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夏春濤
近年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包括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研究,成為新興的熱門研究課題。 本文著重就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的主要特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行政體制上以實行中央集權制為主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央集權是“地方分權”的對稱,指國家權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統一服從中央政府的制度。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從地方分權演進為干強枝弱的中央集權制,為此后歷代封建王朝所承襲,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自此,強化中央集權成為總的趨勢,“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為共識或常識。
譬如,宋太祖、宋太宗為解決五代以來“方鎮太重,君弱臣強”問題,將方鎮的兵權、財權、司法權等收歸朝廷。元代創立的行省制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行省作為流動的中央政府管理地方的機構,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明太祖朱元璋廢止已延續近兩千年的宰相制度,大權獨攬,以防止權臣上下蒙蔽。清雍正帝創設直接聽命于皇帝的軍機處,推行密折奏事制度,將內閣架空。
加強中央集權的過程,無疑也是強化君權的過程。中國古代實行君主專制政體,中央集權制與君主專制制度是互為一體的,以致有學者將兩者并稱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體制”。
不過,中央集權制與君主專制制度雖血脈相連,但兩者終究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是一種行政體制,是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的一種制度設計,后者屬于政體,概念更大;前者體現的是中央與地方關系,后者體現的是君臣、君民關系。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中央集權等同于“專制”,不能將之污名化。
從總體上看,秦漢建立的中央集權制順應了國情,行之有效,突出體現為中央有權威,令行禁止、政令暢通,便于全國范圍內文化、經濟交流和商品流通,從而為國家統一、民族融合和社會發展穩定提供了制度保證。 中央集權制是中國古代治理體系中占主導地位、最穩定持久、成效顯著的一項制度。
在治理理念上崇尚“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局面
“大一統”思想在中國源遠流長。《公羊傳·隱公元年》曰:“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薄按蟆弊髦匾暋⒆鹬亟猓耙唤y”指天下諸侯統一于周天子,后世遂稱統治全國、統一全境為“大一統”,其主要特征是王朝更替一系相承、合乎正統,國家政令統一、疆域完整,各方面整齊劃一,有凝聚力、向心力。
秦統一六國后,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中國古代行政體制以中央集權制為主體,所著力支撐和維護的正是大一統局面,而“大一統”理念則為推行中央集權制掃除了思想障礙。
可以說,到秦漢時期,在相關制度支撐下,“大一統”已成為一種政治理想,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盡管由此派生出的個別理念帶有歷史局限性,如自視為天朝上國,陶醉于四方賓服、萬國來朝的赫赫威儀,但總的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大一統”還涉及民族問題。在“大一統”這一總目標下,民族融合與國家統一互為一體,歷代“夷夏之防”與“華夷一體”實為一體兩面的關系。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大一統”觀念為中華各民族所接受。在清康雍乾時期,中國達到空前統一。各兄弟民族在歷史進程中有紛爭,更有交融,共同締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思想文化領域以儒學為正統和主脈
在諸子之學中,先秦原始儒學經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天命觀及君臣綱常倫理觀念,與強調皇權至上、強化統一國家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最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故而博得青睞。 儒學從此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和文化主脈,對古代國家治理產生深刻影響。
古代中國十分重視從制度上維護和鞏固儒學的主導地位,其舉措之一是不斷追封儒家創始人孔子,將其推上神壇??鬃颖蛔馂椤爸潦ハ葞?,萬世師表”,成為中國思想文化領域的象征和絕對權威。儒家經典及學說隨之被神化,以致出現“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在此過程中,儒學順應時勢,不斷發展創新。
譬如,唐代韓愈為應對佛教、道教對儒學正統地位的挑戰,率先提出復興儒學;北宋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朱熹創立“程朱理學”;南宋陸九淵、明朝王陽明發展“陸王心學”;明末清初三大儒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和繼承傳統儒學,強調經世致用。儒學兼具韌性和彈性,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因此得以牢牢占據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地位,處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
