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近期該博物館被曝約2000件館藏文物“不翼而飛”,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掛到網上低價出售。失竊丑聞被曝出后,多個文物原籍國要求歸還本國文物。
在社交媒體上,#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的話題引發熱議。一部自媒體博主拍攝的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了,短劇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中的一盞玉壺出逃尋鄉的故事。
5日,這個短劇迎來大結局。有網友看后動情地寫下:“瑰葭路=歸家路,總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國文物,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滑動查看網友評論↓
1
大英博物館里的中國文物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國,200多家博物館里,存放的中國文物至少有164萬件。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000多件,長期陳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內的很多中國文物在陳展時擠在一起,沒有名字,只有編號。有的沒有保護罩,任由往來游客觸摸。還有不少中國文物被切割,一條條裂縫讓人看了心疼。
從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時期的銅鏡、陶器、漆器、鐵劍,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這里的藏品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絕世珍藏。所謂的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就有3件來自中國,分別是《女史箴圖》、敦煌壁畫和大維德花瓶。
目前,30號展廳正在展出中國晚清時期的展品。
△大英博物館正在展出的中國特展:“晚清百態”。
不少中國游客初見這些文物,心里會產生一種民族自豪,但隨著參觀的深入,這份自豪又被悲憤與心痛擊中……
2
背后的歷史
不敢忘,不能忘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是怎么來的?
大英博物館自稱館藏珍品有兩個來源:一是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捐獻,二是在英國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動用自身資金所購入。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英博物館內中國文物的入藏時間集中在近代中國國勢日衰、淪為列強半殖民地的時期,是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期英國從我國劫掠或通過不正當貿易所得。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摹本,是當今世界現存最早的中國絹畫。這幅畫在1900年被從頤和園搶走,1903年大英博物館僅花了25英鎊購入,現在成了鎮館之寶。
在該博物館中國館的入口處寫著這樣一段話:“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廣泛最持久的文明。他們的語言在近4000年的時間里,以同樣的方式說和寫,他們遼闊的國家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統一文化。”
館方一面夸贊中華文明,一面卻將曾經的強盜歷史昭告天下。歷史是一面鏡子,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這些背井離鄉、顛沛流離的流失文物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國人,“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曾有沉痛教訓。
3
英國拒絕歸還我國文物
中國日漸強大,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為什么海外流失文物遲遲未歸?
法律困境仍是阻礙文物回歸的最大障礙。
自1954年“海牙公約”開流失文物歸還先河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后于1970年和1995年制定了相關國際公約。但“法不溯及既往”的國際法原則,很大程度上讓這些國際公約失去了效力。尤其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文物流入國”并未加入公約。
一般而言,流失文物的回歸途徑主要有三種,即購回、捐回和追索。但許多流失文物通過盜掘和走私等非法途徑出境,賬目不清,難以取證。
盡管我們在道義上占了上風,但跨國追回流失文物,仍是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一些曾經的“強盜國家”,無理、虛偽、滑稽、強硬地拒絕歸還我國文物,讓國人深感無奈。
比如,英國政府就以《大英博物館法》為理由,自設“禁止博物館返還任何藏品”的門檻,宣稱這些文物在英國能獲得比在其本國“更好的保護”,拒絕將文物歸還原籍國。
4
中國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腳步從未停止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18家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數量達167萬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間的中國文物數量更是達到這一數據的10倍之多。
文物歸還“道阻且長”,但中國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腳步從未停止。
多年來,我國一直通過司法訴訟、協商捐贈、執法合作、搶救征集等各種方式,致力于在國際公約的框架下通過法律或者協商去追索流失文物。
在中國多方長期努力之下,已與美國、意大利等24個國家達成協定,并逐步形成了外交談判、國際執法合作、民事訴訟、協商、捐贈、商業回購、第三方斡旋等工作模式。至今,已有流失于美國、瑞士、德國等國的部分中國文物成功歸還。
據統計,從1949年至今,我國成功追回15萬件流失文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持續加大文物追討力度,成功促成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返還。就在近日,瑞士就向中國返還了5件流失文物藝術品,其中包括4件陶瓷器和1枚錢幣。
國家的繁榮富強是追回流失文物最堅強的后盾,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越來越多文物“回家”,是因為“家底”更厚實,“家”更強大了。相信在不久后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文物重新回到魂牽夢繞的故土。一念在茲,萬山無阻。
文物是文明的印記
它們的最佳歸屬是回到故土
愿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夠早日回家!
綜合自央視新聞、浙江宣傳、央視網、CCTV4、微博@大英博物館BritishMuseum等
標簽:
- 《逃出大英博物館》火了,背后的歷史講給孩子
- 大搞權錢交易,合肥市廬陽區委原書記陳華被逮捕
- 夏威夷火災致上萬人流離失所,民眾不知何時能返家
- 想要成為影之實力者——臺配中文配音表
- 鏈鋸人——臺灣中文配音表
- 寄宿學校的朱麗葉 漫畫封面(已完結)
- 假面騎士:檀黎斗演員巖永徹也發最新生活照,長發的蝦餃真好看,手里還有幻夢無雙
- 大中型銀行齊發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細則 首套房貸利率將于9月25日批量調整
- 外匯局:截至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01億美元
- 香港發出黑雨警告信號,多個地區發生水浸
- 手機改裝成偷拍設備,記者“臥底”調查偷拍設備售賣改裝產業鏈
- 大爺跳水,這個“好”該怎么“叫”?
- 人民日報鐘聲:日方應嚴肅回應國際社會關切
- 深圳水庫泄洪,應急局提醒“不要撈魚”
- 蜘蛛俠的前身:金色時代的蜘蛛人
- 第25屆中國農加會開幕
- 2023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
- “雙奧之城藝術周”系列活動開幕
- 徐工機械:產業布局優勢愈加凸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民營經濟助推深圳“創新之城”發展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丨“大國重器”競逐創新賽道
- 工信部:面向5G通信、元宇宙等領域需求 創新新型顯示產品供給
- 九月你好!和夏天告別與秋天相擁 秋日的黃果樹值得期待
- 第十屆烏鎮戲劇節下月舉辦
- 掌握AI這類生產工具
- “名家讀經典”首期開講《瓦爾登湖》
- 以“行動”追尋精神生命
- 寫給每個人的“生命使用說明書”
- 假面騎士歌查德開播!男主臨危受命,對戰女反派,首次變身失敗
- 【御本子】聽說我討厭友坂同學同人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