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資訊:傳統京劇《狀元譜》精彩再現吉祥大戲院

      發稿時間:2022-08-29 18:12:47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夏源

      近來翻閱《周信芳日記》,深感一代京劇大師周信芳先生之心思縝密、腹笥淵博,尤其在上海“孤島時期”對京劇藝術堅守之不易,其上演場次之頻繁,演出劇目之豐富令人驚訝,在1940年2月9日,他日戲安排了《火牛陣》《黃鶴樓》,夜戲則安排了全部《龍鳳呈祥》(前喬玄,后魯肅)、《路遙知馬力》,年近半百的周信芳對這樣高強度的演出應付裕如,可見“麒老牌”這塊金字招牌并非浪得虛名。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的發展,當下京劇藝術的演出市場和生存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樣有一群青年人像當年的周信芳先生一樣為京劇藝術而堅守。


      (相關資料圖)

      筆者近期關注了北京京劇院優秀老生演員譚筱羽2022年上半年來的檔期安排,她上演了《臨江會》《桑園會》《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游龍戲鳳》《過巴州·取成都》《烏盆記》等一大批傳統劇目,在當前演出市場逐漸回溫的大背景下,能有如此成績,實屬不易。8月21日晚,她又與優秀青年小生演員周曉盟在吉祥大戲院聯袂上演了傳統經典劇目《狀元譜》,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狀元譜》劇照 譚筱羽飾演陳伯愚、周曉盟飾演陳大官 攝影 孫覺非

      數典念祖 集腋成裘

      譚筱羽作為“伶界大王”譚鑫培的五世孫女,長期以來對其祖上所留下的藝術遺產和創新精神頗為珍視,因此近年來上演了《四郎探母》《楊家將》《紅鬃烈馬》《龍鳳閣》等大量譚、余一脈的傳統劇目,同時她挖掘了一批老生行當的基礎劇目及其他流派的代表劇目,如《鳳鳴關》《天水關》《過巴州》《取成都》等,以拓寬自己的戲路,提升自身的表演,沿襲了其先祖譚鑫培博采眾長、不拘一格的藝術理念。

      作為一名合格的京劇老生演員,其劇目體系必然是多元的,譚派老生更是如此,唱工戲、做工戲、靠把戲各門都不可偏廢,因此,譚筱羽從藝術成長的長遠角度考慮,各類劇目齊頭并進。梨園界素有“閑時置,急時用”的諺語,強調演員必須注重平時的積累,而譚筱羽的日常生活除了排戲、演戲之外,就是學戲了。目前,她仍在堅持隨張慶良、黃世驤、王展云等名家前輩學戲,不斷充實自己的藝術空間。1890年,譚筱羽的先祖譚鑫培被選入升平署,從當時他的承應戲劇目上看,共計58出老生戲。譚筱羽看到這58出戲的名字時,突然感到一種壓力,前人就是一座高山,她的傳承京劇藝術之路必定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她已抱定“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決心。

      《狀元譜》早年是張勝奎的拿手戲,后來譚鑫培以及同時期的孫菊仙、汪桂芬皆擅演,譚鑫培曾同名小生王楞仙合演于內廷,直到1916年譚鑫培還與陸杏林、謝寶云在第一舞臺上演此戲。此后的余叔巖、程繼先,李少春、葉盛蘭都十分珍視這出《狀元譜》。如今譚筱羽不僅繼承了這出承載過其祖先榮耀的劇目,她還要盡可能地把那些逐漸淡出觀眾視野的傳統戲,一出一出地撿回來,賦予它們新的生命。這些塵封的老戲時刻提醒她不要忘記祖先曾經走過的路,也將見證她未來所走的路。

      應節合度 打動人心

      《狀元譜》一戲講述富紳陳伯愚素日行善,奈何老而無子,原指望教養胞侄陳大官成人,不想大官不習正道,與其分家另過,終淪為乞丐。正當陳伯愚開倉放賑時,大官前來領賑。伯愚見此玷辱門楣之子,將其痛打。正值清明佳節,伯愚夫妻到祖塋祭奠,巧遇大官上墳,伯愚見其尚存天良,好言撫慰,認為己子。大官從此痛改前非,發憤攻書,得中狀元。早年通常只演陳伯愚痛打陳大官,叔侄墳前合好兩部分情節,故稱《打侄上墳》。此戲“打侄”框架與昆曲《繡襦記》“打子”相似,“上墳”情節又以元雜劇《散家財天賜老生兒》為藍本。從情節上看,《狀元譜》生動地講述了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蘊含了濃厚的儒家文化底色,對當下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三觀,健康地成長,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教育意義。

      本次譚筱羽、周曉盟上演的《狀元譜》,情節完整、表演生動。譚筱羽自始至終很好地表現了一位飽讀詩書、積德行善、嚴于家教的員外形象,文人氣息濃郁。同時能夠隨著劇情的發展,通過唱、念、做等一系列藝術手段,準確地展現出人物的情感脈絡。例如陳伯愚在接待張公道一家時,譚筱羽體現地十分沉穩大度,一派樂善好施的姿態,當張公道一家離開后,陳伯愚問家院陳智,張公道帶領誰家的孩兒前來冒領糧米,這一點譚筱羽也很好地體現出了陳伯愚為人老練通達的一面。面對張公道多子多福的好造化,陳智歸結為“其祖上陰功積下來的”的時候,這是全劇第一次戳中了陳伯愚的痛點,深深地刺激到了他的神經,譚筱羽在處理“張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這段【西皮三眼】時,以譚、余為準繩,利用中鋒嗓子很好地體現出了陳伯愚的頹唐之狀,尤其在處理第三句“為兒女我也曾朝山拜廟”的“我也曾”三字時,有空靈之感。在“打侄”一場,譚筱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情緒變化,整場起伏有致、一氣呵成。陳大官初進家門,陳伯愚看書消遣時與其隨話搭話的淡然,突然見到陳大官窘狀時的驚詫,得知陳大官失卻功名、揮霍家財原委后痛打不肖子的憤怒,譚筱羽都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出來,尤其是痛責陳大官的那一大段念白情緒飽滿、感人至深。最后吩咐陳智轟趕陳大官的身段也是氣貫全身、遒勁迅疾,很好地表現了陳伯愚悲憤交加、失望至極的內心。再次上場時,陳伯愚的怒氣已消,見陳大官已走,對侄兒的憐愛之心又油然而生。譚鑫培曾和王瑤卿談起其表演心得:上臺唱戲一步也別松,上臺之后要全神貫注,去誰是誰。縱觀這一整場戲,譚筱羽達到了譚鑫培所要求的狀態,表演酣暢淋漓,充分進入了人物。

