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發揮合作優勢,中新天津生態城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發稿時間:2023-08-15 19:02:37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白波

      5月15日,具有獨特東方美學的國產原創動畫電影《深海》結束國內公映,取得9.19億元的票房佳績,總觀影人次達1975萬。影片由中新天津生態城企業十月文化影業歷時7年精心打磨而成,首創的“粒子水墨”表現手法和唯美的“中國風”三維視覺表達方式,在收獲國內影迷好評的同時,也獲得國際觀眾廣泛關注。影片先后在德國、美國、法國等國的國際電影節亮相,海外展映一票難求。


      【資料圖】

      《深海》揚帆海外市場是中新天津生態城打造對外文化出口高地方面的一個縮影。生態城自建區伊始就將文化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經過15年發展,已形成以影視動漫、圖書發行、廣告傳媒、游戲制作為代表的產業集群,落戶的龍頭企業包括世紀優優、優揚動漫、唐人影視、阿里影業、華策影視、貓眼娛樂、藍色光標、新經典圖書、酷我音樂等。

      基于優勢產業基礎,2021年8月,中新天津生態城成功獲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以此為契機,生態城發揮中新合作和自貿聯動疊加優勢,通過搭建數字技術服務平臺、促進傳統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構建專業人才支撐體系等工作舉措,為基地文化企業出海賦能助力。

      搭建數字技術服務平臺

      中新天津生態城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為載體,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產業,推動實現文化資源數字化、文化生產數字化和文化傳播數字化。為解決企業對高端文化設備和技術“買不起、不會用、用不好”的難題,基地為企業打造了數字化公共技術平臺。平臺擁有3D影視動漫制作流水線,涵蓋摳像、渲染、審片、音棚及動作捕捉系統,可以為基地企業提供免費技術支持。平臺為《消失的她》《秦時明月》《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金剛川》等優秀影片完成了動作捕捉、數據采集、后期渲染等工作,受到海內外觀眾廣泛好評,增強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今年以來,平臺已為星之作、匠心聚繪等知名企業提供公共服務十余次,入選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創新實踐案例。

      促進傳統文化交流互鑒

      基地搭建了全國首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版權為特色的創新平臺,平臺集產、學、研、創為一體,吸引了非遺傳承人、企業和設計師團隊入駐。目前,平臺已簽約非遺傳承人60位、設計師84位、國畫書法大師45位,涉及版權16000余項,藝人數量、版權數量居全國第一。平臺與天津楊柳青畫社合作,將其獨有的木版水印技術通過平臺推廣至更多藝術衍生品并銷往海內外。

      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

      近日,天津數字貿易全球推介平臺正式上線,平臺依托基地龍頭企業藍色光標在數字營銷、整合傳播和廣告代理等方面的海外資源,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實時多語言在線翻譯等先進數字化技術手段,整合全球數字營銷渠道,為國家文化出口企業及天津外貿企業提供對外推介平臺和海外傳播渠道。當前,平臺正在策劃開展“天津數字貿易全球推介平臺”海外推廣互動活動,通過AR、VR和AI等技術,在線上和線下,同步向海內外市場推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非遺項目、老字號品牌和文創產品,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

      此外,基地借助生態城跨境電商特色產業發展優勢,為企業提供線上直播孵化和跨境貿易服務。目前已與天津實發科工貿集團、狗不理集團、祥禾餑餑鋪集團分別就“萬紫千紅”“山海關”等品牌達成直播銷售、境外出口貿易等方面的業務合作。幫助老字號搭建電子商務新渠道,拓展國際貿易業務,在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同時,增加企業對外貿易額。

      構建專業人才支撐體系

      想讓文化“走出去”,要先把專業人才引進來。對內,中新天津生態城與天津職業大學共同建設了國家動漫園產業學院,開設影視動畫專業和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可針對性解決文化企業的用人需求。國家動漫園與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在影視文化專業實習實訓方面開展合作,促進師生互訪交流。2022年7月,北方首個東南亞跨境人才服務中心落戶生態城,中心可以為基地內從事文化出海的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為基地人才“走出去”和海外人才“走進來”提供支撐。

      截至2023年7月,基地數字文化企業數量突破25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3家,同比增長16%;2022年數字文化出口額約3000萬美元,同比增長11%,絕對值占天津市文化出口額超過50%。

      據了解,中新天津生態城將研究出臺鼓勵文化出口的專項產業政策,對優秀出海作品給予獎勵,對作品海外參展給予補貼,對海外平臺搭建給予支持。同時,強化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培育,重視產業鏈打造,借助龍頭企業的集群輻射力,提升文化出口產業規模,優化文化貿易結構,持續探索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模式和經驗。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