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北京法院啃“硬骨頭”,打通司法鑒定中的“堵點”

      發稿時間:2023-01-13 22:11:42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張蕾 通訊員 劉瑾

      “沒想到親兄弟竟然都不認可父母留下的遺囑,非要做什么筆跡鑒定,往返機構好多次,鑒定人卻說準備的鑒定材料還不夠充分……”因繼承糾紛鬧上法庭的一家老小為此發愁。“打官司最怕鑒定,費時、費力、費事,最主要的是一旦遇到這些法律之外的專業性問題我就成了‘門外漢’。”不光是老百姓,就連到律師王楠以前一提到司法鑒定都面露難色。

      為了疏通委托司法鑒定中的“堵點”,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這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北京法院花大力氣啃“硬骨頭”,率先在全國法院系統發布委托司法鑒定規范指引,讓老百姓從訴訟中的“小白”到遇到專業問題可以“秒懂”;主動應對因疫情防控帶來的現場查體和勘驗難題,及時高效開展“云鑒定”,讓當事人足不出戶解決“煩心事”;積極探索“訴前鑒定”,讓人民群眾“無訟”便可化解多年糾紛,使各界人士實實在在感受到北京法院利民惠民的“強大決心”,令廣大群眾真真切切享受到創新舉措帶來的“司法紅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委托鑒定“工具書”讓當事人“有章可循”提申請

      “由于鑒定評估專業性強、法律法規缺乏可操作層面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因不具備專業知識,所申請的鑒定事項往往五花八門,法院委托又沒有依據可以參考,造成鑒定機構收到委托后經常會因為當事人提交的鑒定材料不全、鑒定事項不明確而不得不中止鑒定或退回案件。”司法鑒定人王三義無奈地表示。

      司法鑒定是審判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準確適用法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由于鑒定工作專業性極強,通常涉及法院、機構、當事人等多方主體,法院委托難、機構退案多、鑒定周期長、當事人往返跑等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成為訴訟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

      如何讓司法鑒定更加規范有序、便捷高效,以進一步縮短鑒定周期,提升審判質效,讓當事人的煩心事、鬧心事和揪心事變為舒心事、安心事和暖心事,成為北京高院黨組要下大氣力解決的一件實事項目。

      為此,近兩年北京高院主動邀請市司法局和相關行業協會深入探討,精心籌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優勢,編寫統一申請、委托和受理尺度的規范化指引,分兩批向社會發布了《委托鑒定評估規范指南》。

      《指南》緊緊圍繞百姓在人身損害、婚姻家庭、合同類糾紛等訴訟中經常遇到的法醫臨床、文件手印、房地產、資產和建設工程等五大類鑒定事項,57小項司法鑒定類別,95%以上的委托案件,通過明確具體含義、技術標準、材料要求等內容,指引當事人知曉鑒定申請如何提起、委托事項如何確定、鑒定材料如何準備等關鍵信息,為訴訟群眾制作了一本條目清晰、操作性強的委托鑒定“工具書”,有效解決了司法鑒定耗時長、成本高等問題,從而打通委托鑒定“全鏈條”,實現多環節“無縫銜接”,嚴格防止“程序空轉”,極大促進了審判工作提質增效,進一步促進了首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北京法院發布的《指南》真是一場‘及時雨’,有效填補了國內空白,我第一時間就收藏到手機里,平時辦案這可是‘隨身寶’!”代理律師王楠閱讀后贊不絕口,“不僅手機查閱方便,我去法院立案時,在順義法院訴訟服務大廳看到電子屏幕展示《指南》,提供貼心的鑒定評估指引,節約了當事人成本,真正把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落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全國人大代表齊玫表示:“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針對訴訟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注重橫向聯合,加強協作配合,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發布的《指南》在全國范圍尚屬首次,成功打造了司法鑒定的‘北京樣板’”。

      “北京高院匯聚鑒定評估共同體中的多方力量相繼發布兩批《指南》,將群眾的‘問題清單’變成讓人民滿意的‘司法答卷’,正是優化營商環境,踐行司法為民的生動體現。”北京市人大代表、律師協會副會長馬慧娟評價。

      《指南》發布后,北京法院委托司法鑒定案件累計22603件,法院審查平均周期從原來的31.5日縮短至12.8日,委托成功率由71.3%增至91.8%,同比提高20余個百分點,顯著提升了辦案效率;鑒定人審查受理時間也由平均6.5日縮短至2.6日,一次性審查通過比例顯著提升。

      “云鑒定”讓百姓企業“足不出戶”打官司

      張先生的公司租用了酒店地下室用作倉庫,后因酒店起火造成了財產損失,為此訴至海淀法院。審理階段,原告提出物品損失的評估申請。然而恰逢疫情來襲,員工居家辦公,加之現場物品雜多,鑒定工作面臨著停滯的可能。“法官,按照現在疫情防控要求,我們申請鑒定的案子還能現場勘驗嗎?”該公司負責人張先生心急如焚地詢問。

      “您放心,我們已經協調了專業機構,會及時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在雙方見證下對物品逐一進行登記造冊。”海淀法院訴服辦石曉倩法官回答自信有力,緩解了張先生的焦慮。

      在海淀法院的精心組織下,被告打開倉庫,原告足不出戶,僅用1.5個工作日就通過“云鑒定”的方式完成了全部現場清點工作。幾天后,當海淀法院通過線上方式及時將評

      估報告發送原告時,張先生感慨:“沒想到法院疫情期間‘不打烊’,把企業紓困解難放心上!”

      2022年,在北京高院指導下,海淀法院在全流程線上“規范審查-簽收材料-確定機構-辦理委托-節點管理-收取文書”的基礎上,不斷深化鑒定管理人機制,探索并規范各類“云鑒定”方式,疫情期間大展身手。以海淀法院為例,2022年共成功組織了103次各類型“云鑒定”,在疫情期間不僅有效避免了人員聚集,更嚴格控制了鑒定程序的整體用時。

      “訴前鑒定”讓人民群眾“提速降費”定紛爭

      2022年3月,閆某受王某雇傭負責農村二層房屋砌磚工作,在搬運磚包過程中因磚包突然坍塌,閆某從一層房頂摔下受傷。此后因雙方對賠償金額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閆某一紙訴狀將雇主告到法院,并提出傷殘等級鑒定。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閆某意外受傷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急需獲得賠償以解燃眉之急。

      “鑒定這么復雜,到底需要提交什么鑒定材料啊?”正當閆某一籌莫展時,平谷法院立案法官遞上的一本《指南》讓他眼前一亮。就這樣,在專職鑒定調解團隊的全面指導、高效委托、快速啟動和有力協調下,閆某僅在15天內便收到了專業機構出具的司法鑒定意見書。調解員依據這份有力的證據,積極說服雇主進行賠償,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并當庭履行。

      近兩年,北京多家法院積極探索訴前鑒定機制,將司法鑒定與多元調解工作深度融合。2022年,平谷法院共啟動訴前鑒定案件232件,鑒定評估周期提速約21%,近30%的案件在訴前得以實質化解,切實讓涉及司法鑒定的案件“難度降下來、速度快起來、費用省下來”,讓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雙玉說:“訴訟服務無止境,司法為民無終點。北京法院將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解決訴訟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切入點,以破解審判實踐中的‘硬骨頭’為突破點,以構建多方聯動、深度融合‘新模式’為著力點,形成管根本、利長遠的常態長效機制,為首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保障。”

      標簽: 司法鑒定 海淀法院 鑒定評估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生活晚報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