京引領全國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積累了“雙奧”遺產

      自1985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實施城市道路無障礙改造開始,到1991年建成的全國第一條盲道,再到2004年第一條11.65公里的無障礙公交線開通;從1988年擬訂全國第一個無障礙設計規范,到2004年5月全國第一部關于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北京市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再到2021年《北京市無障礙環境條例》惠及全體社會成員的新條例的正式實施。中國的無障礙建設,由北京率先實施。

      為籌辦2008年北京殘奧會,北京每年建設和改造無障礙設施達到1000多項,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交通樞紐的無障礙綜合改造率也分別達到了50%和80%以上。為迎接2022年冬殘奧會,北京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專項行動,公交、地鐵線網基本形成順暢的無障礙出行環境。2008年北京殘奧會、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兩次盛會從無障礙理念、標準、設備設施全面提升了北京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目前,北京城區共有606條無障礙公交線路、1.2萬輛無障礙公交車,占城區公交車總數的80.12%;全部27條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59座車站提供了無障礙預約服務,在出入口設置了無障礙位置圖和現場招援電話。北京在無障礙出行也積累了豐富的“雙奧”遺產。

      二、北京無障礙出行與首善之區的要求仍有一段距離

      2021年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為441.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1%,持證殘疾人超55.8萬人,占總人口2.5%,老幼病殘孕等特殊群體的總出行不便人口超過500萬人。北京做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應率先垂范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成為全齡友好出行的首善之區。

      目前北京無障礙出行距首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主要體現在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不系統、不銜接、不實用、不持續。如無障礙設施未能完全覆蓋各種出行場景,未考慮交通工具間、交通工具與建筑間的無障礙銜接問題,未能從特殊群體的視角考慮無障礙出行設備設施的實用性,部分無障礙出行設施被占用、維護不到位、利用率低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一體化統籌實施不到位,城市更新工作中多針對單一主體進行實施,缺少系統化解決方案。二是新技術運用不足,智慧化無障礙平臺建設缺失,無法為盲人、視力障礙等人群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三是動態監督機制缺失,缺乏對無障礙基礎設施、交通工具、運輸服務等的動態監督與評估,長期有效的激勵或懲罰機制尚未建立。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建設資金投入主要依托政府,缺少市場性和經濟性的項目分析與開發。

      三、傳承“雙奧”遺產,建設全齡無障礙出行首善之區

      無障礙出行覆蓋交通基礎設施、交通工具及運輸服務,是跨部門、跨領域、跨專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建設時間長、難度大、社會代價高。北京應圍繞首都功能定位,以首善為標準,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傳承“雙奧”建設寶貴經驗,聚焦全齡友好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多部門協同推動無障礙出行設備、設施、信息、服務等一體化和規范化應用推廣,形成可在全市、全國乃至全球推廣的標志性工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結合城市更新工作,專項設立無障礙出行改造的標志性示范項目,全力打造高水平建筑、交通、信息、服務一體化無障礙環境建設。一是聚焦老舊交通樞紐重點站區無障礙環境改造項目,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同時滿足無障礙出行標準。二是解決交通與建筑的結合部、交通換乘、站臺與車廂、差異化人群出行信息服務等問題,打造系統化無障礙出行示范工程。三是通過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措施,培育一批無障礙出行設施裝備高端制造明星企業。

      (二)打造無障礙出行平臺,逐步整合數字化地圖、無障礙交通導乘系統,提升無障礙出行智慧化程度。一是以發展數字新基建為契機,打造無障礙出行一體化服務平臺,提供門到門的出行服務。二是建設全域無障礙數字地圖,利用北斗精準導航為盲人、視障人士提供便捷的生活出行服務,解決盲道利用率低、對騎行和輪椅不友好的問題。三是提供車站、樓宇內導航、“一鍵叫車”等特色出行服務功能,提升無障礙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

      (三)將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作為專項內容納入工作巡查、城市體檢等工作中,確保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成效可持續。一是將無障礙出行體系的巡查納入“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創建的日常巡檢工作中。二是在年度“城市體檢”過程中,進行無障礙出行專項檢查,并結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認證標準規范,開展區、市級無障礙出行環境系統評估。三是組織開展無障礙出行環境的社會滿意度調查,將無障礙出行率作為政府工作業績指標。四是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對無障礙出行環境進行認證,培養無障礙出行專業運維、管理人才。

      (四)采用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投資模式,在無障礙出行環境培育新的消費市場。一是充分發揮城市更新引導基金作用,支持設立無障礙出行環境建設專項子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無障礙出行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二是協調解決城市出行無障礙改造的用地,對無障礙出行升級改造的項目予以優先立項審批。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