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生活 |
      天天頭條:在老博會體驗當一回老人,有觀眾當場落淚

      發稿時間:2023-05-05 20:13:14 來源: 北京日報

      直不起腰、邁不開腿、看不清路,穿上體驗服,普通人就可以切身感受高齡老人的“狀態”。5月5日,第九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會現場,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打造的“認知癥長者體驗館”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嘗試。

      “哎呀,看不清了。”“正常,這就是白內障老人的感受。”戴上特制的眼鏡,體驗者小孔的視野里頓時一片模糊。在志愿者的協助下,小孔穿上體驗服,綁上沙袋,戴上耳塞,隨著視覺、聽覺、觸覺紛紛下降,一個30歲出頭的帥小伙兒頓時變成了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人”。


      (資料圖)

      變成“老人”后,等待體驗者的是一個“認知癥迷宮”。為了讓體驗者能更加直觀地感受認知癥老人的境遇,設計者在迷宮里設置了門檻、鏡子、障礙物、遮光簾,模擬老人遇到的種種困難。體驗者需要拄著拐杖,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完成體驗。

      “視野受限,對距離失去了判斷力。想伸手夠個東西,發現連胳膊也伸不直了。”小孔描述著變成“老人”后的感受,工作人員接過話茬:“對,這就是80多歲認知癥老年人的日常。”走到迷宮出口,摘下眼鏡、沙袋,小孔頓時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恭喜你,返老還童了!”工作人員在一旁大聲祝賀,小孔卻陷入了沉思。原來,這個迷宮并不大,普通人十幾秒就能走完,而穿上體驗服之后,至少需要五六分鐘才能走出來。“認知癥老人真不容易。”小孔是中國美術學院的一名博士生,他感慨,這種體驗實在太重要了。

      很多人和小孔有著同樣的感受。王福聚是一名普通觀眾,當了一回“老人”,他當場掉了眼淚。體驗結束,他留在展位做起了一名志愿者,幫助其他觀眾進行體驗。“關注認知癥就是關注我們自己的未來。”他說。

      呂元梅是浙江臨海一家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在她所在的養老機構,很多老人也正面臨認知癥的困擾。她認為,這種體驗是一種感知人口老齡化的有效方式。“模擬老人,才能更理解老人,才能更好地為老人服務。”

      認知癥又稱“認知障礙”,常見于高齡老人,其核心癥狀是記憶障礙、行動障礙、判斷力低下、失語等。“認知癥老人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缺乏對光感、空間的判斷力,容易踩空摔倒,容易撞到玻璃門,行動也比較緩慢。由于人們對認知癥缺乏了解,老人往往得不到理解,這也是他們為什么容易急躁的原因。”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生導師周燕珉教授表示,北京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他們設立這個展位的目的,就是為了喚起社會的理解,提高對居家環境安全的重視,降低認知癥老人發生意外的風險。

      “只有體驗,才更體諒。”一位觀眾說道。

      第九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將持續至5月7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琪鵬

      流程編輯:U016

      標簽: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