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男孩玩游戲充值十余萬,游戲商只退3萬?避這種“坑”,家長先自覺!_每日時訊

      發稿時間:2023-05-13 19:18:19 來源: 北京日報

      孩子用家長的手機上網玩游戲、看直播,頻頻充值、打賞多達上萬元……作為家長,抱怨追款太難的同時,也應認真保管好賬戶和密碼等信息,做好手機監管已成了家庭防范的重要一關。


      (相關資料圖)

      男生為玩手游 用手機充值10余萬元

      4月中旬,王女士發現銀行卡中的十萬多元存款不翼而飛。她連忙打印了銀行流水,查到大部分消費的收款方是一家游戲公司。從未進行過相關消費的王女士一問兒子小宇才得知,兒子迷上了一款叫“逃跑吧!少年”的手游。他偷偷用媽媽的手機充值游戲幣,每次充值后,還會將銀行發送的消費短信刪除。直到王女士要用這筆錢時,才發現從3月2日到4月16日,兒子已在游戲里充值了400多筆,每一筆少則30元,多則648元,總計10.15萬元。

      小宇對錢沒有概念,也沒發現自己竟在游戲里花掉了這么多錢,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 “現在想想,我只要手機放下來,他就會摸到我手機,我手機也沒有鎖,沒有密碼。”王女士后悔莫及。 網絡游戲需要成年人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玩或充值,12歲的孩子是怎么通過實名認證的?小宇說,他記得媽媽的身份證號,在第一次登錄時只要輸入媽媽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就能完成認證,這個游戲也沒有人臉識別。

      取證有難度 孩子充值消費追款太難

      王女士說,“追回消費款太難了。”要想申請退費,只能通過QQ客服,但群里排隊人數多達百人左右……經相關部門協調后,才接到該公司的客服回電。 隨后向客服提供了銀行交易流水、充值賬單、出生證明、戶口本、就醫病歷等材料。可回復是:“提供的材料,只能看到家里是有孩子的,不足以證明充值的時間內,是未成年人在游戲里獨立完成的充值,而且實名認證也是成年人。公司出于道義只能退3萬多元。未成年人退款申請的原則是誰提交誰舉證,建議收集更多未成年人充值的證明,包括游戲內的發言、聊天記錄、家中的監控視頻等。”

      王女士說,“如果我們當時拍了視頻,怎么會放任孩子充值呢?”“我們監護不到位是有責任的,但孩子是未成年人,這么多筆大額的消費,游戲平臺怎么就不監管呢?” 客服則解釋:“游戲賬戶每一筆充值金額都較大,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這么長時間,家長都沒有發現問題嗎?充值的道具在游戲中已經進行消費了,公司開發游戲都是需要人力的,希望家長后續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碼。” 還有特約律師介紹,按照相關法律規定,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如充值金額較大,且家長不予追認的,則行為無效,充值款應該退還。而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一律無效。所以,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充值游戲屬于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可以要求退還。 雖有法律依據,可實際操作中,因退款問題產生糾紛甚至訴至法庭時,游戲公司往往要求家長證明游戲賬戶是孩子在使用、錢也是孩子充的。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家長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但取證有一定難度。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家長亮出高招

      在某消費者維權平臺上,關于“未成年人充值”的相關投訴量已超2.7萬條,內容多是“孩子被誘導不理性消費”,涉及金額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在這些投訴中均提到,“小孩是在大人不知情情況下完成充值的”。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在不少案例中,小孩多次充值后家長都無察覺,說明家長在平常沒有做好對孩子的監管。這也提醒家長,當年齡較小的孩子使用手機時,平常就應該多留意。管理好自己的手機,也是對孩子要履行的監護責任。 近年來不少游戲公司不斷升級防沉迷措施,比如登錄、充值均需人臉識別,未成年人玩游戲時間段、時長及充值行為等均有限制,但仍有不少孩子用家長的身份信息蒙混過關。 對此,一些家長紛紛亮出了自己的高招。家長和孩子的手機不要混用。平時要保管好家長的手機,還要時常留意孩子玩手機的行為,定期刪除手機里的直播、短視頻、游戲等App。家長的手機給孩子用之前,注意把社交賬號、支付平臺賬號暫時退出,避免孩子隨意消費。 別把大金額的銀行卡綁定在家長的手機上,并且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下支付密碼,在支付平臺中設置采用指紋、面部識別等安全級別相對較高的支付驗證方式,同時,開通銀行消費提醒功能,包括短信、公眾號等。 可以設置“屏幕時間管理”,這樣可以給手機或相應的App設置使用限時。還可以用家長的手機將孩子用的手機或平板添加為“未成年家庭成員”,然后在家長的手機里設定孩子所使用的手機或平板的屏幕使用時間。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長一到設定的時間,屏幕則自動鎖定。 改變要從家長做起,盡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游、看直播。培養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家長要幫孩子找到一些有意思的、可以替代手機的游戲,比如一套有趣的書、鍛煉思維的玩具、全家一起玩的財商游戲等。 在信息化的智能時代,完全讓孩子和手機隔離是不現實的,家長要主動引導和管控,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這才是給孩子配備手機的最初目的。為了預防孩子沉迷游戲,家長為孩子配備手機的那一天開始,就要約法三章:一天使用手機不超過約定的時間,部分軟件不可以下載使用,手機支付功能要關閉等!

      來源:北京晚報微信公眾號

      流程編輯:u007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