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實時:媯水河濕地首現黑臉琵鷺,北京試點應用AI識別裝備監測鳥類

      發稿時間:2022-09-06 20:13:13 來源: 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天淇 通訊員 許睿

      水環境改善引來更多鳥類

      據了解,黑臉琵鷺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中,等級被標注為“瀕危”,是北京地區極其罕見的過境鳥。資料顯示,根據2019年1月的全球同步調查結果,黑臉琵鷺的越冬種群數量僅有4463只,IUCN評估的成鳥數量僅為2250只。黑臉琵鷺屬長距離遷徙候鳥,繁殖地十分狹窄,遷徙途中會經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偶爾也在內陸省份出現。

      此次拍攝到黑臉琵鷺的官廳水庫媯水河濕地,位于延慶城區西側,總面積19公頃,為復合潛流濕地。主要通過喬木、灌木、水生植物根系凈化及濾料凈化等,對媯水河上游來水實施凈化,改善媯水河入庫水質,能實現出水水質達到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河道)Ⅲ類標準限值,年凈化水量為730萬立方米。

      在媯水河濕地入庫口的凈化區,水干凈、透亮,香蒲、蘆葦、荷葉間隔種植,繁茂蓬勃。“過去這兒是一片植被稀疏的灘涂,自今年6月濕地通水試運行以來,隨著水量增加和水質改善,區域內綜合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來此駐足繁衍的鳥類種類和數量都大大增加了。”媯水河庫岸管理所所長楊壘介紹,濕地廣闊的水面和豐茂的水生植被給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劉波介紹,這套裝備受自然條件影響小,對人力的依賴度低,準確度高,拍攝影像的即時性也強。配置的超高清攝像頭、太陽能電池板等硬件系統,具有低功耗等優點,可實現多種通訊模式,確保數據無死角傳輸。“尤其適用于沒有市電、沒有光纖的野外環境,在陰雨條件下能夠連續運行長達72小時以上。”劉波說。

      已建立鳥類基礎數據庫

      此外,本市水務部門還將對鳥類智能監測的經驗加以推廣利用,探索浮游動物、浮游植物、魚類的智能監測系統研發,逐步建立健全水生態健康監測、評價、反饋、修復、評估閉環體系。

      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標簽: 黑臉琵鷺 北京日報 沿海地區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