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播報:20年技術積累,為空間站筑起空間碎片“防護鎧甲”

      發稿時間:2022-09-17 18:58:07 來源: 北京日報


      【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鄭世貴 范晶巖

      從天和核心艙順利入軌至今,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安全運行一年多,經受住了惡劣空間環境的嚴峻考驗,保障了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成功完成多項任務。這背后,少不了一套固若金湯的“防護鎧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空間碎片防護設計團隊用20年的技術積累,為空間站長期在軌安全運行提供強大的空間碎片防護能力。

      宇宙無垠,但空間軌道資源并不是無限的。最具應用價值的地球軌道主要集中在2000公里以下的軌道區域,但這里也是空間碎片的“集散地”。早在2002年,五院就開始組建空間碎片團隊,在人員、資料缺乏的情況下,短短幾年時間就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相關課題的研究,突破了多項數學建模、編程語言開發、編程算法推演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了“空間碎片風險評估與防護設計軟件”,達到國際同類軟件的先進水平。

      在“天宮一號”空間碎片評估及防護設計工作中,團隊就充分利用艙外原有的輻射器作為防護板,在只增加了支撐柱重量情況下,把艙體防護能力提高了3倍多,并且通過把輻射器管路更改為內藏式設計,顯著減小了輻射器管路的單點失效概率。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作為我國首個空間碎片防護設計的航天器,在軌四年半的時間里經受住了空間碎片環境的考驗,我國空間碎片防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空間站有更長的在軌時間、更大的組裝規模、更苛刻的防護需求。團隊首先攻克材料關,獨辟蹊徑提出了“基于沖擊壓力的防護材料評估方法”,簡單有效地從幾十種復合材料中,篩選出了具有防護潛力的兩種材料。再又通過數百次數值仿真計算和試驗,掌握了復合材料重量和位置等參數對防護性能的影響規律。后續,設計師可以根據需求輕松設計出最優性能的防護結構。

      目前,先進防護結構已成功應用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我國空間站防護結構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標簽: 防護設計 復合材料 技術積累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