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幾百元特產換回3元包郵辣條,“互換特產”是社交新模式還是網絡新騙局?

      發稿時間:2023-08-28 14:09:23 來源: 北京日報

      “互換特產”,即陌生網友口頭約定,互寄家鄉特產。近期,“互換特產”在各社交平臺流行起來,成為陌生人之間的一種線上社交的新模式、新風潮。不少網友曬出了成功案例,表示既品嘗了各地美食,也感受到了來自陌生人的真誠,但也有網友曝出自己的受騙經歷。有律師表示,交換中某一方行為人對多人實施了同樣的欺騙行為,且達到了“金額較大”的程度,可能涉嫌詐騙罪。

      ● 有人想互換集齊全國特產 ●

      周小青家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今年8月初,她在某短視頻平臺評論區看到一位四川網友想吃內蒙古的奶皮子,一時興起便有了“互換特產”的想法。通過私信,雙方互留了郵寄地址和聯系方式,之后便各自開始準備家鄉特產。


      【資料圖】

      周小青為這位素未謀面的四川網友準備了內蒙古的奶皮子、風干牛肉、鮮奶果酥禮包、純牛奶做的牛奶條、手工奶疙瘩、牛奶棒、牛奶餅干、炒米等17種特產,“裝了滿滿一箱,一共花了五六百元。”

      二人當時并沒有特意約定要寄價值多少錢的特產,都是各憑心意。周小青說,這位四川網友只給她寄來了一條臘肉和一根臘腸,對方的心意有點未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雖說第一次與陌生人“互換特產”的經歷讓周小青有點失望,但這并沒有影響她在“互換特產”的路上狂奔。粗略計算,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她已經和北京、福建、上海等地的網友互換了十次家鄉特產。她很享受“互換特產”的過程,“每次都像開盲盒一樣。”

      與周小青相似,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王魚也有多次與陌生網友“互換特產”的經歷。與周小青不同,王魚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小目標,要與全國每個省份的網友互換一次,集齊全國特產。

      ● 多人寄出特產后就被拉黑 ●

      今年8月中旬,張藝在某社交平臺刷短視頻時看到有博主稱自己因“互換特產”被騙,她在該視頻下評論稱自己“愿意真心交換”。之后,便有一名自稱是陜西涇陽縣的網友趙某私信她,表示愿意與她交換,雙方約定互寄特產的價值在300元到400元之間。

      張藝便開始學習購買成都特產的攻略,然后到超市、零食店、特產店挑選生鮮,臘肉、香腸、脆皮腸、臘排骨等。她給趙某連續發了兩次快遞,分別是生鮮和特產,總共花費了幾百元。對方則承諾給她郵寄搟面皮等特產。

      快遞寄出幾天后,張藝詢問趙某給她郵寄快遞的單號,卻發現自己被對方拉黑,“這時候我才意識到,之前博主說‘互換特產’被騙是真的。”

      廣東潮汕網友李欣得知張藝的遭遇和自己類似。她稱,她也收到趙某的私信,達成交換意愿,便準備了牛筋丸、牛肉丸等特產,對方同樣稱將郵寄搟面皮。后來,自己多次詢問對方快遞發出情況,對方以忙為由稱改天郵寄。幾天后,李欣發現自己已經被對方拉黑。據了解,先后有7名網友疑似被趙某“空手套白狼”,他們便組建了一個微信群進行交流,發現經歷相似。

      山東青島網友王曉稱,在自己快遞發出前,趙某在私信聊天時詳細介紹當地特產,言語真誠,熱情友好。趙某可能看到了不少網友公開聲討在“互換特產”中被騙的行為,便主動發了貨。但她給趙某寄了幾百元的特產,自己卻只收到對方寄的3.99元包郵的辣條和網購的搟面皮。

      ● 律師:互換特產時坑蒙網友或涉嫌詐騙 ●

      那么,在“互換特產”時該如何“避坑”,一旦被騙又該如何維權呢?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付建律師對記者稱,在“互換特產”中,雙方交換雖屬于個人行為,但某一方行為人對多人實施了同樣的欺騙行為,且達到了“金額較大”的程度,此舉可能涉嫌詐騙罪,金額達到一定標準或是出了食品安全問題,還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

      付建分析稱,在“互換特產”中,若被騙標的額較小,當事人可與對方溝通,要求其履行交換約定或者賠償損失;溝通無果,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或者相關監管部門投訴,要求其介入調查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投訴無果,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對方的責任,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

      付建表示,在“互換特產”過程中,一方行為人存在主觀惡意,收到特產后立即拉黑刪除,以不法占有為目的行為在民事上可能構成欺詐,需要承擔退還貨物或者賠償的法律責任。對于金額較大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例如上述網友若被趙某先后多次以相同手段騙取特產,且價值超過3000元屬實,即可達到刑事案件立案標準,受騙當事人可以一同報案,合并處理。

      付律師建議,在郵寄特產前,應仔細辨別對方的賬號信息,以確認彼此的身份。提前做好相關約定,例如約定好總體價格,避免雙方差距過大。購買特產時可互發圖片和視頻,互留快遞單號,作為憑據。郵寄快遞后實時關注物流信息,發現被騙及時追討。

      四川雄謨律師事務所袁野律師對此建議,網友可以選擇一些有信譽、經過驗證的特產交換平臺進行互換。郵寄食品時要注意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互換雙方要對產品進行檢驗,以確保符合安全標準。另外,在交換特產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盡量隱藏個人住所等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來源 北京晚報 據央視網 極目新聞 封面新聞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