事實上,儒學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影響對象以官吏、士紳為主,也包括尋常百姓。傳統中國社會崇尚知識,敬重讀書人。從各地孔廟和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到民間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故事,從鄉約條規、家訓家規、民居楹聯、以孝貞節烈為主題的牌坊,到廣為流傳的眾多鄉諺俚語,儒家學說早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和觀念意識之中。
于是,古代史上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一統山河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之正統自居。只要生活在中華大地,只要是中國人,無不受到儒家學說影響,由此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認同。概括地說,盡管中華民族在歷史上迭遭磨難和考驗,盡管王朝有興替,但語言、文字沒有廢,儒學沒有亡,中華文化和精神沒有丟。 有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中國就絕不會亡,就擁有了復興的根和魂,就能夠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在制度建設上重視順應時勢革故鼎新
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成不變。 為解決治國理政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制度建設。
以環境治理為例,根據我們的研究,《周禮》已有專門管理山林川澤的職官設計。自秦漢至明清,隨著農業經濟不斷發展,中國大地發生滄海桑田般變化,環境治理隨之持續展開,建立了相應的職官和制度,其優良傳統和歷史成就突出體現在水土治理和土地保護上:歷朝歷代都致力于興水利、除水患,所組織興修的大小水利工程數不勝數;同時因地制宜積極開發、充分利用、精心養護各種類型的土地。千百年來,從“菑、新、畬”撂荒休閑輪作,到連作、間作、套作和多熟(如兩年三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種植,中國農民以其勤勞智慧逐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水、土、光、熱、生物資源高效利用,增加單位面積土地產量,為社會發展和穩定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撐和物質保障。
更多情況下,作為上層建筑的國家治理制度為順應時勢變化,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完善、推陳出新,這成為一種規律性現象。以官員銓選制度為例,唐代史學家吳兢在《貞觀政要》中有云:“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敝袊糯賳T選任制度經歷了漫長演變,總的趨向是突破世襲、門第壁壘,轉為通過考試公平競爭。作為中國古代官員銓選制度的重大飛躍,科舉制前后推行一千三百余年,影響深遠,包括在近代影響到英、法等國的文官考試制度。
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綿延不絕,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終沒有中斷、連續發展五千多年至今的文明。這意味著中國已有五千余年治國理政的歷史,其起步之早且接續探索實踐時間之長,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從這個角度說,古代中國治理經驗之豐富確實舉世罕見。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全球通訊!史海鉤沉|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的鮮明特點
- 提醒注意!春節期間,北京道路通行和交管工作有這些變化 天天觀天下
- 外交部:新一年中國經濟必將呈現整體好轉,為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 調查與分析|城市白領群體的內部分化
- 《雷霆沙贊2》宣布確認引進中國內地 檔期目前待定|百事通
- 天天觀焦點:異世界藥局 (2022)全集
- 精彩看點:二次元知識能力測試
- 每日頭條!海賊王1072話全圖,果實覺醒卡庫被索隆壓制后,被斯圖西輕松弄暈
- 海賊王1072話情報:搞笑,貝加龐克變成小孩,暴君熊攀爬紅土大陸
- 【世界聚看點】北京17家公園春節61項活動時間地點攻略
- 春節團圓消費報告:合家歡場景消費爆發
- 環球關注:河南一企業年終獎堆成錢山 網友:被大陣仗驚掉下巴
- 國家移民管理局:春節假期預計出入境日均60萬 天天視點
- 網易咖啡廳推出飲品“暴雪綠茶” 訂單十分火爆 全球時訊
- 天天播報:春節期間全國嚴查酒駕醉駕 公安部:謹防藥駕
- 天天快播:福州:坊巷里的中國年味
- 資訊:中消協發布春節消費提示:理性消費 注重安全
- 環球新資訊:重慶街頭巨型兔子燈被市民吐槽太丑 已經開始拆除
- 全國城市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至1%以內
- 壕!河南一企業年終獎堆成錢山 員工排隊成捆領取
- “元宇宙+教育”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今年北京無人駕駛范圍將擴至500平方公里|當前消息
- 如何確保水質提升不反彈?生態環境廳:加快推進“三水共治”
- 張家口機場:提前謀劃,做好滑雪游客運輸保障
- 觀天下!雙順差!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 當前信息:郭德綱50歲生日,岳云鵬孟鶴堂張九齡等德云社成員集體發文慶生
- 年終了,豪門也都在沖kpi嗎
- 【壁紙】明日香祝各位新春快樂!兔年大吉!
- 【渣翻】なまず老師的孤獨搖滾同人?
- 焦點精選!孤獨搖滾為什么是神(一刷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