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銀行代銷戰場轉移 理財市場供需升溫

      發稿時間:2023-08-18 10:27:11 來源: 中國網理財

      近段時間,理財產品銷售購買出現回暖跡象。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了解到,人身險產品利率正式切換后,銀行理財經理開始尋找“下一個戰場”,將此前銷售保險的熱情轉移到理財產品等替代產品上。同時,不少消費者開始增加在低風險、低波動的銀行理財產品上的配置。


      (相關資料圖)

      數據顯示,7月理財市場規模實現較大環比增幅。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半年內,經濟企穩改善等因素料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銀行理財規模有望保持小幅增長態勢。

      轉向理財

      8月1日保險產品利率正式切換后,不少理財經理進行了“戰場轉移”,將此前銷售保險的熱情轉移到理財產品等替代產品上。對于能夠接受一定風險的客戶,銀行客戶經理推薦理財產品的熱情明顯提高。

      “理財產品目前我們是比較推薦的,客戶如果能接受非保本浮動收益,市場不太差的情況下,大概率要比定期存款的收益高一些。最近客戶興趣度也挺高,二三十萬元的單子有時候一天能賣出好幾單。”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說,其所在銀行近期主推的幾個產品都是通過久期控制策略,降低波動,穩中求勝,業績比較基準在4%左右。

      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被推薦較多的理財產品普遍屬于穩健型,資金投向多為債券等資產。同時,很多理財經理還會搭配推薦主打“活錢理財”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兼具收益性和靈活性。

      “9月手頭有筆30萬元的存單到期,我打算買一些理財產品。之前買過理財產品,總體還是比較穩的。”北京李女士說。

      “最近A股市場波動大,而且3.5%人身險產品也下架了。下半年的余錢我傾向買銀行理財,不求大漲,穩住就行。”上海的小美表示。

      規模回升

      記者觀察到的理財市場回暖現象,得到業內數據的佐證。廣發證券研報數據顯示,7月理財規模回升明顯,較6月上升1.6萬億元。中信證券相關研報測算,7月理財規模環比上漲1.88萬億元,增幅達7.42%,創兩年來新高。

      華東某銀行理財公司相關人士直言:“7月以來已有回升。”

      消費者緣何對銀行理財重燃興趣?興銀理財首席研究官徐寒飛對記者表示,理財市場出現升溫,一是由于存款利率下調,銀行表內存款重新回流理財;二是投資者風險偏好邊際回落,開始增加在低風險、低波動的銀行理財產品上的配置。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表示,存款利率降低,傳統儲蓄對居民資金吸引力下降,資金在7月明顯回流至理財產品,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發生變化。

      同時,普益標準數據顯示,7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止跌回升。截至2023年7月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管)、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29%、4.06%,環比分別上漲0.12個百分點、0.23個百分點。

      積極拓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理財公司人士表示,三季度末對公司銀行理財存續規模的預期是止跌。下半年戰術是升級投資策略提升拳頭產品收益,再配合對外渠道的進一步拓展,公司接下來理財規模應該能有所回升。

      徐寒飛表示,預計未來半年內,經濟企穩改善以及股票市場見底回升可能再次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銀行理財規模仍將保持小幅增長的態勢。

      興銀理財相關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客戶集中在銀行渠道,以個人為主,客戶風險偏好較低,理財公司應聚焦產品和客戶服務,為投資者創造更多投資價值。

      興銀理財相關人士說,一是增加存款增強型產品的發行,存款增強型產品是對標定期存款、針對低風險客戶、產品競爭力強于存款的固收類理財;二是擴大“固收+”產品的外延,除傳統“固收+權益”產品外,新增“固收+商品/黃金/外幣債券/高收益債”等其他資產;三是繼續布局權益類產品,考慮到近幾年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夏普比不高,可加大指數增強型產品的創設及在現有含權產品投資中提高ETF等投資比例。

      (責任編輯:張紫祎)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