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五柳七
“李天然下了車才看見大門上頭有塊橫匾‘順天府’。門兩旁白區黑字兩個布條兒,一個‘烤’,一個‘涮’,給上頭煤氣燈一照,刺眼極了。他們邁進了大門。有兩個小伙計上來招呼,領著二人穿過了前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是個兩進四合院,內院上頭還搭著棚。北房有個二樓。院子當中立著一個半人高的大火盆,上頭架著鐵炙子,縫中不時冒出一縷縷煙。火爐子旁邊有兩條長板凳和一堆松柴。……
他帶羅便丞下了院子,站在火盆那兒,教他先用大筷子把蔥絲和香菜放在炙子上墊底,再把羊肉撥到上頭,翻了翻,六七成熟,再把碗里的汁兒往上一澆,再又撥弄了兩下。烤得肉‘嗞嗞’冒著煙。李天然一下子全撈進了碗,一只腳踩在板凳上,另一只立在地上,‘來,吃吧!’
羅便丞也學他樣,把只腳踩在板凳上。
第二趟他們拿進了屋。一口肉,一口白干兒。”
作家張北海日前故去,在小說《俠隱》中,他回望了一個隱去的老北平。這家“順天府”烤肉館是小說中的重要場所,對于烤肉這般老北京生活的描寫,如昨日再現,生動而細膩。
《俠隱》里說立秋,“這是北平最好的時候,過了中秋,可就不能這么院里坐了……”
老北京烤肉
“立秋時節競添膘,爆涮何如自烤高。笑我菜園無可踏,故應瘦損沈郎腰。”這首《舊京秋詞》的作者,叫夏仁虎,號枝巢子,做過清朝的御史,民國的政要,寫《城南舊事》的林海音,是他的兒媳婦。老北京人吃羊肉,主要是爆烤涮,夏仁虎在詩后自注,還是烤肉最香。
有趣的是,夏根本就不吃羊肉,為什么還要以“自烤”為高?探求原因,恰因為在美拉德反應的誘人香氣外,最可留戀的是老北京人隱在其中的那股子“神氣”。
自己動刀 壞了規矩
《論語》中有“割不正不食”。怎么叫割正?有說是要把烤肉切得方正,有說是切割牲肉的部位都有嚴格的刀數規定。總之,孔子認為吃烤肉要守規矩。
古時負責割肉的,叫宰臣,或叫庖人。食客一般不自己動手,自己動刀子,那叫越俎代庖。
南朝齊時,劉琎擔任武陵王劉曄的參軍,“(劉)曄與僚佐飲,自割鵝炙。琎曰:應刃落俎,膳夫之事,殿下親執鸞刀,下官未敢安席。因起請退。”
有規矩,就有破壞規矩的。漢代有食“伏羊”習俗,《漢書》載,某年的三伏天,漢武帝下詔賜肉,可是負責割肉的大官丞天黑了還不來,東方朔于是拔劍割肉,揣著羊肉回家給老婆了。漢武帝責問他為何“不待詔”?東方朔回答說:拔劍割肉是“壯”,只割了一小塊是“廉”,拿回家給老婆是“仁”,雖然無禮,但也無罪。(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于是東方朔又受賜“酒一石,肉百斤,歸遺細君”。
魏晉之時,烤肉方式有了轉變,以“貊炙”為食尚。《搜神記》載:“胡床、貊盤,翟之器也。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太始以來,中國尚之。”
所謂貊炙,即“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為也”(《釋名》),因此貊炙一是要整體烤炙,二是要自己動手割。《山海經》中有貊國,靠近燕地,后齊桓公時曾伐山戎、敗胡貊,貊族可能遷往東北。韓國至今仍保留“貊炙”一詞,視為韓國烤肉的源起。
是真名士自風流
