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報資訊】“集善樂業”的創新探索:讓殘疾人從就業到“樂業”

      發稿時間:2022-12-02 15:55:40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的集善樂業融合就業基地中的“申通話務客服”就業區,墻上的業務動態顯示大屏實時顯示員工們的工作數據:在線人數、正在接聽和等待的電話、接單排名……每位客服都在熱情、熟練地處理業務,常常會讓人忽略他們身下的輪椅、殘缺的手臂。


      (相關資料圖)

      集善樂業桂林基地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集善樂業項目聯合多方共建,這樣的基地目前在全國共有8個,分別位于廣西桂林、寧夏銀川、甘肅張掖、甘肅慶陽、江西萍鄉、黑龍江齊齊哈爾,山東淄博、陜西西安。

      為了啃下殘疾人就業這塊“硬骨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于2017年發起集善樂業項目,并以公益創投形式設立下屬社會企業集善樂業(北京)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三星級社會企業)和民辦非企業深圳市集善樂業殘疾人就業創業支持中心共同對項目進行運營和管理。

      截至今年10月,項目已為近4000名殘障人士及其家屬等提供崗前職業技能培訓,創造近千個或集中或居家的就業崗位,累計創造收入1200余萬元,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易推廣、可持續的殘疾人就業創新模式。

      圖為廣西桂林基地辦公現場

      殘疾人就業“扶上馬,送一程”

      39歲的桂林人熊軍是一位肢體殘疾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父親患重病,靠著母親一人操勞將姐弟三人養大并外出工作,家里生活才有了好轉。然而,天有不測風云,熊軍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連起身都難,不得已他辭掉了深圳的工作回鄉。

      2020年9月,他得知集善樂業桂林基地幫助殘疾人開展就業培訓,決定去試試。1個月的培訓學習后,他通過了考核,成為了一名快遞客服人員。現在,他每月收入都能達到5000余元,他說:“現在的工作特別適合像我這樣的殘疾人,收入穩定,又能守在父母身邊。”

      集善樂業是一個以“為殘疾人提供數字化就業崗位為目標、倡導殘健共融”的公益項目。該項目以在全國建設集善樂業融合就業基地為落點,聯合各地殘聯、基金會等共建基地,聯合地方社會服務機構、愛心企業等共管基地,為殘疾人提供“集中+居家”相結合的就業方式。經實踐證明,這種創新的模式,不僅有效搭建起了殘疾人與企業間對接的通道,同時也降低了殘疾人就業難度,為地方殘疾人就業難題的解決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在寧夏銀川基地,2021年集善樂業項目團隊攜手螞蟻集團在該基地開啟“AI豆計劃”,通過人工智能數據標注職業培訓和就業扶持,幫助殘疾人就業,基地業務量達標后人均月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一些技能熟練的殘疾人甚至拿到超過這個水準的報酬。

      殘疾人就業在初始階段需要更多幫助,一旦進入穩定狀態,往往更坐得住、更有耐心、更敬業。基地的作用,就是通過多種方式為其“扶上馬,送一程”,穩定成熟的集善樂業業務團隊多次在合作企業外包業務團隊中業務位居前列。

      “突然拿到1萬余元的收入,我有些不敢置信,我實在太開心了!”說話的姑娘名叫馬梅,是銀川基地的一名大數據標注員。馬梅8歲那年被診斷為小兒麻痹癥,長大后曾四處奔波,做過各種零活,但也僅僅只夠維持日常開支,現在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還能為家中減輕負擔。

      據了解,經過幾年的經營與努力,集善樂業項目已與數十家大、中型企業開展合作,共開展多個合作項目。今年,項目團隊已在西安開啟動漫培訓,實踐數字化就業服務模式,探索動漫就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5月,集善樂業項目被中國殘聯列為助殘就業重點推薦項目。

      圖為甘肅慶陽基地工作場景

      從就業到“樂業”

      “好的,好的,馬上就把電腦給你送過去。”掛斷電話,桂林基地輔導員秦建國將電腦設備裝車,踏上了去往殘疾人家的路,為他們運送電腦,讓他們可以實現居家就業。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對于殘疾人就業是一個不小的沖擊,許多殘疾人受限于地域管控,難以外出務工和維持生計。集善樂業項目特別開通了綠色通道,為有需要的殘疾人提供設備外借,保障他們在家也可以實現就業,獲得穩定的收入。