      譚筱羽飾演陳伯愚 攝影 孫覺非

      周曉盟飾演陳大官 攝影 孫覺非

      這出《狀元譜》是老生、小生合作的對兒戲,老生和小生必須達到功力悉敵的狀態,才能使戲劇沖突高潮迭起。譚筱羽的精彩表演離不開其合作伙伴優秀青年小生演員周曉盟的配合。周曉盟此戲得自姜派小生名家于萬增的親授,表演細膩傳神。從陳大官的第一個上場,就抓住了人物的魂,領住了觀眾的神,書卷氣、窮酸氣兼而有之,掌握了窮生戲的要領。陳智拉其進門時的單腿跪地蹉步如激流催浪。進門時的饑寒心虛之狀,通過邁門檻時左腿哆嗦體現得惟妙惟肖。陳伯愚執棍打侄時,周曉盟同譚筱羽配合得嚴絲合縫,譚筱羽起云手范兒掄棍時,周曉盟同時起“屁股坐子”的范兒,坐地上時正好棍子打下,周曉盟連續三個“屁股坐子”極為流暢、自然,最后雙手抓住棍子,跪地求饒,凄慘之狀頓生。在陳大官得到贈銀后倉惶下場時,周曉盟將掉銀子、拾銀子、褪鞋、拾鞋、單腿后退套鞋,這一套身段做得逼真巧妙,使觀眾有目不暇接之感。陳大官上墳時同看墳人朱燦的插科打諢,風趣之中盡顯世態炎涼,被朱燦強拉去見陳伯愚時摔的吊毛靈巧自然。“赴考”時的一段小生【西皮原板】唱腔華麗挺拔。此戲中安人、陳智、張公道、朱燦雖然是配角,但都起著重要的關聯、渲染作用。例如陳智這一角色當年賈洪林演來就十分出色,打侄一場的神情配合細致精到,所得彩聲幾乎壓過其師譚鑫培。總之這出《狀元譜》通過全場演員的配合,很好地體現出了京劇做工戲的特點,將生活中的動作語匯進行高度提煉、美化,使其既凝聚了生活的真實,又綻放了藝術的美感。

      以人保戲 常演常新

      余叔巖認為《狀元譜》這類戲,演員不到四十五歲最好不要演,必須有了豐富的舞臺實踐和生活閱歷之后,才能演出其深層次的內容。當然余叔巖所說的是一種理想化狀態,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出戲的難度之大,全劇通篇沒有大段成套的唱腔、沒有激烈火熾的開打,難就難在對于人物性格的拿捏和文戲技巧的使用,年輕的主演們都在努力地去揣摩、去體現,思考如何將情、理、技三者有機統一。

      這場《狀元譜》是譚筱羽同周曉盟的第二次合作演出,相比第一次演出,二人在細節上的打磨更為精致,例如打侄時二人的默契程度都較第一次有很大提升。二人在扮相上也有所調整提高,譚筱羽這次前半出身著一身寶藍色云紋鶴團大緞員外帔,一派富貴氣象。周曉盟的扮相遵循傳統,陳大官不化妝,清水臉,勒頭月亮門較低,而且腰間所系絳子恢復了傳統樣式,體現出了陳大官落魄、窮困之狀。可見演員們之用心,每次都在細微之處進行調整,完善著這出戲的品質。

      《狀元譜》劇照 譚筱羽飾演陳伯愚、周曉盟飾演陳大官 攝影 孫覺非

      現在很多青年京劇演員不太喜歡演《狀元譜》這類戲,覺得出力不討好,容易掉到涼水盆里,屬于“人保戲”的戲,他們更多地會選擇《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這類所謂“戲保人”的戲,認為這種戲容易出舞臺效果。其實任何戲都是“戲在人為”,沒有什么所謂“戲保人”的戲,任何戲歸根結底都需要演員運用高超的技藝去展現,沒有過硬的演唱藝術、精湛的表演藝術、脫俗的審美格調,任何戲都是無法駕馭的。因此譚筱羽、周曉盟這種敢于挑戰冷門戲的精神就顯得更加可貴,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不懈,我相信他們到了四十五歲時,就會把這類戲演得更好!這些也將是他們今后創新道路上最堅實的基礎。

      從現場觀眾的掌聲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狀元譜》這樣一出傳統家庭倫理戲的接受和對這樣一群青年演員表演的認可,一出好戲必然是將藝術上的娛人耳目同思想上的潤人心田巧妙、含蓄結合,那大團圓的尾聲仿佛是一陣陣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鐘聲久久回蕩在劇場上空。

      標簽: 紅鬃烈馬 四郎探母 傳統劇目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