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北京鼓樓下擠滿了拍照的年輕人,“網紅打卡地”該如何疏堵?

      發稿時間:2023-02-08 21:57:44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鼓樓!你知道自己這么火嗎!”近日,一名女孩在北京鼓樓“打卡”后,在自己的社交平臺賬戶上發出感慨。如果這座始建于元代,飽經滄桑的古老建筑會說話,它的回答可能是“注意安全”。北京鼓樓前的三岔路口,成為日漸火爆的“網紅打卡地”,絡繹不絕的年輕人涌到馬路上,與來往車流擦肩而過。

      北京“網紅打卡地”眾多,熱度有的經久不衰,有的曇花一現,如何讓“打卡”更安全有序,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交通協管員的嗓子都喊“冒煙”了


      (資料圖)

      北京鼓樓的南面是一個Y型的三岔路口,鼓樓東大街、鼓樓西大街和地安門外大街在此相匯,車流人流眾多。

      2月8日是工作日,下午4點半左右記者來到鼓樓,在正對鼓樓南門的地安門外大街,200多米長的路段兩側,拍照的年輕人占據著路邊的臺階,他們或坐或站,要么和身后紅墻綠瓦的高大鼓樓合照,要么等待趙雷歌曲《鼓樓》中提到的107路電車。

      除了站在一米多高的臺階上擺姿勢,還有不少人走到了非機動車道上,為躲避拍照的年輕人,不少電動車、自行車只能緊貼機動車道,這讓原本就不寬闊的道路變得格外擁擠。

      沿著地安門外大街往北走,就來到了三岔路口,在其中一個路口,一名交通協管員站在人行橫道上維持秩序。路口兩側依然擠滿了拍照的人,有的甚至站到了馬路上:紅燈時他們在拍照,綠燈時他們還在拍照,交通協管員只能扯著嗓子大喊:“走了走了走了!”“看車看車看車!”

      “這幾天人特別多,全是拍照的,這個路口本來就容易堵車。”一名交通協管員剛剛上崗,“一下午喊得嗓子都‘冒煙’了,我們隔一段時間就和同事換一下崗。”

      有交通協管員的路口尚且有不少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拍照者,在靠近鼓樓南門的另外兩個路口,交通秩序也不容樂觀——因為要和“鼓樓東大街”“鼓樓西大街”的路牌合照,人們排起了隊,其中還有賣糖葫蘆、玩具、頭飾的商販,人來人往如同小集市,擠占了機動車道。

      對于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打卡”北京鼓樓的行為,網友的意見基本分為三派。不少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人表示“不理解”“為啥啊”“跟風從眾”,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理解,“很多人是來北京旅游的,每個地方都有一些旅游打卡點,來到一個新的城市,拍照留念應予理解。”還有部分網友認為,拍照可以,但別影響交通,更要注意安全。

      專家:“網紅打卡地”應疏堵結合

      近幾年,“網紅打卡地”層出不窮,它既可以是一座城、一條街、一棟樓,也可以一棵樹、一朵花,一個路牌。有的像北京鼓樓這種不可移動的文物古建,熱度經久不衰,有的則像東直門地鐵站附近的那顆“網紅樹”,背后的背景墻一換,熱度便煙消云散。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劉德謙認為,不應該指責年輕人追捧“網紅打卡地”的行為,“這一種正常的經濟活動,也是一種符合大眾心理的社交娛樂活動,不應另眼看待。”

      然而,無論何種“網紅打卡地”,人員的聚集或多或少都會對周邊的交通、生活秩序造成影響,更有甚者,會引發人員傷亡的安全事故。

      劉德謙表示,對于“網紅打卡地”要區別對待、疏堵結合。政府管理部門應在法律職責范圍內合理引導游客,適度增設人員和設施,讓人們“打卡”安全有序,減輕對周邊的影響。對于違反法律規定,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網紅打卡地”,應制定預案,及時介入,勸阻、制止冒險的“打卡”行為,切莫等安全事故發生再去“封堵”。

      “我們社會尤其是管理者應該適應‘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的情況,找到應對的長效辦法。”劉德謙說。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宇

      編輯 王雯淼

      標簽: 三岔路口 地安門外 鼓樓東大街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