蘇軾詩曰“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渾”,這種自烤自割的方法,被視為狀若羌渾的野蠻吃相。
恰恰這樣的“胡吃”法,成為武勇的表現。東漢時名將竇固,曾大破北匈奴,威震西域,《后漢書》稱“在邊數年,羌胡服其恩信”。羌胡信服竇固,一大原因是烤肉能吃到一塊去。“羌胡見客,炙肉未熟,人人長跪前割之,血流指間,進之于(竇)固,固輒啖之,不穢賤之,是以愛之如父母也。”(見《東觀記》)
關云長刮骨療毒,人盡皆知。《三國演義》里,只說關羽“飲酒吃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卻省去一大細節——割炙。再看《三國志》,“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與此相對,《呂氏春秋》有一反證。齊國有兩個“好勇者”相遇,見了面斗酒斗肉,一人說:“姑求肉乎?”另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為?”于是抽刀相啖,至死而止。
炙肉自割,東方朔早已自詡為“壯舉”,可見并沒什么胡漢之別,切忌逞能就好。
明初才士宋濂曾寫《題花門將軍游宴圖》一詩,其中寫“熾炭炙肉泣流漿,革囊挏酒蒲萄香。駝蹄斜割勸客嘗,趙女如花二八強”,花門是唐人對回鶻的稱謂,“斜割”之語或對應的是孔夫子的“正割”吧。
《紅樓夢》有一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寶玉、湘云和平兒一起在蘆雪庵“燒鹿肉”,老婆兒們拿了鐵爐、鐵叉、鐵絲幪來,可見是烤鹿肉,三個人更是自己動手。黛玉笑話他們是“一群花子”,湘云懟了回去:“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
(清)《紅樓夢賦圖冊》繪蘆雪庵烤鹿
湘云一語“是真名士自風流”,可稱女中英豪。
舊時烤肉重“野趣”
老先生們回憶烤肉,最重野趣,這是老北京范兒的“芭比Q”。金受申先生就說,烤肉是登臨樂事,在鬧市就覺得風趣差了。京西青龍橋紅山口,可以南望昆明湖玉泉山,北望畫眉山下一帶秋野,金受申先生因其兄住在此處,每年必要去烤肉一兩次,“真是不可多得的福氣”。
齊如山先生推薦香山:“香山,三面環山,中又多樹,西北風不能侵入,冬天頗暖,本為皇帝避寒之處。故其中之宮殿,有幾處如棲月崖、唳霜墀等,都是寒景的名字。據太監及內務府人相傳,乾隆皇帝到此,總要吃烤羊肉。”據統計乾隆去過76次香山。
白鐵錚先生在《老北平的故古典兒》一書中說,吃烤肉的頂好去處,還有“宣武門外的南下洼子,窯臺兒陶然亭的烤肉也很出名。那地方還有賽二爺墓、鸚鵡冢供人憑吊”。老北京交通不便,白先生和友人們一起騎車去西山烤肉,回城晚了,又趕上大雨,道路泥濘,寸步難行,幸好遇到一把兒駝隊(七只駱駝,拴成一串,叫一把兒),連人帶車進了駱駝的邊筐里,馱回了平則門。
清人吳本泰寫“有花如雪,非棹莫尋”,以雪喻蘆花。《紅樓夢》里探春曾相邀寶玉“棹雪而來”,說的同樣是去蘆雪庵。明代吃烤肉,真有“棹雪”的吃法。
清華園有“京師第一名園”之稱,此園是外戚武清侯的私園,“穿沼壘石,費億萬緡,勝甲都下”(《北游錄》)。《人海記》中記:“雪后,聯木為水船,上施軒幕圍壚其中,引觴割炙。以一二十人挽船走冰上若飛,視雪如銀浪,放乎中流,令人襟袂凌越,未知瑤池玉宇又何如爾。”
北京羊肉為什么不膻?
