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全球觀速訊丨科技館里的科學課開講,楊利偉帶領孩子們“遨游”太空

      發稿時間:2022-09-15 20:13:47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牛偉坤 程功

      “同學們好!非常高興來到這里和你們一起學習。”15日,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同上一堂科學課”主題活動啟動,秋季學期“科技館里的科學課”開講。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楊利偉來到中國科技館,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各地科技館的孩子們帶來一場生動的航天主題科普課程。

      “飛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自古以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敦煌飛天等許多動人的傳說廣為流傳。”楊利偉從航天的歷史講起。他介紹,中國人不僅發明了火藥和火箭,也是第一個試圖用火箭飛天的民族。早在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就被確定下來。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其中前兩批航天員主要來自空軍飛行員隊伍,第三批航天員的來源則更為廣泛,不僅有駕駛員,還有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我相信,未來有一天,你們中間也一定會有人加入航天員隊伍中來。” 科學課上,楊利偉還分享了航天員訓練的艱辛。

      “我們現在看到,航天員在天上可以自如地行動,背后其實經過了大量的訓練。”楊利偉從自己的經歷說起,超重耐力適應性訓練要求過載要達到8個G, “8個G是什么意思,就相當于8個自己壓在身上。”楊利偉打了個比方,“訓練的時候,臉都是會變形的,眼淚也會不由自主往下流。”中性浮力水槽訓練后,很多航天員吃飯時都拿不起筷子。“雖然航天員是一份高風險的職業,但是我很榮幸自己的夢想能與祖國的需要相重疊,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在太空中是否有時差?載人航天工程對普通人生活有什么影響?能不能發明一個產生重力的機器?……楊利偉還與各地的孩子們互動交流,通俗易懂又不乏趣味的解答贏得一陣陣掌聲。

      科技館表示,該活動為本學期“科技館里的科學課”院士科學人文課首場活動。 未來,該館將與更多的科學家、科技教師一起,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

      標簽: 載人航天 北京日報 生活有什么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