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每日時訊!這4個中暑急救方法 關鍵時刻能救命!

      發稿時間:2023-06-24 07:06:38 來源: 北京日報

      科普中國

      去年夏季,全球陸地地區出現了有史以來最熱氣溫。破紀錄的熱浪席卷了北半球,特別是英國、中國和美國部分地區,其中我國上海氣溫超4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溫致使國內外多地頻發中暑致死致殘事件,尤其多發于戶外工作者、老人、嬰幼兒等群體。

      今年,我們又剛剛度過一個熱浪高峰,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40℃。

      6月16日,一名57歲女性因出現嚴重意識障礙被送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時,患者處于昏迷狀態,體溫高于42℃,被診斷為熱射病。此后,很快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經過近7小時搶救后,于6月17日凌晨離世。

      面對炎炎夏日,“熱死了”可真不是一句玩笑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中暑”吧!

      01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體在高溫、高濕度、不透風環境下,由于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散熱功能障礙,導致機體核心溫度過高,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性疾病。

      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癥,可因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功能障礙導致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衰竭,甚至死亡。

      02

      為什么會中暑?

      中暑的主要原因為產熱增加和散熱障礙,在炎熱的天氣下,這兩種情況出現任意一種,都可能會導致中暑。

      1.產熱增加

      在高溫(溫度高于32℃)、高濕(濕度大于60%)、通風不佳環境中,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機體產熱增加。如田間勞動的農民、車間工人等。一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高熱、寒戰、癲癇持續狀態等情況,也會導致機體產熱增加。

      2.散熱障礙

      環境溫度升高時,一些易感人群,如年老體弱多病、臟器儲備功能差的人群,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又不及時降溫及飲水。大面積燒傷排汗障礙、硬皮病、肥胖及著裝過厚的人群中樞也易存在散熱困難。

      03

      中暑的典型癥狀

      1.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時間后,出現口渴、乏力、多汗、頭暈、目眩、耳鳴、頭痛、惡心、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體溫尚低于38℃,則屬于先兆中暑階段。此時尚處在中暑前期,應及時脫離高溫環境、加強散熱、降低體溫,終止病情的進展。

      2.輕度中暑

      先兆中暑未能及時干預則會進展為輕度中暑階段。此階段體溫會升高超過38℃,皮膚感到灼熱,出現早期循環功能紊亂,如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心率增快等。

      3.重癥中暑

      出現高熱、痙攣、驚厥、休克、昏迷等癥狀。重癥中暑按表現不同可分為3型。

      熱痙攣

      多見于青壯年,常發生于高溫環境下強體力作業或運動時。意識清楚,體溫一般正常,處理不及時可進展為熱射病。出汗后水和鹽分大量丟失,補鹽不足造成低鈉,表現為軀干和四肢肌肉間歇性痙攣,尤以腓腸肌痙攣為特征,也可出現腸痙攣性劇痛,一般持續3分鐘可緩解。

      熱衰竭

      常發生于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可發展為熱射病。癥狀包括高熱、失水過多導致血容量不足。表現為頭暈、眩暈、頭痛、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皮膚濕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脈搏細數、心律失常、暈厥、肌痙攣、血壓下降甚至休克。

      熱射病

      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類型。在高溫、高濕或強烈的太陽照射環境中作業或運動數小時(勞力性);或老年、體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溫和通風不良環境中維持數日(非勞力性),就會出現機體熱應激機制失代償,使中心體溫驟升,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功能障礙,出現熱射病。

      熱射病還會出現高熱、無汗、呼叫不應,體溫高達40~42℃甚至更高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動過速、瞳孔縮小、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表現,嚴重者出現休克、心力衰竭、腦水腫、呼吸衰竭、急性腎衰竭、急性肝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04

      中暑的急救

      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后,出現大汗、口渴、頭暈、頭痛、高熱等情況,那就很可能是中暑了。中暑的預后與高熱程度、持續時間、降溫速度、重要器官損傷程度有關。若延遲治療,病死率可達80%;如果能早期診斷、及時降溫治療,病死率可降至10%。

      雖然部分中暑很危急,重癥會有死亡風險,但不是所有中暑都需要送醫。一般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的患者,經現場及時救護后,均可恢復正常。但對于重癥中暑的患者,應立即轉送醫院。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降低核心體溫和防止臟器功能衰竭。

      1.先兆和輕癥中暑

      一經發現,立即轉移到陰涼、通風環境,去除衣物,口服淡鹽水或含鹽電解質飲料,用濕毛巾擦拭全身降溫后即可恢復。對于不能配合飲水、意識不佳者送醫,可入院靜脈補液。

      2.熱痙攣

      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輕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處理后及時送醫,補充足量糖鹽水,緩慢拉伸、按摩揉捏痙攣肌肉,起到放松肌肉作用,并可應用解痙止痛藥物。

      3.熱衰竭

      使中暑者平臥,抬高下肢,并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輕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處理后及時送醫。及時快速降溫、補糖鹽水,恢復血容量,謹防低血壓,保證重要臟器血供。

      4.熱射病

      現場急救處理后及時送醫,給予吸氧、降溫。降溫速度與預后密切相關。體溫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組織損害越嚴重,預后也越差。應在1小時內降至39℃以下。可采用冰帽、冰毯,冰袋放置大動脈處(頸動脈、腋動脈、股動脈、腘動脈等)幫助降溫。

      同時可用冰鹽水200毫升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冰的5%葡萄糖鹽水1000~2000毫升靜脈滴注,或用低溫透析液(10℃)進行血液透析。補充電解質,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防治腦水腫和抽搐;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臟器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等。

      05

      中暑的預防

      1.關注天氣預報,了解極端高溫預警,合理安排出行活動。

      2.室外活動時,避開高溫的時間段,衣著輕便透氣,佩戴遮陽帽、太陽鏡,涂抹防曬霜。

      3.飲食清淡,及時補水,大量出汗后需補償電解質型運動飲料。

      5.對于中暑的高危人群應重點關注,如嬰幼兒、65歲以上老人、體弱多病人群、肥胖、長時間高強度體力勞動者。

      6.在高溫環境中出現頭暈、心慌等不適癥狀時,需要及時停止工作,在陰涼處休息。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