金庸小說里,大俠多愛燒烤。石破天烤過豬,狄云烤過鷹,楊過和虛竹烤過鹿,張無忌他媽殷素素烤過熊……
黃蓉在明霞島烤過野羊,洪七公在上面撒了泡尿,騙歐陽鋒叔侄吃了,“只道野羊自有臊氣,竟然毫不知覺,還贊黃蓉烤羊手段高明,居然略有咸味。”想來洪七公因是受了內傷,壞了經脈,所以內火很盛。否則以他內功之深厚,五臟廟自該清凈,不至于讓歐陽鋒吃出臊氣。
吃烤肉,第一位的是要肉好。老北京人吃羊肉,偏愛吃綿羊,不吃山羊。
一般說北京羊,分為北口羊和西口羊,鄧云鄉先生在《云鄉話食》說,還有一條東口外的來路。“北京當地雖養羊,但總的來說還是外來的。來路有三條:一條西口外,即居庸關、張家口之外的蒙古草原,以張家口為集中地。再一條東口外,即古北口之外,原熱河以及東北等地,以承德為集中地。另一條從太行山脈來的,以易州、保定為集中地。其中以西口的大肥綿羊為最好。”
北京的羊為何好吃?楊絳先生的父親楊蔭杭曾著文談及:“北平的羊肉又嫩又香又甜,據說是青草羊,其實還不是同別的地方一樣。又有人說無論什么地方的羊,一走進北平的城圈,飲過北平的水,肉立刻變嫩,并且不膻。”
1947年《大地周報》上題為《北平的羊肉經》的文章,說得有鼻子有眼兒:“北平之西北有一河名沙河,羊群產在張家口一帶,驅羊赴平之途中,須使之涉水渡河。據稱羊一飲沙河之水,則其肉不膻,他處無此沙河,故羊肉膻腥,使人欲嘔。”
這種說法難以找到科學依據,但也無可厚非。一方水土一方人,誰都會對生養的水土,有自豪和感恩。
到安兒胡同去
愛新覺羅·瀛生在《京城舊俗》一書中認為:“(老北京烤肉)是獵人出身的滿族人從關外帶到北京來的。現在燒豬和爐肉已絕,只有燒鴨子大走紅運。當年制此三種燒烤者是爐鋪。北京的爐鋪現已一家無存,大約是消失于四十年代。當年北京旗人吃燒烤專認爐鋪。”再如《隨園食單》所說“滿洲菜多燒煮(燒同烤),漢人菜多羹湯”,老北京的烤鴨或烤肉,都可算作“貊炙”遺風。
老北京烤肉
當年北京烤肉館,“除正陽樓外,又有烤肉宛、烤肉季、烤肉王三杰”(金受申語)。齊白石先生題字的“烤肉宛”,之前都是說“到安兒胡同吃烤肉”的。小說《四世同堂》里,瑞豐一聽到要去吃安兒胡同烤肉,“口中馬上有一大團饞涎往喉中流去,噎得他沒能說出話來。”
無論炮、烤、涮,均重刀工。鄧云鄉先生說:“羊肉片,不但要好肉,還要切工好。好羊肉剔骨之后,肥瘦大體分開,先破成手臂粗的長條,用布裹緊,切去肉頭,這時橫切面紅白相間,十分好看,然后順著這個切面,用一種特制的寬約二寸,長約一尺,又薄又快的刀片切成極薄的肉片,每十幾片疊著放在一個小盤中,謂之一盤,吃時以盤計。這種刀切不了多少時間就鈍了,所以大館子里幾個人切肉,邊上單有一磨刀人,在一旁不停地磨刀。”
食客無需自割了,故重在自烤。金受申先生在《北京通》中總結了“烤肉三法”:“有人先將肉在白水中洗過,確能洗出許多肉血來,再蘸作料,然后放在炙子上烤熟,就蒜瓣、糖蒜或整條黃瓜來吃。也有先蘸醬油作料,后在水中一涮的;也有先蘸作料烤熟再在水中一涮的;也有根本不用水碗,只蘸作料便烤的,實在考究起來,以第一第末兩法最為合適。”今天已省掉這般蘸料過水的自助流程了。
吃烤肉“神氣”什么?