      “除了提供穩定的工作機會外,集善樂業項目團隊還為我們殘疾人專門建立了無障礙的工作環境,方便了我們在基地的工作與生活;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有益于促進我們殘疾人就業的活動,如團建、生日會等,提高了我們的幸福感,對我們的幫助很大。”集善樂業銀川基地工作者馬梅說。

      集善樂業項目負責人劉亞衡告訴記者,為了讓殘疾朋友從就業到“樂業”,基地為他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首先是就業場所支持,讓殘疾人在較為舒適且無障礙的環境下工作;其次是就業技能支持,針對就業崗位開展培訓,培訓合格后殘疾人可直接上崗就業,降低就業成本;再者,提供身心康復支持,通過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和團隊活動,創新基地文化,把康復指導和咨詢、心理關懷、員工文體活動融于基地建設。

      雖然集善樂業以為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為目標,但就業人員中也包括健全人。集善樂業項目嘗試打造殘健融合的就業模式,有意識地吸納一些健全人加入平臺中,和殘疾人一起工作、生活、互幫互助。這樣可以為殘疾人步入社會提供過渡性支持,也為殘疾人提供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

      “以3:3:4的比例,吸納殘疾人、殘疾人家庭成員、當地困難群眾和富有愛心的健全人加入基地,是項目倡導、踐行‘殘健融合’理念的主要特征,也同步實現殘疾人就業和走入社會的雙重屬性。”劉亞衡說。

      項目還注重對困難殘疾人幫扶。在甘肅張掖基地,殘疾小伙趙天元患有海綿管淋巴管瘤,需要長期吃藥進行控制。2012年因病情復發,對左腿進行了截肢。在基地工作后,病情再次復發,項目團隊幫他聯系到了北京的一家專科醫院,還為他提前辦理好了醫保相關手續,經過積極治療,趙天元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免去了截肢手臂的痛苦。去年8月,他給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送來了一面錦旗,感謝基金會項目團隊送出的溫暖與幫助。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殘疾人基金會利用自身優勢,為集善樂業項目的殘疾人提供了多元化的公益項目支持。如“LG愛的滋潤”“集善情暖三八節”“衣路有愛”“助脊髓損傷殘疾人就業圓夢”“海王蛋白粉關愛殘疾人健康”“家庭衛浴無障礙改造”等公益項目都優先資助基地的殘疾人,有效增加了基地殘疾人的就業黏性。

      圖為甘肅張掖基地工作人員合影

      “線上+線下”讓更多殘疾人靈活就業

      一邊是客服助理、運營專員等企業需求,一邊是滾動的簽約信息,這是集善樂業云工平臺頁面上的場景。

      該平臺由集善樂業項目于今年打造,這是一個殘疾人人力資源服務與靈活用工眾包平臺,也是集企業、基地、殘疾人士三方為一體的“集善樂業”項目云端工作管理平臺,免費為殘疾人人才提供工作機會、技能提升、交流分享等服務。

      “目前我們與大企業合作,由企業規模化提供數字化就業崗位,我們做樂業云工平臺,是希望更多中小企業在上面提供個性化崗位,例如平面設計、三維設計、文字等,幫助殘疾朋友個性化就業。”劉亞衡介紹,目前,平臺已有近千名殘疾人在平臺實名注冊。

      項目探索至今,團隊意識到,真正的融合是殘疾人和企業生產鏈條共融,是彼此創造價值。為了滿足殘疾人多元化的就業需求,樂業云也在嘗試線下業務的拓展,集善樂業團隊近期還啟動了“樂業小站”計劃,將利用北京地區社區資源,對部分現有溫馨家園或職康站進行無障礙、自動化改造,建設服務于社區殘疾人的迷你就業共享空間,實現小規模、近距離、高靈活度的殘疾人就業需求,助力殘疾人足不出區就能有錢賺、有工做。

      按照集善樂業項目規劃,到2025年,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基地數量將達到20個,樂業云工平臺注冊殘障人士數量突破1.5萬人,注冊企業數量突破1500家,實現融合就業企業突破1000家。

      “解決數量龐大的殘疾人就業問題,僅靠一兩家機構是不夠的。”劉亞衡說,“我們希望集善樂業的模式和經驗能起到引領作用,未來有千千萬萬家社會企業、公益組織、企業等攜手起來,用創新方案助力這一社會問題的解決,讓殘疾人生活更加美好。”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