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融通基金
最近16個交易日反彈36%!(統計區間20221025-20221115)
(相關資料圖)
恒生科技指數最近很熱鬧。
這樣的暴漲可能會讓你羨慕不已——“我咋就沒買呢?”
然而,如果你能把時間拉長一點看,或許就該慶幸了——“媽呀,還好我沒買!”
恒生科技指數日K線圖
數據來源:Wind
從2021年2月18日到2022年10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數大跌74.4%,跌去了近3/4。
即使近16個交易日反彈了36%,但從2021年2月18日到2022年11月15日,恒生科技指數仍然下跌65.16%。
對,你沒有看錯,仍然下跌65.16%。
區間 | 恒生科技指數漲跌幅 |
2021/2/18—2022/10/24 | -74.4% |
2022/10/25—2022/11/15 | 36.11% |
2021/2/18—2022/11/15 | -65.16% |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那道著名的股市算術題:
先跌80%又漲100%,跌幅仍然有60%。
股市里最重要的,不是大賺,而是少虧。
巴菲特也一直強調,股市投資的第一條準則:保住本金;第二條:保住本金;第三條:不要忘記第一條和第二條。
保住本金當然不是說一分錢都不虧損,而是要盡可能地不虧或少虧。
因為挽回虧損比賺錢更難:
假如你虧損20%,就要賺25%才能回本;假如你虧損50%,就得賺100%才能回本…
如果在2021年2月17日買入恒生科技指數,到2022年11月15日還虧65%,還要再漲186%才能回本。
除了挽回虧損難,虧損太多還會嚴重影響心態,甚至失去理智、造成不良連鎖反應。
可是投資中波動是難免的,如何減少虧損呢?
有人說,要注重安全邊際,不要跟風買。
這句話沒毛病,但實際中很難做到。
讓我們回到2021年初。
“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讓人記憶猶新,當時恰逢港股經歷著一波上升趨勢,機構和媒體不斷喊話,點燃了市場的熱情。
當時看好港股的理由也很充分,比如:
估值對比全球主要市場有優勢;
港股市場2021年盈利確定性提升;
全球流動性維持相對寬松;
中美關系邊際上的改善
……
如今站在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你會覺得那些強烈看多的聲音很可笑。但在彼時彼刻,很難不被這些觀點打動。
畢竟,誰也無法預計到后來會飛出這么多黑天鵝,美聯儲暴力加息、俄烏沖突、全球通脹……
追漲殺跌或許是刻在人類基因里的東西,我們可能無法躲過暴跌。
然而,暴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后手——
一上來就買買買,把子彈打光了,沒有為下跌做好準備,虧了就死扛,扛不住就割肉。
股市投資,即使買入的理由再充分,也請留好后手——
不滿倉甚至永不滿倉,留一些資金。
當你滿倉被套而動彈不得的時候,每一次下跌都可能是“最后一根稻草”,讓你承受不住壓力,匆忙割肉。
機會是跌出來的。
那些永不滿倉的人,相當于時刻保留一定的彈藥,當市場出現極端行情時,更有希望抓住更好的買入機會,將買入成本攤薄。
被動等待上漲是很難熬的,留有后手才能更加主動從容。
最后,再附贈幾道“股市數學題”,或許可以改變你的投資思路。
01、假如你有100萬,第一年賺40%,第二年虧20%,第三年賺40%,第四年虧20%,第五年賺40%,第六年虧20%,資產剩余140.5萬元,六年年化收益率僅為5.83%。
小編說:
波動越大,風險越大;分散投資,降低投資組合收益率的波動性,才能找到投資中的“小確幸”。
02、如果你在某只股票10元的時候買入1萬元,如今跌到5元再買1萬元,持有成本可以降到6.67元,而不是你想象中的7.50元。
小編說:
弱市堅持定投也是這個道理,持有成本越來越低,回本、盈利就越快!
03、假設我們每次止盈是10%,每次止損是-5%,那么連續投資100次,假設勝負概率是50%,那么意味著你最終的收益率是:
803.26%((1+10%)50×(1-5%)50=9.0326)
小編說:
前提是你可以堅決止損和止盈。其次,你能保證你的賺錢概率能達到50%嗎?
04、土豪賬戶1億元本金,普通人賬戶10萬元本金,土豪一年收益10%,普通人一年收益率100%。
年底時土豪賬戶1.1億元,普通人賬戶20萬元,雙方差距又拉大了990萬元。
小編說:
對于多數人來說,通過好好工作、加強儲蓄,積累一定本金是最重要的。盲目地陷入股市是很不明智。
05、按照傭金萬五,印花稅千一計算,一年10倍的換手率,意味著交易成本是(0.05%×2+0.1%)×10=2%。
當對于每周就要大換倉的小伙伴們,一年的交易成本已經超過了10%。
小編說:
喜歡炒短線的小伙伴應該好好算算手續費,能省就省吧。
06、假如你有100萬,希望十年后達到1000萬,二十年達到1億元,三十年達到10億元,那么你需要做到年化收益率為25.89%。
小編說:
巴菲特的年化“也才”20%,普通人不妨把目標定的現實一點,實際上年化10%就很了不起了。
(責任編輯:葉景)標簽:
- 【全球新要聞】大漲36%?還要再漲186%才回本……
- 上半年在京游人數為4165.7萬 營收137.1億
- 公私募倉位齊升 機構紛紛加碼權益資產
- 全球百事通!跨省游與風險區“解綁”上熱搜 旅游股反應平淡
- 基金經理判斷筑底已完成 倉位調整由防轉攻
- 今日播報!昨日黑龍江新增本土10+237
- 焦點速讀:債市怎么了?債券大跌引發債基被“暴擊” 贖回壓力陡增
- 環球信息:到2024年江蘇省凈增殘疾人就業5萬人
- 每日關注!90后特殊教育老師火出圈——“小白老師”:守護“星星的孩子”
- 當前速看:2022年全國殘疾人云競賽收官
- 速讀:“愛出行”讓輔具“流動”起來
- 信息:廣東昨日新增本土307+8576,另有939例本土無癥狀轉確診
- 環球播報:河北石家莊市 落實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
- 河南鄭州市—— 做好生產生活服務保障
- 實時:京唐、京濱城際開通在即“軌道上的京津冀”網絡更密集
- 觀察:九部門聯合印發意見 加強調解 化解勞動人事爭議
- 天天熱文:2022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 環球頭條:河南昨日新增本土137+1521
- 這位大邑人,榮立一等功!
- 唯美而精致,丹青與美食
- 以溫馨的色彩消解沉重,這場治愈系畫展啟迪我們審視生命的意義
- 當前觀點:李白兩首相似的詩,一首夸人喝酒,另一首卻笑話人不喝酒
- 4inLove有望合體 好友稱楊丞琳李榮浩目前沒生娃計劃
- 少年歌行真人劇已過審,劉學義飾演無心很還原,李寒衣已超越動漫
- “實時轉賬無法到賬”上熱搜折射了什么?
- 同業存單熱度持續 11月前半月發行規模達6299.4億元
- 全球快訊:公募基金獲批增設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 涉及產品超過50只
- 環球今頭條!個人養老金落地提速 基金公司提供全方位保障
- 每日關注!中基協國際業務委員會成立會議在京召開 助力基金業“引進來”“走出去”
- 焦點速看:最高檢,如何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