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熱消息:跨越1666米水面!世界最高海中大橋主纜完成架設

      發稿時間:2022-09-23 18:52:45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豐家衛 通訊員 張政 李冕


      (資料圖)

      一橋飛架,跨越伶仃。9月23日,隨著最后一根主纜索股的架設,由中交二航局參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主纜全部架設完成。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長約24公里。伶仃洋大橋是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懸索橋,主塔高270米, 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也是世界最高海中大橋。

      主纜是懸索橋的主要受力構件,有著懸索橋“生命線”之稱。伶仃洋大橋共有2根主纜,每根主纜最大纜力10萬余噸,從東、西兩座主塔上方一躍而過,跨越1666米寬闊水面,兩端分別錨固在東、西兩個巨型錨碇中。

      伶仃洋大橋單根主纜由199根索股組成,每根索股由127絲、直徑6毫米的中國自主研發2060兆帕鍍鋅鋁鋼絲組成,這也是目前國內強度等級最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伶仃洋大橋高強鋼絲不但有利于降低主纜用鋼量、減小風阻,實現節能減排,還增強了抗腐蝕性,是繼南沙大橋1960兆帕主纜鋼絲后又一升級突破。

      主纜的每根索股長約3000米、重約85噸,單根主纜重達1.7萬噸。兩根主纜鋼絲總長度加起來能夠環繞地球4圈。成橋階段每根主纜的最大纜力超10萬噸,相當于能同時承受三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要將每根總重達到1.7萬噸的主纜搬至270米高空并非易事。為減少索股牽引對鋼絲造成的摩擦,并分散鋼絲重量使貓道均勻受力,必須借助貓道上的托架完成。施工地處珠江入海口,天氣變幻莫測,承載著鋼絲重量的托架容易因位置偏移而變形甚至損壞,主纜索股位置也隨之偏移無法保持水平。項目團隊建立架設專班,專人負責每隔三天對托架進行調整,確保了托架穩固狀態。

      “全橋第一根索股牽引成功并完成線型、高程測定后,接下來每根索股都要以它為基準進行牽引調位。”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項目測量隊隊長羅友華說:“但后續索股架設中,海上大風導致索股搖晃無法精確測量,我們通過主纜‘U’型保持器和索股抑振裝置解決了風的影響,但日夜溫差較大,白天架完的索股因降溫不均,變形不一致,夜間調索出現了索股上下交錯,影響了效率精度。”

      為此,項目部采用了超長索股無人跟隨架設技術,對索股進行遠程監控,節約了人力又降低了風險。針對架設后的測量問題,自主研發智能標靶等設備,對施工關鍵數據實時傳輸,顯著提升大跨徑懸索橋主纜架設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經過對每根鋼絲位置和氣溫反復測量,項目團隊把握住主纜鋼絲變化規律,將精準度控制在5毫米內,同時采用“白天牽引、夜間調索”雙向施工模式,高峰期每天完成單幅4根主纜索股的牽引。

      深中通道是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之后,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動脈,建成后將有力推進珠三角經濟、交通一體化及轉型升級,成為聯系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直聯通道,屆時從深圳到中山車程將由原來的2小時縮減至20分鐘。

      大橋主纜架設完成后,將進行主纜纏絲、緊纜、吊索安裝等作業,為后續大橋上部結構鋼箱梁安裝做準備。

      標簽: 中交二航局 南沙大橋 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