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公益 | 彩店 | 奇聞 | 速遞 | 前瞻 | 提點 | 網站相關 | 科技 | 熱點 |
      世界簡訊:大運河“遺產小道”發起者:用“遺產小道”連接大運河沿岸公園景觀

      發稿時間:2022-08-22 06:11:32 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梅


      【資料圖】

      近日,記者在大運河北京通州段“大運河遺產小道”第一個路碑處看到,通州段大運河遺產小道正在進行修繕。

      “這是一件好事。說明大運河京冀段旅游通航,給人們提了個醒,人們對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有了更高的認識。”大運河遺產小道的發起者、人民日報海外版《世界遺產》版主編齊欣對記者說。

      齊欣介紹,大運河遺產小道是指在大運河遺產范圍內逐步全線連通的體驗線路。它有三個特點,第一,位于大運河本體之內,或遵循歷史記載路線;第二,不破壞任何風貌,鼓勵利用現有設施進行連通;第三,使用電子地圖,可以定位遺產小道的具體方位。

      大運河遺產小道鼓勵在大運河國家公園建設中,各地除建設博物館等“點”外,還應注重實現可長距離穿行、連續親近運河的價值體驗的“線”。

      遺產小道是齊欣參與大運河申遺過程中首創的大運河文化遺產體驗和保護項目。2009年6月,遺產小道第一塊路碑在大運河北京通州段落成,著名文物學家羅哲文題寫了碑名并揭幕。

      齊欣說,大運河遺產小道基于文化遺產價值闡釋,強調連通而不是新建,強調親近而不是“束之高閣”,其最好的體驗方式是長距離步行和騎行。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每年都有大運河遺產小道研究和體驗者,自發行走、體驗和踏勘更新各地的遺產小道線路,為最終確定命名做準備。

      在大運河北京段,自昌平區白浮泉經甕山泊(頤和園)和長河進入積水潭(什剎海)的遺產小道已經可以實現貫通;由萬寧橋經澄清中閘的遺產河道連通通惠河的路段,正在融合中軸線遺產體驗線路進行重新規劃。通惠河全線尤其是抵達北運河前的大運河遺產河道,也是遺產小道體驗的重點。由大運河遺產小道第一個路碑向下游延伸進入河北香河的路段,隨著兩岸景觀整治的完成,也將隨之可以踏勘完成。

      天津境內有71公里的大運河遺產河道,以三岔河口為節點,可以分別向南運河、北運河兩個方向延伸,尤其是沿南運河南路經紅橋區邵公莊、楊莊子延向中北鎮、楊柳青鎮的一線,因為是遺產河段,其真實性、親民性、景觀性和便捷性都極好,是較為成熟的遺產小道理想路線。

      河北在京津冀三地中最具城市和郊野景觀、距離最長的“遺產小道”。尤其是青縣-滄州-泊頭-吳橋直至進入山東德州的大運河沿線,“三灣抵一閘”水工景觀較多,真實性極好,沿著大堤自然形成了獨特而有趣的“遺產小道”。

      齊欣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為大運河文化遺產體驗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用“遺產小道”將大運河沿岸公園景觀連接起來,推動大運河京津冀段逐步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各地世界遺產保護與促進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的新典范,必將進一步促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

      “我呼吁大運河京津冀段率先連通遺產小道,在增加大運河周邊公園景觀的同時,要預留出實現遺產小道功能的規劃。”齊欣說,遺產小道將“點”連接成“線”,不僅有利于理解大運河文化遺產價值,還能促進京津冀三地相互吸引、相互流動,也為大運河沿岸文旅體驗開創新路。

      那么,大運河京津冀段實現這種長距離的連通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齊欣說,首先京津冀聯動并取得共識,使遺產小道線路能夠相互銜接;其次,三地要在線路規劃上實地勘探,可依靠現有橋梁連接分布在沿岸的不同線路;第三,結合文旅發展,根據旅途補給需求,標識出“驛站”和打卡地。

      標簽: 文化遺產 北京通州

      責任編輯:mb01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1999-2017 www.8x5.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豫ICP備20022870號-23

      聯系郵箱:553 138 779@qq.com