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要聞速遞:“重慶三峽庫區綠色發展”主題調研報道③:億元村里脆李香

      發稿時間:2023-06-05 09:01:46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橋斌

      戀城神女醉,巫山云雨飛。重慶巫山,被神女眷顧的綠水青山孕育了“中華名果”巫山脆李。近年來,這里的人們蹚出了適合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正是這香甜脆李,讓昔日的三峽庫區貧困村——權發村脫胎換骨,成了遠近聞名的億元村。

      權發村鄉村驛站。


      (資料圖片)

      初夏時節,走進村子,花果飄香,清嫩脆李,漫山遍野。曲尺鄉權發村位于長江北岸山區,全村14平方公里山地,海拔落差近千米。村民2661人,其中因三峽工程就地后靠移民79戶301人。

      十多年前,因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這里還是一片撂荒地、“空心村”。村民以種紅薯、洋芋、苞谷為生,莊稼收入僅夠糊口。年輕人外出務工,傳統種植陷入“后繼無人”的困境,土地撂荒,水土流失,生態岌岌可危。

      窮則思變。2007年,巫山縣農林部門開始對當地傳統果品脆李做文章,挑選優質品種,評估地理氣候和生態環境,將全縣海拔182米-1000米的適宜區域,劃定為“脆李種植區”,并大規模推廣種植優質脆李。

      王恩海在自家脆李林勞作。

      曾經家庭年收入僅萬余元的權發村村民王恩海,因種植脆李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去年僅脆李收入就有20多萬元。他精心管護的脆李個頭大、口感好,一斤能賣25元,成為當地有名的脆李種植能手。2017年,他拿出40多萬元新建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大樓房,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看著王恩海致富了,鄉親們紛紛種起了脆李或柑橘。在政府的統一推介下,巫山脆李名氣越來越大,經銷商爭著上門收購,陸續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甚至還遠銷新加坡,市場供不應求。

      村支書孫祖勇算了一筆賬:目前,全村脆李種植面積已達4600畝,產值近5800萬元,加上1800畝柑橘、2000余畝豌胡豆,輔以村民傳統養殖和進城務工收入,全村年收入早已突破1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1萬元。

      權發村新建的精品民宿“三峽李院”。

      走上小康路的權發村,已在謀劃農旅融合發展。在縣文產公司的支持下,權發村建起了精品民宿“三峽李院”,目前已打造12個院落、30間客房,加上新近推出的懸崖太空艙民宿,今年以來,已增收160萬元。

      脆李“火”了,縣鄉村振興學院曲尺分院落戶權發村鄉村驛站,更為該村的發展添了一把柴。全縣脆李、戀橙種植技術培訓和實踐課均在權發村開展,既為民宿、農家樂引來了客源,也為村集體帶來了穩定收益。

      住在懸崖太空艙里,三峽美景一覽無遺。

      通過多年的脆李種植,人們發現脆李不僅是農民的“致富果”,還是絕佳的“生態果”,脆李花好看、果好吃,還能綠化山體、鎖住水土、平衡生態。正好解決了十多年前山體水土流失、危及生態的難題。

      “小小脆李不僅富了權發村,現在全縣脆李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年產量13萬噸,產值達17億元,連續四年蟬聯全國李品類第一,成了巫山全縣農民的‘金果果’。”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說,“我們正打造世界級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地、產城景融合三峽港灣城、多式聯運商貿物流樞紐‘四張名片’,努力探索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路子。”

      觀念改變,出路便來。漫山遍野的脆李,不但保護了江岸生態,而且托起了庫區山村的富裕新生活。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