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看書、聽戲、喝咖啡,北京古建還有哪些新可能?-全球速看料

      發稿時間:2023-06-28 16:55:09 來源: 北京日報

      “特種兵式”旅游熱度未消,沉浸式、慢節拍的Citywalk又在城市青年中流行開來。在北京,一批開在古建中的精致咖啡店成為時尚人士的首選打卡地。

      走進這些咖啡店,你能感受到厚重歷史與潮流文化碰撞產生的化學反應。在潭柘寺景區梨樹院的加福咖啡館,古剎的清幽伴著咖啡的濃香,足以讓人得到精神小憩;在西什庫天主教堂配樓的1901Cafe,哥特式建筑風格搭配復古內飾,異域風情別有一番滋味;一家名為蓮咖啡的咖啡館,位于明清兩代城墻上守軍的執勤用房,閑坐其中便可感受北京城從古至今的文化變遷……古建與咖啡的跨界混搭相得益彰,既探索出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徑,也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動力。


      (資料圖)

      古建是凝固的歷史、時代的縮影,北京在這方面的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數據顯示,本市登記在冊的文物保護單位多達300余處,而沒有被記錄在冊的名人舊居、歷史遺跡更是數不勝數。時光步履不停,讓人愈發珍視這筆歷史的饋贈,也讓一個問題愈發凸顯: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古建?鐵將軍把門,長久疏于養護缺乏人氣,古建必然扛不住風吹雨打;“養在深閨人未識”,終究抵不住記憶的流逝。“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活起來、用起來,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內涵,是更好的破題方向。就如上述這些咖啡店,店主接手古建之后都要邊住邊修,而當古建與現代生活融通,其承載的歷史底蘊和城市文化,也就春風化雨般地融入了當代人的生活。

      從國際經驗看,可持續發展能力已經成為衡量文化遺產保護成效的重要標準。包括北京在內的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都在古建活化利用上用功發力。除了咖啡店,北京一些地區也進行著其他探索。比如,西城主打“會館有戲”品牌,以歷史悠久的會館為載體,匯聚北京優質演出資源,著力探索傳統戲曲的時尚表達;雁翅樓、萬松老人塔小院、林白水先生故居等開起書店,回龍觀玉光寺去年還破天荒開了一場音樂會。這些因地制宜的嘗試讓古建變為文化客廳,拓展了文化服務的人群范圍,也于無形中培厚著全國文化中心的底色。2021年重新制定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特別新增“保護利用”一章,為文物古建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法律支持。期待相關方面抓住契機、行動起來,探索自己的“古建+”方案,讓更多北京市民“開門見文化”。

      當然,“古建+”也非易事,有人總結出流程報批、資金投入、投資回報三大主要痛點。從成熟案例來看,破解“‘死保’易,活用難”的尷尬,需要依靠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和保障措施,從而鼓勵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其中。同時,古建修復修繕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真正懂行的設計和施工單位較少,主管部門和專業協會需要發揮更多作用,做好盤活資源和推廣培訓工作。總之,有人氣的建筑才是活的建筑,在嚴把關的基礎上多開“腦洞”、多做幫扶,才能吸引更多業態融入其中。這既是為歷史負責,也將點綴城市生活。

      圖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看書、聽戲、喝咖啡,北京古建還有哪些新可能?)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崔文佳

      流程編輯:u027

      版權說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網站上的文字、圖片、圖表、漫畫、視頻等內容。

      未經許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網站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遇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相關文章刊發之日起30日內與本網聯系。

      聯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