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一張故宮門票

      發稿時間:2023-06-20 06:13:45 來源: 北京日報

      高文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有一張故宮門票,沒價錢,沒時間,可以隨時使用,尺寸不大但分量不輕。

      紙片何談重量?這話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當時,北京市第二輕工業局辦了張《北京二輕報》,調我做文藝副刊編輯。這張四開的報紙與當時的《北京晚報》相當,我便依葫蘆畫瓢,模仿“五色土”的版式與內容,頭條安排小小說或微型報告文學,右上是雜文、言論,臥底有散文或連載,詩歌在中間,還有美術、攝影、書法、篆刻等美化版面。

      報紙是雙周刊,宗旨是活躍職工的文化生活,但得到穩定的稿源并不容易,收到好稿更是難得。隨著職工的欣賞水平不斷提高,我組織起了系統內的文學協會。那時二輕局下轄16個公司、200多家企業,有十幾萬名職工,文學愛好者有上百人。協會分成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等幾個組。我搞征文,聘請中杰英、韓少華兩位作家做評委,以求好稿;向大報推介稿件,鼓勵作者;組織活動,聯系隊伍。文友熟絡漸漸成了朋友。

      詩歌組里有位王俊臣,寫詩入迷,人也勤奮。我們經常在一起談論心得。詩不在大小,有獨到的發現就能出好詩。一花一草,一景一物,經他的奇思妙想,便閃爍出詩的光芒。他是位老大哥,養家不易。一天忽聽他說,從工廠調到了故宮博物院,工資也高了一些。但他也擔心,不在系統內了,報紙上是否還能發表他的詩?我為他高興,說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他在故宮專司中和殿的安全,除周末外游客不多,殿里的椅子就是崗位。他讓我有時間就過來,并說跟故宮門口的人提他就行。我的單位在西單,經常從天安門路過,偶爾走到金水橋,一拐就進故宮找他聊詩取稿。一次老王拿出一張門票,說這是給職工的,算是福利吧,可以隨時進。我說找你這么方便,不用了。他說票你帶著,讓家里人來也行。

      時光如梭,隨著時代發展,二輕文學協會中先后有30余人調到了新聞單位。我的工作也有了變化,作者的范圍擴大到了全國。一次,有位江蘇的朋友來京,請我陪他一起去故宮。我購買了門票,沒舍得動用那張。

      中午還邀他去前門大街品嘗老字號,到了乾隆皇帝御賜匾額的“都一處”。20年前吃過的燒賣令人印象深刻,皮薄餡兒足,撐出了大塊的蝦仁、肉、雞蛋,三兩就膩住吃不動了。

      后來,去故宮參加活動的機會多了起來,比如文物修復、擴大開放面積等。我特別愛參加故宮的活動,有機會就去感受皇家文化的氛圍;也愛參觀故宮舉辦的各種展覽,但每次參觀都沒動過那張門票的念頭。一次去看午門舉辦的印度珠寶與藝術珍品展。我登上午門,站在門樓上南望,天安門、前門、箭樓、前門大街、永定門皆在目中,家門、國門一覽無余,頓時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祖國的首都,北京城由此伸展,蔓延出錦繡大地,大好河山。我不由得地拿出相機,咔咔按下快門。

      展區外偶遇當時的故宮掌門人正在與外國朋友閑談。我過去說:單書記,您給故宮帶來了變化。當年您在房山工作時,將云居寺遼、金石經全部回藏到地宮中,時間選得真好,正在1999年9月9日9點。石經回藏前后,房山區一個月能招呼我們去開好幾次會。單霽翔憶起了往事,相互交換了名片。

      一晃多年,故宮門票從3元、5元、20元、30元到了現在的旺季60元,還實行了線上預約購票。故宮的書畫、陶瓷、玉石、鐘表、琺瑯皆為國寶重器,博大精深;建筑也讓人百看不厭。那年參與編著的《中國古典小說鑒賞辭典》是選取故宮館藏的《清明上河圖》做封面,為書增加了一份古韻。

      出入故宮多少次已記不清,卻從沒拿過那張門票做嘗試。門票可能早已作廢,正好永遠珍藏了。這里面有一份友情,一段生活,更有對文學的共同追求,含量已不是票面價值所能夠承載的了。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