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醫藥行業迎變局 基金經理激辯投資機會

      發稿時間:2023-08-11 09:18:48 來源: 中國網理財

      8月10日,醫藥板塊走勢略顯疲軟,投資者熱議這波漲勢將會持續還是曇花一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多地針對醫藥領域腐敗采取行動。醫藥板塊出現調整,相關基金持續震蕩。有基金人士表示,該因素短期對板塊估值有所壓制,但醫藥行業優勢在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帶來巨大而富有層次的醫療需求,行業長期趨勢仍然健康。

      醫藥板塊估值處于低位

      8月10日,醫藥板塊經歷前兩個交易日的強勢攀升后反彈乏力。ETF方面,日內僅數只醫藥ETF、生物醫藥ETF翻紅,相較前兩日普漲的創新藥50ETF、生物藥ETF、疫苗指數ETF、生物醫藥ETF、恒生醫療ETF、疫苗ETF、中藥ETF等數十只產品,顯得“勢單力薄”,而不少醫藥行業相關ETF在8月9日以約3%的漲幅領跑市場。

      自7月末以來,醫藥板塊持續調整,A股和港股市場的醫藥股表現均不盡如人意。數據統計,截至8月7日,近一周共有174只醫療保健行業主題基金回撤幅度超過3%。

      自2021年一季度開始,醫藥板塊迎來了長達兩年半的寬幅調整,中間雖多次觸底反彈,但下行趨勢難改。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申萬一級醫藥指數市盈率僅約26倍,估值處于過去十年以來的低位水平。

      新華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基金經理趙強表示,醫藥行業優勢在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口老齡化帶來巨大而富有層次的醫療需求。從長遠看,醫療行業仍是資本市場上為數不多的長期需求會持續增加的行業。

      北信瑞豐基金的基金經理龐文杰表示,長期以來國內醫藥市場“重營銷、輕研發”的生態有望轉變,以后臨床必需的創新產品將不愁賣。同時,也促使更多的企業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產品的研發中去。這對于行業中踏實做創新藥、創新器械以及研發外包服務等相關環節的公司構成中長期利好。

      行業上演優勝劣汰

      隨著多地針對醫藥領域腐敗采取行動,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臨床藥物有望進入真正的優勝劣汰,一些輔藥和高價走費用的安全無效藥自然會被清理淘汰。

      “這對于壓縮醫療成本,降低醫保支付壓力,讓好企業脫穎而出,進而帶來醫藥市場良性循環,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認為。

      伴隨著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升,醫療健康相關支出會持續提升。

      從需求角度看,醫藥板塊是中長期最為確定的板塊之一。我國乃至全球的人口老齡化是現階段確定的趨勢,因此對于骨科、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老齡相關疾病的診療需求將更加旺盛。

      在龐文杰看來,近幾年,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在醫療影像設備、創新藥、高值耗材、研發服務外包等多個領域,均出現了能夠走出國門與跨國公司同臺競爭的優秀產品和企業,未來我國醫藥行業頭部公司的市場不僅僅局限在國內,在資本市場上也一定會出現能夠比肩跨國巨頭市值的醫藥公司。

      均衡配置細分領域

      天朗資產總經理陳建德認為,中長期看,在人口老齡化及經濟發展后、民眾人均醫藥支出提高的背景下,醫藥板塊是可以長期穩定增長的行業,也有希望誕生一些股價長牛的公司。

      不過也有觀點稱,醫藥行業的高毛利率或將消失,部分公司的高增長能力下降。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表示,部分藥企的銷售費用太高,凈利潤逐步走低,高毛利率正在下行;與此同時,一些納入醫保的藥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可能影響到相關藥企的主營業務收入。

      對于投資機會,趙強認為,臨床患者有真實需求、確定療效、性價比高的創新藥和創新器械方向,將迎來發展良機。從長期角度看,這利好產品力強、國產替代、創新能力扎實的公司,對于合規且產品力強的公司,機遇遠大于風險。

      在賀金龍看來,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從中長期視角出發把握醫藥行業的布局機會,對于缺乏行業專業性知識的投資者,需注意均衡配置細分領域。

      (責任編輯:葉景)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