老北京烤肉,有文吃和武吃之分。現今去烤肉季還可以吃法二選一。
曾有竹枝詞寫“濃煙重得涕潸潸,柴火光中照醉顏。盤滿生膻憑一炙,如斯嗜尚近夷蠻”,文吃就是店家代烤,而武吃則有一套邊烤邊吃的規定動作,不以蠻夷粗豪為憚。
烤肉宛的烤肉 TAKEFOTO供圖
夏仁虎《舊京瑣記》中,載有“武吃”的正確打開方式:“食肉亦有姿式,一足立地,一足踞小木幾,持箸燎肉,傍列酒樽,且炙且啖且飲,常見一人食肉,至三十余拌,拌各肉四兩,飲白酒至二十余瓶,瓶亦四兩,其量可驚也。”
鄭逸梅先生寫北洋軍閥楊士驤吃烤肉,照樣是“全武行”。一日行至前門某街,楊士驤途經烤羊肉館,肉香觸鼻,就拉著屬下一起進去大快朵頤。吃完剛出門,碰到同僚李京卿,隨即強拉著李京卿再進去吃,“李雖頻加贊美,然殊感坐立不安,楊據敗桌,坐敝凳,又復大嚼,其脫略形跡有如此。”
寫烤肉的回憶文章,所見最好的一篇當屬張恨水的《風檐嘗烤肉》:
那時你左腳站在地上,右腳踏在凳上,右手拿了長筷子在甑上烤肉,左手兩指夾了錫瓶嘴兒,向木架子上杯子里斟白干,一筷子熟肉送到口,接著舉杯抿上一口酒,那神氣就大了。“雖南面王無以易也!”
趣味還不止此,一個甑,同時可以圍了六七個人吃。大家全是過路人,誰也不認識誰。可是各人在甑上占一塊小地盤烤肉,有個默契的君子協定,互不侵犯。各烤各的,各吃各的。偶然交上一句話:“味兒不壞!”于是做個會心的微笑。
《俠隱》中說:“北平好像永遠是這個樣兒,永遠像是個上了點兒年紀的人,優哉游哉地過日子。”吃烤肉的時候,別忘了老北京人那“神氣”樣兒,也別忘了默契地說一句:味兒不壞!
- 衢州風華學校教師宋晴斬獲省級比賽一等獎
- 阿根廷隊將與阿聯酋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后前往卡塔爾
- 卡塔爾世界杯各隊大名單全出爐 我們總結了5個“最”
- 世界消息!北京唯一“五線換乘”樞紐!麗澤城市航站樓交通樞紐獲批
- 全球新動態:美國今年流感季已致1300人死亡 專家呼吁民眾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 天天快播:世界首個唾液孕檢試劑盒即將上市
- 天天滾動:今年以來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45項 創歷史新高
- 熱點聚焦:北京朝陽:繼續增加核酸檢測點位和通道,優化點位布局
- 美國登月火箭終于發射升空 執行“阿耳忒彌斯1號”任務
- 看熱訊:10月民航客運數據發布 ?主要運營指標同比下滑
- 世界熱資訊!綠色菜單引領餐廳低碳消費新風尚
- 燕麥奶不等于燕麥加牛奶
- 四川省總工會職工心理健康服務活動走進遂寧
- 今日關注:北京新增感染者中,147例為隔離觀察人員,涉及13區
- 全球播報:貴州大方:非遺傳人高光友獲“貴州工匠”稱號
- 世界通訊!用包裹著火焰的詩句,撫平時光的皺紋|“娜夜詩選”首發
- 2000千克是多少噸?1噸等于多少磅?
- 含“相接”的成語有哪些?人山人海出自哪里?
- 描寫潮水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悶雷滾動近義詞都在這兒!
- 中國最嚇人的一本古籍是什么?為什么現在中醫不學本草綱目?
- (V面日報11.15)彩虹醬哇、鈴宮鈴、阿薩獲漲粉、營收、人氣榜榜首
- 干燥劑怎么重復利用?與壓片型干燥劑類似的干燥劑有哪些?
- 世界微資訊!疫情午報|31省區市昨日新增1.9萬余例,詳情匯總
- 環球今日訊!國內旅游市場再迎利好 出行信心恢復仍需時間
- 焦點精選!2022“閱讀北京·十佳優讀空間”評選結果出爐
- 全球新資訊:衢江區“一庫一策”動態清零病險水庫
- 世界熱文:安化縣退休交警給村民送頭盔
- 每日熱文:?衢州“烏引”建設高速互聯“智能引水網”
- 速讀:黃山風景區探索"信用游" 能否成旅游業趨勢?
- WTA發布明年1至8月賽歷 澳網農歷春節期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