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你吃到的每10條鯽魚中,有7條都出自他的團隊

      發稿時間:2023-05-13 16:11:02 來源: 北京日報

      你知道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每人平均一年才能吃上一條魚。今天,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周可以吃上一條重約0.9千克的魚。

      而我們吃到的每10條鯽魚中,有7條都與桂建芳院士密不可分,他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魚院士”

      △桂建芳院士


      (相關資料圖)

      作為魚類遺傳育種學家,桂建芳40年專注研究“一條魚”,讓味美價廉的鯽魚躍上千家萬戶的餐桌。如今,他步履不停,帶領團隊創制“無刺魚”,希望為老百姓解決“吃鯽魚挑刺兒難”的問題。

      01

      讓老百姓吃得起魚,他說到做到

      1984年,桂建芳從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從事魚類染色體研究。在畢業答辯會上,他被時任中科院水生所遺傳育種研究室主任的蔣一珪看中,應邀加入團隊。“當時,蔣一珪先生在鯽魚的育種方面起了個頭,發現這種魚可以單性雌核生殖,并培育出了異育銀鯽。”

      當時,中國農產品市場逐漸開放,鯽魚的價格從一斤兩三毛一下子提升到七八塊,甚至將近十塊一斤。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桂建芳月工資收入六十多元,僅夠買七八斤魚,他下定決心:“要提高魚類的產量和養殖面積,一定要讓老百姓都吃得起魚。”

      次年,29歲的他開始研究銀鯽,在全國大江、大河、大湖50多個樣點,餐風飲露、不辭辛苦,取樣4000多條,用分子標記進行遺傳評價。

      在包括桂建芳在內的水生所三代科學家的科研攻關下,他們連續培育出異育銀鯽“中科3號”和“中科5號”等新品種,大大提高了鯽魚養殖的產量和品質,讓美味的鯽魚躍上百姓桌。

      “與高背鯽相比,‘中科3號’的生長速度提高了20%以上,它的身體比較瘦長,出肉率也比高背鯽提高了6%左右;‘中科5號’則抗病能力更強。”

      目前,在我國鯽魚養殖中,桂建芳團隊培育的“中科3號”和“中科5號”占鯽魚主養區產量的70%左右。這意味著中國人食用的每10條鯽魚中,就有7條出自水生所桂建芳團隊。

      桂建芳還將新品種免費贈送給湖北、廣東、江蘇等地的苗種繁殖場,并上門進行苗種繁育技術指導,奔赴全國各地開展養殖技術培訓。銀鯽新品種的廣泛養殖,加快了中國鯽魚種業和產業的發展速度。1983年,中國鯽魚總產量為4.8萬噸,2021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78.4萬噸。

      02

      致力于解決“吃鯽魚,挑刺兒難”的問題

      鯽魚燉湯味道鮮美,富有營養價值。然而,鯽魚身上的小刺兒最多可達到八十多根,在水生物領域被稱為肌間刺,這成為了人們對鯽魚魚肉望而卻步的原因。

      為了解決“吃鯽魚挑刺兒難”的問題,桂建芳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找到并敲除了控制鯽魚生長肌間刺的基因功能。他們與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的高澤霞教授合作,經過兩年研究,已經篩選出200多條無肌間刺的銀鯽,下一步將進行大量繁育。

      肌間刺被敲掉了,會不會影響其他的基因性狀?是不是安全?影不影響食用的味道?桂建芳表示,這些都要通過后期試驗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基因編輯,就像修改文章,把基因做剪輯或者修飾,讓它不發揮作用,肌間刺就長不出來了。基因編輯技術比20年前的基因轉移、基因工程更安全,技術本身給有機體的改變更少,這種改變又更加定向、有效。”桂建芳說。

      桂建芳表示,遺傳育種技術目前在農業、醫學等領域均獲得了較快的應用。“一個技術,你沒有搶占到制高點,你發展得慢了,意味著你就落后了,中國的(技術)絕對不能落后。”

      作為較為安全的動物蛋白來源,魚類等水產品的供應對全球食品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20年來,世界水產品養殖產量近60%來自中國。在桂建芳看來,新時代“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驅動下的水產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的重大轉變,向世界貢獻了耕海牧漁的中國智慧。

      專注魚類育種40年

      只為“讓每個中國人都吃得起魚”

      向桂建芳院士致敬!

      (原標題:你吃到的每10條鯽魚中,有7條都出自他的團隊)

      來源:央視新聞

      流程編輯:TF060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22016495號-7

      聯系郵箱:939 674 6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